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3章 戰國時代的最后一位思想家——韓非
- 第12章 活躍在政壇上的商業巨子——呂不韋
- 第11章 力轉乾坤的軍事和政治奇才——田單
- 第10章 功大見忌的悲劇英雄——樂毅
- 第9章 興人國 覆人國的超級大間諜——蘇秦
- 第8章 舌撼山岳的辯士——張儀
第1章 引
“春秋”“戰國”的說法其實源自《春秋》和《戰國策》兩部史書。
由于《春秋》所記錄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稱謂。為了敘事方便,司馬遷在《史記》中把春秋的起止時間定為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第一年(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總共295年。
春秋以后,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混戰。隨著西漢末年劉向所編輯的《戰國策》一書的面世,“戰國”一詞便成了后人對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稱呼。與春秋相銜接,戰國時期開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即《史記》中《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不過,關于春秋、戰國的起始年份,以上所說,只是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而實際上春秋、戰國這兩個時代劃分,到目前為止,還有其他多種分法,且各有各的道理,始終得不到統一。
不管哪種分法,從法統層面上來看,春秋和戰國其實是東周王朝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因為,這一段漫長的歷史在中國古代帝王世系表上,分別被冠以東周二十五位周天子之名。明代人馮夢龍所改編和修訂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所刻畫和描寫的就是春秋和戰國時代的一系列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中國歷史朝代歌中說“唐堯虞舜夏商周”,唐堯指的是堯帝,其姓尹祁,號放勛,因封于唐,故稱“唐堯”;虞舜則指舜帝,舜帝姓姚,因其先國于虞,故稱虞舜。傳說,堯帝禪位于舜帝,舜帝禪位于帝禹。本來,帝禹也準備禪位于另一個名叫伯翳的大賢人,但帝禹的兒子啟不干,啟發動了政變,從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夏朝存在時間大約有五百年。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殘暴不仁、驕奢淫逸,寵幸美女妺喜,干盡了傷天害理的事兒,結果,夏朝被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其他諸侯國滅掉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誕生。
和夏朝相比,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正是由于有了文字的記錄,司馬遷得以在《史記》中整理出了商王世系,而20世紀上半葉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印證了這一世系的準確性。中國的古代歷史,也開始從之前的傳疑時代進入了半信史時代。
商朝的時間跨度大致也有五六百年。和夏朝的結局相似,商朝末代君主紂王殘暴不仁,寵幸美女妲己,干盡了傷天害理的事兒,最終被諸侯國周部落首領姬發率其他諸侯國滅掉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周朝誕生。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紀年的王朝,即共和元年,為公元前841年。和夏朝、商朝所經歷時間長度的模糊不清不同,周朝的國祚是比較精確的。
史學界通常把周朝分西周和東周。西周建國的年份是公元前1046年,即周武王姬發滅商紂王的那一年;滅亡于公元前771年,即周幽王姬宮湦十一年,周幽王被戎人干掉那一年。東周則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被秦昭襄王滅掉結束。西周和東周共有791年。
而從共和元年開始,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開始獲得保存,并延續至今,沒有間斷。這是一個奇跡,也是中國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這是同時代的其他所有文明古國都沒有的現象,而中國古代歷史也從共和元年進入了信史時代。
不過,西周所記載的歷史還是比較簡略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的中國信史時代,應該形成于春秋時期。比起商代甲骨文與東周銘文的記載,春秋時期由魯國史官編修、孔子整理修訂的正史《春秋》才真正客觀如實地體現了中國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發源。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春秋和戰國也就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源頭。
春秋戰國是一個亂世,一個長達五百多年的亂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糟糕的時代,但我要說,這也同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里,人們追求的平等、自由和仁愛的思想噴薄而出,從而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形成了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思想體系,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
所以說,春秋戰國既是一段充斥著刀光劍影和血淚的苦難史,也是一段令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光輝史。它用它的熱血和豪情融化了上一段生硬如鐵、已經沉寂死去了的時代,重鑄出下一段光彩奪目、充滿生機的歷史;它使得中華民族的精魂在烈火中重生,騰空而起,神采飛揚,歷經數千年不變。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了解春秋和戰國,那么其作為中國人的成色就減少幾分,算不上是純粹的中國人。而春秋和戰國是大變革下思想空前解放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如果說,春秋戰國的霸主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則幫助這些霸主治理國家的那些出色的政客便是豪杰。讀懂了這些霸主,尤其是讀懂了這些政客,也就讀懂了整個春秋戰國大時代。
實際上,在春秋戰國的歷史大舞臺上最絢麗、最璀璨、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那些縱橫捭闔的政客。他們所散發的光芒,已經蓋過了與他們同時代的君主甚至霸主。他們往往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通過政治體制的革新,引領時代潮流,改良社會風氣,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奏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整個世界的靈魂。如果沒有他們,中華民族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又或者湮滅于蒼涼而毫無聲息的歲月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