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說說那個新小區的選舉吧,談選舉前先談談物業的問題。
作為市里第一個高端小區,該小區的物業費可謂是高昂,除商鋪以外,基本每戶一年所要交的物業費為4000左右,2300多戶的業主,一年的物業費收入就達到了1000萬。然而服務是不盡人意的,在選舉之初我們就收到很多的業主投訴,從維修到廣告,生活的零零碎碎都是業主投訴的對象。
甚至有業主繪聲繪色給我形容了一番物業招標的電梯廣告,當一個女業主晚上下班回家,在底下停車場停好車,停車場是昏暗的,當電梯門打開的一瞬間,一張女性的全身像突然出現在眼前,顏色并不亮麗,在這樣的夜晚更添幾分驚悚。
更要提的是,該小區的物業至今都沒有拿出一份詳細的收費清單,這這里我就要點個名了,綠城物業。
物業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小區的心病,請神容易送神難,一個物業進入后請退的方式不外乎兩種,第一就是不交物業費逼他走,但是對于業主會造成不良影響;第二種則是由業主大會2/3通過,這個難度我上文提過也不再加以贅述。
回到小區的問題吧,該小區因為分兩期交付,在我進入社區前一期已經成立了業委會,此次的改選則是為了統一整個小區業委會,將二期的業主也納入業委會的范疇中來。
和那個老舊小區一樣,第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電話通知,2300戶的住宅,300多戶的商鋪,總共近2700戶。剛開始我們采取的方式可能有些取巧,在聯通公司的幫助下,我們試用了他們一款公眾號,將二維碼貼在每個單元的電梯口,讓廣大的業主自己參與進來,當然二維碼也轉發至各個業主群。這樣一來是為了統計業主的參與程度,二來則是為了方便業主及時了解選舉進度,甚至還有想讓全部業主參與到投票的想法。
然而收獲是寥寥的,近2周的推廣,2700戶的業主注冊公眾號登陸的不到1000,我當時作為后臺管理員是沮喪的。新辦法不行,那社區只能采取老辦法,2700戶,挨個打電話。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業主對于業委會是不關心的,對于自己的利益是上心的,電話中最多的是投訴,不論是投訴物業抑或是在任的業委會。2700戶,我們僅僅10名社區工作人員,在通知的同時還要去記錄這些業主反饋的問題,進度極慢,所有同事加班加點,差不多用了整整一周才完成這個工作。
和上一個老舊小區不同的是,該小區一期業委會并不是因為人數不足而需要改選,在任的業委會大部分成員對社區的做法提出異議,最大的理由應該就是提出社區管控過深,從原來的指導直接變成了領導。
為了讓程序更加正規,我們在選舉之初先行選舉了選舉籌備領導小組,并以領導小組的名義再去進行下一步的選舉,領導小組的成員由街道領導,社區書記、主任以及5名選舉產生的該小區業主組成。
有選舉就要有投票人,我們選定了原一期的業主代表、商鋪代表及二期的維權代表,以這樣能夠被小區居民接受的形式歷經1個多月終于將籌備領導小組敲定并成功選舉,自此將原一期業委會完全取締,賬目全部封存,留待新任業委會成員上任后進行復查(當然最后復查時發現諸多問題,不便再次多加敘述)。
在選舉完成籌備領導小組后我以為我們的工作會有更多的分擔,比較這些選上來的成員必定都是有著一定工作積極性的,社區工作人員亦有各自的工作,不可能再次花費這么多的時間去再次處理該小區的工作。
然而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這些籌備領導小組的成員(主要指選舉產生的業主)每次所做的工作就是開會、簽字,儼然完成變成了發號施令的角色,最后所有的基礎工作全部再次甩給了社區,殊不知之前他們中還有人在抱怨社區介入過深。
經過多次的籌備領導小組會議,最終確定了選舉辦法、時間及初步的管理規約,為了規范選舉,我們在選舉之初則是要重新推選業主代表,特別是二期的居民只有維權代表,這是無法代表所有的業主權益的。
問題又回到了之前近2700戶的電話通知,好在有第一次鋪墊,投訴少了許多,我們僅僅用了一周便完成了這項工作。
還未開始推選,新的問題再次來到,在推薦和自薦中,按照《規定》的要求,這些業主代表抑或是擁有投票權的業主必須是小區業主,通俗點說就是房產證或者購房合同上的名字必須是本人。
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些父母辛苦了一輩子給子女買了套房,最后名字寫的是子女,自己卻參加不了選舉或投票,這打擊了很大一部分原先積極性很高的老同志,其中就有老蘇和老袁。二期交付之初,他們算是維權代表中最積極的人,然而一條規定讓他們喪失了原本應得的權利。
為了照顧居民時間,我們特地拿出了自己的周末時間,就在該小區的會所大廳(樓下物業,樓上業委會)現場進行投票。(寫到這里我猛然想起,50個票箱的制作好像花了我60塊錢還沒報銷!算了算了,還有那幾個月每個月超過300的電話費,窮嗖嗖的)正如我上文提到的,一個單元的投票數沒有超過10張,參與度真的是不忍直視,好在是簡單多數票,終于完成第二階段的選舉工作。
業委會成員及財務監督小組成員的實際選舉因疫情原因稍稍拖延,幾個月后疫情平緩才再次進行,最終也算是皆大歡喜,但是最近聽說已當選的業委會成員開始有陸續請辭的情況,感覺像極了之前改選的那個老舊小區的情況。
寫在最后,希望每一個小區業主能夠對業委會能夠有更多的包容性,畢竟業委會成員原先是沒有義務站出來處理那么多事情的,只是因為一腔熱血,希望不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誤解讓熱血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