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在銅仁府呆了四日,白天處理各地事務,指派臨時官員,夜里同于俊亭顛鸞倒鳳,雙宿雙飛。
賈璉要離開,追著叛軍腳步平叛。于俊亭領來一個大約十歲小女孩。:“這是田氏土司的后人。就剩她一個了,孤苦無依。”
賈璉:“這與我有什么關系?”
于俊亭:“大人可以給她繼承人的身份。一份俸祿,足夠養活她。”
賈璉:“朝廷施行改土歸流,裁撤土司官,你叫我繼續任用一個女土司?”
小女兒普通跪下來:“大人,家中父母兄弟,都死在這場戰亂中。就剩我一個,我怕。只要能收留我,怎樣都行。大人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賈璉連忙扶起來。:“跟著你于姐姐不是很好嗎?”
小女孩:“姐姐都告訴雯雯了。女孩終究要找一個人,給了大人,還可以保持家門不墜,繼續世世代代的土司。給了別人,一切都沒了。于姐姐說自己就是這樣。”
賈璉瞪了于俊亭一眼。真是什么話都可以說。
于俊亭:“大人,對于你只是只手之勞,對于她就是天上地下。何況跟了大人,她的就是你的。雯雯長的也不寒磣,睡哪個不是睡?”
賈璉心道,這算不算腐敗?找個女孩,還要帶朝廷編制。照這個趨勢下去,自己要不要多找幾個女土司組團。:“一身長情反累身,我因多情累美人。相聚只恨時日短,直流清淚數年輪。”何必呢?自己都不信可以擺平太多女人。
田雯抬起頭:“臉色焦急,大人,土司不土司就不論了。能收留我嗎?我可以暖床,可以鋪床疊被。我一個人怕。”
于俊亭:“這孩子自己躲了幾天。目睹家人被殺。這幾天一直瑟瑟發抖。”
賈璉:“把她的家產處理了吧。讓她和你住一起。至于收不收,都沒有關系。這時給她一個女土司也干不了。只是多了個身份罷了。”
于俊亭瞪了賈璉一眼,真是不解風情。
大軍還是開拔,歷時一個多月。賈璉東征西討,將苗族人趕回大山之中。賈璉也返回貴陽城。
張巡撫很給面子,出城迎接賈璉歸來。而后兩人進行深嘆。
張巡撫撫著胡須:“賈大人,這一反一平,死了很多人,大周又得到什么?”
賈璉端坐,面色肅穆。:“根本原因還在于土地,土地產出不能自給自足,又涌入很多人口。朝廷運輸供給乏力。”
張巡撫:“于是朝廷打著讓貴州自給自足的目的,開始征稅,逼反了苗族,布依族。”
賈璉:“深山老林里,如何征剿?只能趕回去了事。”
張巡撫:“如此豈不是說反就反?”
賈璉:“只有一個辦法。把他們禁錮在深山之中。”
張巡撫:“哦,怎么操作。”
賈璉:“沿著山區邊緣修城墻,將生苗,熟苗隔離開來。”
張巡撫:“那不是要很多錢?”
賈璉:“貴州是什么?是銅產地,金銀也很富有,這些都是錢。我們直接用就是,怎么會缺錢?”
張巡撫:“嗯……,這樣物價豈不是高漲?”
賈璉:“所以商人就運進物資來了。錢就出去了。我們征收商稅就是了。何必去摳農民幾兩銀子。費工費力,還引發貪腐。”
張巡撫:“有道理。”
賈璉:“就以茶稅為例,計征余茶算什么鬼?茶農豈不是賣不賣都征稅?就以關卡運輸貨物多寡征稅好了。這樣鼓勵茶農多種茶樹。銷售不出去,不征稅。”
張巡撫:“賈大人,這貴州一地消費茶葉有限。而且天氣炎熱,軍隊需要喝茶。”
賈璉:“發銅錢好了。自己去買。一年算六個月高溫時間,發給銅錢。”
賈璉:“說遠了,修起城墻,設立關卡,征收商稅,生苗不是躲入大山之中就可以逃避稅收。”
張巡撫:“這修城墻的錢?”
賈璉:“找程大富出。有兩種方式,一是布政使司發行政府債,給利息。二是程大富建造,完工后交付工程再給債券。程府可以抵稅和購買山川,土地,礦產。”
張巡撫哈哈大笑:“如此,貴州算是押給你們了。長城打算從何處修起?”
