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時候吧,你看著這位老師,和藹可親,面目慈善,可她在課堂上未必如此,學生未必是非常喜歡。畢竟有經驗的老師也能做到工作中與工作外的區別,特別是善于駕馭情緒的老師,需要孩子能真正喜歡,不然會是不理想的選擇。
我之所以說要自己對老師有一定的了解,最好聽一聽孩子對老師的感覺,這就可以讓我們自己做一些微妙的處理。比如孩子遇上的是嚴肅的老師,偶爾還會對犯錯的同學有些另類的小懲罰。作為家長,不是說這個老師真不行,而是要引導孩子如何看待被懲罰的過程,幫他一起消化被懲罰帶來的心里的某些不愉快,這樣才會更加收效。
我能想到這點,也是介于自家娃,三年級開始,接觸了新的老師,也有了新的思想。主要之前我也沒有在這方面了解,老師也沒有太多的反饋,我是屬于地道的家長,只要老師不主動找我,就是最好的結果。最擔心老師主動找我,和我聊上很久,或者因為自家孩子犯錯,被老師當成學生一般“批評”。想到那樣的鏡頭,我都冒冷汗,我也怕。雖然我自己對于犯錯的學生,從來不會這樣去做家長的工作。但是也目睹了一些老師對家長的聊天方式。
當然,不管老師與家長交流有關孩子犯錯時是什么方式,至少要理解教師的用心,不能太埋怨她與你不太一致的做法。多數時候,還是從自家孩子出發,多開導自己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哪怕沒有什么進步,也希望今后少出現類似的問題。
印象中,我與孩子聊天時,他又興奮過度,忘了“倒霉”之事,和我說:“老媽,我們班的有個老師,懲罰犯錯的同學,招數是越來越稀奇古怪了。”
“哦?你是第幾個嘗試的?”我知道,他這么調皮,肯定是領教過了。
“也就三四個吧,反正不是第一個。”他還自豪不是第一個。
“感覺怎么樣?能長記性嗎?”我知道,他不會輕易告訴我。
“還行,不過真的有點累的,腳會酸,還容易掉下來。”
“什么玩法,這么刺激?”我有點擔心。其實他調皮,被老師關在門口一些時間,我也知道,但是我就是從來不責備老師做法不科學來開導他。
每次他挨批了,或者挨罰了,我會嘗試了解他的感覺,然后咨詢一些情況,告訴他,不要太調皮,不要自己把老師逼到生氣,這都是自己出問題在先,老師都是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他也會很開心地接受事實。
如果我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他說,甚至表現出對老師做法的不滿意,那么,孩子就會更加產生抵抗情緒,估計會對這個老師也會不喜歡,接著就是沒有興趣上她的課,有些惡性循環就是這樣開始,只能兩敗俱傷,沒有誰能過得開心。
若是真遇上有老師的處理方式不理想,也是要了解一下,畢竟有些老師也會出現“失控”時候。在學生過于調皮時,可能會愛生心切,直接當成自己的孩子處理,舉起手就下去了,或者剛好教棒在手,就揮了過去,都是會發生。因為這樣,造成了孩子有些受傷,那是要和老師溝通,解決一下。
但是選用的方法又是需要采納。因為家長的過于莽撞,得理不饒人,非要把那個老師弄得狼狽不堪,也是沒有必要。如果你能得饒人處且饒人,估計那個老師還能內疚一些,自己悄悄改變,之后注意教育方式。如果你為了給孩子爭取受益,心里氣不過,當著孩子的面,讓老師難堪,或者還要到處散布她的行為,讓她聲名狼藉,也沒有太多意義。因為有些事情,就像明星的緋聞,除了當時有些尷尬,過段時間,也就都散去了。
在我擔心之余,我也在想,如果孩子和老師之間已經出現問題了,可如何是好?找那個老師說說?還是帶著孩子沖到老師辦公室討個說法?或者去校長那里告狀?等等,想過很多,但是都被自己一一否定,意義不大。若是真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不適合這些老師了,估計還是另尋他校,可以換個環境,換些教師,讓他也接觸更多的人,感受不一樣的相處對象。
至少我們家長要理解,自己的孩子與某個老師不合,雖然那個老師也有可能存在問題,但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是存在問題,我們的孩子可以換個環境,可以有新的伙伴,新的老師。但是那個老師需要繼續為那個班級的學生授課,要繼續生活在那里,她們的良好生活也是不易。多為對方想一想,也就能理解發生的一些情況。
作為雙重身份的我,也會迷惘。有時,對有些老師處理孩子犯錯時的方式,確實不太贊同,過于簡單,或者說有些不科學。比如孩子家庭作業沒有按要求完成,要求孩子補完作業再用餐。有些孩子來脾氣了,他就不吃飯,倒是把老師自己弄得尷尬,沒有吃飯,次數多了,肯定是會被家長知道,自然是要心疼。
也有老師,不考慮成熟就開口,讓孩子收拾東西回家反省,讓家長來接回去。這樣的方式,家長有脾氣的可能不會隨你的要求,畢竟也是要面子,還有需要上班生活,怎能時時刻刻配合老師管理孩子。
更有老師過度負責,學生作業沒有完成,放學后留下來,自己陪著讓他完成,家長在學校門口等著,不管時間要多久,為了讓孩子完成,真是等到天黑了還在等。自己覺得是負責,當你把孩子送到家長手上,家長還一肚子火,根本沒有感謝之類的話。
試問,這是家長的問題嗎?是孩子的錯嗎?好像都不是,更多的還是教師本身的處理方式不理想。我是建議教師不需要這樣過于較真,孩子的作業,有時需要藝術的處理,不是盲目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