-
紹興傳:鑒湖越臺名士鄉
李永鑫
歷史已完結16.78萬
《紹興傳:鑒湖越臺名士鄉》是大型書系“絲路百城傳”之一。作者以嚴謹的態度,用文學的筆觸,賦予了紹興歷史文化以鮮活的人文色彩,并通過對紹興歷史文化脈絡進行重新梳理和回顧,對鑒湖越臺先賢名士杰出代表和他們的事跡進行重新評價和傳頌,對江南水鄉民俗風情與戲曲之鄉進行重新闡述和描摹,對絲路名城紹興豐富物產進行重新挖掘和展示,在還原紹興歷史文化來龍去脈的同時,對紹興大地的前世今生、風物地貌、人文掌故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與解讀。在這本書里,紹興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域性的存在和文學敘事的空間,而是一個為世人詮釋紹興整座城市精神、氣質、品格的壯闊而高遠的平臺。
-
不忍細看的元朝史
謝國計
歷史已完結20.87萬
元朝,從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算起,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北逃為止,共計九十七年;若從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開始算起,也不過一百六十二年,相較于之前的唐朝、宋朝和之后的明朝、清朝,毫無疑問,元朝是一個短命的朝代。盡管元朝的統治歲月十分短暫,但是這段歷史卻是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是漫漫歷史長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元朝,既不是轉瞬即逝的一顆流星,更不是曇花乍現的一隅小國。其輝煌與雄偉的身姿如一頭蒙古雄獅,不怒自威。斗轉星移,物是人非。
-
威海傳:藍色文明里的美人魚
徐承倫 王成強
歷史已完結15.54萬
《威海傳》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之一。威海作為膠東半島的一座重要城市,在近代又擔負過沉重的歷史重任,故作者對史料選取頗為慎重。在本書中,側重記述威海城市文明的由來及影響,不避甲午戰爭的沉重,客觀講述英租時期的變化,赴香港從警的威海籍警察,尤其細述威海海洋文化的形成歷程及凸顯的美好形態,以及威海的綿綿文脈,傳統技藝等。全書共分17個章節,由古及今,威海前世緣起海洋,當下依托于海洋,將來亦必自海洋汲取更廣大、更雄渾、更宏闊的能量。作者通過二十余萬字和百余幅圖片系統梳理威海從史前文明到當下的歷史脈絡,全方位展現威海的文化底蘊、歷史風貌和發展成就,彰顯威海的歷史人文魅力。
-
血戰天下:湘軍征戰史
廖正華
歷史已完結27.23萬
湘軍,中國近代史上令中外側目的一支武裝力量。在中國命運正值日落西山、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幾乎難以為繼的時候,湘軍的出現可謂給清朝廷打了一劑強心針,它不僅是清朝廷穩定國內政局的指望,更是清朝廷對外作戰,維護統一大局所倚靠的力量,由此,晚清朝廷也隱約有了中興的氣象。同時也是這支軍隊,鑄就了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的中興名臣的地位。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講述了湘軍內戰、外戰歷史。內戰主要包括湘軍與太平軍、捻軍的血戰,外戰主要包括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湘軍與阿古柏侵略者、沙俄、法國、日本、德國等外敵的斗爭。每一場戰斗都具體可感,人物描摹都有血有肉。同時,本書從人員構成(兵歸將選,兵為將有)、練軍理念(講軍紀、重思想教育)、戰略戰術(以靜制動)、人文性格(湖南人霸蠻性格)等諸多方面對這支“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極富特色的武裝力量進行了深入和立體的解讀。楊度曾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正是對湘軍的忠義、鐵血、善戰的一個極為到位的注解。
-
漢朝原來是這樣
醉罷君山
歷史已完結30.44萬
《歷史中國(白金升級版)》,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百科全書式的通俗歷史讀物,王覺仁、醉罷君山、金滿樓、姜狼、張程……當今歷史寫作界諸多名家大神經典力作!以精彩豐厚的內容,別樣的敘事視角,描摹有血有肉的歷史,揭示長期被誤解、意想不到的歷史真相,并從中演繹真實的人性。可以說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歷史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線索和借鑒。楚漢爭霸,梟雄末路;炎劉開國,天下一統!一個偉大的民族,從此有了一個名字:漢。本書記述了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至公元220年東漢覆亡,大漢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歷史畫卷的形式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劉邦如何從布衣到反秦英雄?女人當國,呂后時代的皇帝竟是冒牌貨?“七國之亂”是權力大洗牌?十萬尸骨換來汗血寶馬?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是誰之過?昭君出塞功不可沒?死在溫柔鄉的浪漫皇帝是誰?陷入“斷袖之癖”,連皇位也要拱手相送?王莽是圣人還是陰謀家?東漢開國,唯光武帝劉秀允冠百王?小皇帝劉肇政變奪權,背后支持者究竟是誰?黑暗時代與黨錮之獄,東漢謝幕進入了倒計時?文景、明章之治,漢武、永元之盛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絲綢之路,聲威遠播;攘夷拓土,刻石燕然;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王朝四百一十年的統治歷史,從秦末農民戰爭至漢獻帝被廢,從赤眉軍到黃巾軍,從匈奴到羌族,從外戚掌權到宦官掌權,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最后也崩塌殆盡。本書以豐富的史料為根據,以生動的語言和嚴謹的史學態度,真實還原了這個秦朝之后中國歷史上最長命的封建王朝,看盛世下的君侯將相粉墨登場,上演一幕幕權謀對弈與人心向背的歷史大戲。
-
大漢輝煌:絲綢之路的盛大開拓
《大漢輝煌》編委會
歷史已完結31.58萬
本書從回顧絲綢之路開拓前中原王朝逐步走向大一統的歷史背景開始,逐步揭示絲綢之路開拓的時代必然,引領讀者逐步走進西域,領略千年西域文化,并由此闡述絲綢貿易為代表的東西方交流及其對當時的東西方的四大帝國的貿易與文明交通,中亞、西亞、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全書以史為證,旁征博引,從絲綢之路開拓的偶然與必然中揭示出大漢強盛的綜合國力帶來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西域春秋:翻開2000年的西域卷軸
《西域春秋》編委會
歷史已完結30.29萬
西域,大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絲綢之路的開拓始自張騫通西域。西域的暢通也使漢朝的人民大開了眼界,了解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增強了與西域各國人民的友好情誼。西域是絲路上最富于傳奇色彩的地區,也是東西文化的聚焦點。古老的西域無論從戰略、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亞、非、歐三大州之間從未停止以西域為走廊而從事豐富多彩的交流,大流士、亞歷山大、秦皇漢武、成吉思汗……無數風云人物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現才能。多種文化都經過西域交流、傳播,在這塊土地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各民族人民絡繹不絕往來于這片土地上。
-
絲路古韻:延綿千年的絲路榮光
《絲路古韻》編委會
歷史已完結30.1萬
本書主要圍繞兩漢絲綢之路開拓暢通后,經過漢唐等歷代王朝對絲路的經營,絲路呈現出千年的榮光,中國的威望也由此而提高。本書后半部分,介紹了宋元時期隨著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元、明、清各朝對絲綢之路的經營的忽視,陸上絲綢之路的地位衰退,海上絲路的地位上升,進而介紹明清時期國力漸衰,絲路的影響也逐步消退的滄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