:“南起亭子關,北至喜鵲營,采集石料構建而成。長近四百里,汛堡,碉樓,關卡,關門,城廂等一千三百座建筑。造價每里四千五百兩每里,共銀兩一百八十萬兩。”
張巡撫:“就是一百八十萬貫銅錢。一千零八十萬斤銅。就是一年多一點的產量,完全建的起。”賈璉在:“賬不算不明,這么多銅錢下去。稅收也就上來了。稅收就是收的銀子和銅。”
張巡撫:“就從銅仁亭子關修起。亂兵阻斷道路,銅料運不出去,存著也浪費,不如鑄錢修關。”
賈璉:“如此我就去銅仁監督修城墻。”
夜晚,新建的賈府中。江玉燕與賈璉抵死纏綿。賈璉:“你怎么這樣熱情主動。”江玉燕:“你總是有了新歡忘舊人,榨干你!”賈璉痛苦快樂著。
賈璉處理完積攢下來的政務。三日后,啟程返回銅仁府。草長鶯飛三月天,春的氣息令人沉醉。
賈璉和于俊亭坐在一起。對就是抱坐著那種。賈璉:“給你找回一個大買賣。”
于俊亭:“有多大?值得你炫耀。”
賈璉:“一百八十萬兩白銀。不過不能自己吃下,得兩個省,好幾個縣來分。修從亭子關修起,到喜鵲口為止,一路跨山越河,盡是險要之處。”
于俊亭:“如此龐大工程,能夠吃下銅仁府部分也就足夠了。”
賈璉:“現在也就這段,湖南段畢竟要那邊批準。”
于俊亭:“要盡快打開商道,不然貨物進出就斷了。”賈璉答應了,上來索要獎勵。
深夜燈光久久未熄滅。賈璉在忘我奮斗中。
林黛玉扶靈回到家中,開始三年守靈生活。日子過的很是清淡。甄英蓮抱著孩子來過兩次。與黛玉敘話。她們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賈璉。
甄英蓮:“林姑娘,西去貴陽的路,被叛軍封鎖了。”
林黛玉:“世間陰差陽錯,原以為短暫一別,誰知道要這么多日子。”
甄英蓮:“也是沒法的事情,現在就是在眼前,也是碰不得我們。”
林黛玉害羞的說:“誰要他碰了。”
甄英蓮:“別害羞,不好意思說,受傷的只會是自己。璉二爺為人大度是大度,就是一個風流種子,要學會自己爭取。”
狀元府里,:“二奶奶,與二爺信息不通已經很久了。”
秦可卿:“南邊打仗,商路斷絕,也是沒法的事情,誰知道幾月幾年?還得給他守著這個家。”
寶珠:“二奶奶,你可得爭取點,再有一個哥兒。”
秦可卿:“放棄這里去貴陽嗎?”
寶珠:“二奶奶,有二爺的地方才是家。其余都是假的。二爺什么掙不到。不就是一座府邸嗎?”
秦可卿:“也是,離得久了,人就是她人的了。”不覺濕潤了眼角。
秦可卿:“去叫尤大奶奶,珠大嫂子來聊聊天。”
寶珠應聲到:“是。”
尤氏,李紈二人來到秦可卿處。李紈見到只有秦可卿一人。玩笑的說:“怎么一個人想誰呢?”
秦可卿:“還能想誰?你們兩個想不想?”
李紈的臉騰的紅了,:“說什么胡話,嫂子怎么能想小叔子。”
秦可卿:“不要隱瞞,想就是想,說過借半個人給你的。”
尤氏:“想能怎樣?就是個不尷不尬的人。要去也是去金陵,怎能去貴陽?守著寧府苦熬吧!”
秦可卿:“你們兩個都不去,我自己去。就是這府里得看住了。不能亂了。”
尤氏:“有什么可看的?兩個小姑子,過兩年可以出嫁了。這賈府就是賈環,寶玉兄弟兩人的。”
秦可卿:“別這樣說,你身邊不是還有兩個哥兒。”
李紈:“熬吧!熬出頭,人也老了。”
秦可卿:“我要是離開這里。你們要接過去。誰來?”
