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孩子有節奏的上學生活中,屬于我自己的時間真是越來越少。可是生活中,工作中,遇上的很多很多,我都想寫在這里,唯獨時間不多,怎么擠都擠不出來。
今天,在睡覺前,不再猶豫,盡管已經九點半了,先打字為快,記錄一些為妙:
我想對自己的身份做個分析:是一個母親,需要照顧兩個孩子衣食住行的母親;是一個“滴滴出行的媽媽”,每天按時把兩個娃送到相關的地點才能自駕去上班,風雨無阻;是一名教師,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人民教師,每年旋轉在小學六年級,看多了各種類型的班主任,接觸了太多的六年級學生,感慨頗多,也是迷糊很多。
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該選擇怎樣的心態去接受他們的學習態度?有些教師說要“保底”,就是不能“落下一個”,拼出自己所有的精力,換來孩子們偶爾的“喜悅”,需要用很多額外的時間,鎖定那些幾乎在絕望邊緣的學生。我疑惑,這樣被老師“付出”的孩子,未來的他們真的會感激老師嗎?如果會,在什么時候,什么情境下發生?而我認為,他們更多的是不會,他們會記住被老師“加餐”的心酸,郁悶,甚至埋怨。但是,有老師說我的想法是因為沒有當過班主任,沒有聽到某些家長對老師的議論。我表示也許吧。
有時,對于這個觀點,我也開始疑惑。有老師說,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天生就如此優秀,任何一個老師都能教會他們。我覺得,真正優秀的學生,才是真正優秀的老師教育出來的,一個優秀的老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孩子有天賦,那是在引導者出色的引領下才能顯現出來。不然,我們在課堂上那么賣力的講解,不是對優秀學生最好的付出嗎?只是他們的悟性高,理解快,掌握得好,當他們要和其他同學一次又一次的被“炒冷飯”的時候,才覺得他們早就會了,他們幾乎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本能就會。但是,如果沒有開始的授課,哪里有后來的“認為”。而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表明優秀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老師為了更多學生的優秀,讓他們這些走在“前沿”的學生感到無聊,“廢材”。慢慢的,竟成了“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我表示也許吧,但是我家的娃,他的優秀都是他的每位老師教出來的,因為他只在課堂上“吸收”精華,我們幾乎沒有什么的額外補充。
我也還想議論,現如今的長輩,尤其是自己最親的人,該如何去引領他們,不要太虛幻。有些人說很理解自己的孩子,可是交流起來,總是和自己的“老孩子”分分鐘就“起火”;有些覺得孩子不夠孝順他們,有些覺得孩子不夠關心他們,也有些認為孩子還是不夠成熟穩重,啥事都要摻和,讓孩子們頭痛不已。也許我也是其中的一種,最近就是和媽媽“較量”起來了,有種青春期沒有在媽媽那里出現叛逆,現在又要“補上”了,真是心痛,可是又要堅持“開戰”。
自己對老媽的“青春叛逆之戰”才開始,發現自己的大娃也進入了青春期,心里多少緊張了些。
他會學壞嗎?他會不好好學習嗎?他會被不良女生“騷擾”嗎?他會早戀嗎?如果會,該怎么引導?我能“扛過”他帶來的風浪嗎?也許都是我的多想,也許即將來臨,該是要“備課”了。
事情沒有少去,從來都是滿滿的,不能埋怨誰,只能認為,都是對自己的“考驗”,只是都不知道,考驗之后的結果又是啥?是誰在考驗我?為什么要考驗我?也許每個人都是在“被考驗”,只是都不知道結果,或者說誰都知道結果,那就是另一種“歸去”。
還有很多想寫的,只是此刻的時間有些“催人”,我該停筆,與孩子一起入眠,因為明天還是會定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