尤氏:“李紈,你來吧。你也有家中兄弟可以依靠。我就沒有個親近人。你主外,我主內。”
李紈:“不好吧!我可是二房寡媳。”
秦可卿:“那也是大奶奶。權柄在手,誰敢嚼舌頭?”
尤氏趴在李紈耳邊:“等他回來,會獎勵你的。”說完嘿嘿的笑起來。
秦可卿:“抱琴幾次回來說,皇帝要把寧榮二府徹底賣給賈府,所有權歸賈府。你們怎么看?”
尤氏:“多少錢?貴了可不劃算。地底下有鉛板,令人討厭。”
秦可卿:“死要錢的!一座一百萬兩。”
李紈:“太貴了,買回來算誰的?你一走,我住到這邊來。大觀園都空了一半。”
秦可卿:“留著那么多舊寶鈔干啥?燒火嗎?”
李紈:“可是,現在戶部大量在賈氏購買物品。寶鈔不要命的印,早晚會出事的。終究沒有銀兩放心。”
秦可卿:“現在有賈家這條路子,舊鈔才能得到兌換。不然都成廢紙了。”
尤氏:“聽說賈家壟斷了近半官府采購。”
秦可卿:“是啊,這里有兩成利潤。加上稅收交上一部分,兌換時有一部分商業利潤,店鋪交割便利帶來的成本節省,差不多有三成。現在賈府獲準用寶鈔交納農稅。可是還是會積累大量寶鈔。”
尤氏:“宮里這是把銀子留給自己,制作一堆廢紙給我們。”
秦可卿:“賈府是首個獲準在全國用寶鈔繳稅的。會緩解這種狀況。”
尤氏:“二爺不在,賈氏財政吃緊啦。沒有太多現銀。”
秦可卿:“買下吧。畢竟是賈府臉面。不就是兩百萬貫寶鈔,正好我們有。”
皇帝郁悶至極,:“想不到賈府還是用舊鈔購買。”
皇帝:“戴權,把這些舊鈔送去兌了新鈔。”
戴權:“皇爺,戶部印鈔已經滿額。兌換舊鈔沾去大部分。現在不給兌換。”
皇帝:“那行,先放著吧。這么說,從賈氏購買物品也到了上限?”
戴權:“是的。內線傳來消息,賈府也到了承受極限,名下店鋪銀根緊張。要不要暫緩在賈氏套購物資。”
皇帝:“一停下,戶部就立即吃緊。地方修路的原因,也起運不了大量白銀。貴州商路可打通?時間長了,銅錢也會小幅度受影響。云南錫運不出來,造錢作坊得停下大半。現在只有靠賈府支撐了。”
戴權:“皇爺說的是。只有依靠賈府這棵搖錢樹了。聽說,賈環在策劃建設京城新的外城,圖紙都出好了。就等工部通過。”
皇帝:“這賈府不是銀根緊張嗎?”
戴權:“陛下,這次賈環不用夯土結構。而是紅磚,水泥,石塊結構。城墻下面留了不少房子,供兵丁巡捕們住。材料供應商全部是賈氏商行,向下發放寶鈔結算。各商號盈利,本金會存入賈氏錢莊。因為實現寶鈔流通,才計劃先干活后收錢。”
皇帝:“好啊。這樣就又養活一批人。諸位王爺的府邸也交給賈環。”
戴權:“陛下,賈環約定的是白銀付賬。”
皇帝想了一下,:“好。賈家真急了。就白銀付賬。原先城外,管理不善,一場大雪,一場鼠疫,死了多少人,是該納入管理了。”
工部通過了圖紙,戶部還沒有通過預算。建城還沒大范圍內傳揚。賈氏出手了。這次尤氏,李紈,探春把手頭事情放下,一心撲在京城新城的上面。一些在國家控制之中的土地,被大量買走。于是大量舊寶鈔被送進戶部。這次采用的是賈探春的貼息兌換。賈府先小賺一筆。手中寶鈔出貨大半。
戶部方侍郎:“尚書大人,為什么賈府能貼息兌換舊鈔,戶部不能做?”
夏尚書:“因為戶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賈府有龐大的商鋪不需要增加人手,所以賈府做得,我們做不得。否則我們只能勉強維持寶鈔運作,而不能用來套利。”
方侍郎:“明白了。”
秦可卿在賈府里打算在自己去江南前,將賈氏商行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