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傳:藍色文明里的美人魚
徐承倫 王成強
歷史已完結15.54萬
《威海傳》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之一。威海作為膠東半島的一座重要城市,在近代又擔負過沉重的歷史重任,故作者對史料選取頗為慎重。在本書中,側重記述威海城市文明的由來及影響,不避甲午戰爭的沉重,客觀講述英租時期的變化,赴香港從警的威海籍警察,尤其細述威海海洋文化的形成歷程及凸顯的美好形態,以及威海的綿綿文脈,傳統技藝等。全書共分17個章節,由古及今,威海前世緣起海洋,當下依托于海洋,將來亦必自海洋汲取更廣大、更雄渾、更宏闊的能量。作者通過二十余萬字和百余幅圖片系統梳理威海從史前文明到當下的歷史脈絡,全方位展現威海的文化底蘊、歷史風貌和發展成就,彰顯威海的歷史人文魅力。
-
血戰天下:湘軍征戰史
廖正華
歷史已完結27.23萬
湘軍,中國近代史上令中外側目的一支武裝力量。在中國命運正值日落西山、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幾乎難以為繼的時候,湘軍的出現可謂給清朝廷打了一劑強心針,它不僅是清朝廷穩定國內政局的指望,更是清朝廷對外作戰,維護統一大局所倚靠的力量,由此,晚清朝廷也隱約有了中興的氣象。同時也是這支軍隊,鑄就了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的中興名臣的地位。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講述了湘軍內戰、外戰歷史。內戰主要包括湘軍與太平軍、捻軍的血戰,外戰主要包括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湘軍與阿古柏侵略者、沙俄、法國、日本、德國等外敵的斗爭。每一場戰斗都具體可感,人物描摹都有血有肉。同時,本書從人員構成(兵歸將選,兵為將有)、練軍理念(講軍紀、重思想教育)、戰略戰術(以靜制動)、人文性格(湖南人霸蠻性格)等諸多方面對這支“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極富特色的武裝力量進行了深入和立體的解讀。楊度曾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正是對湘軍的忠義、鐵血、善戰的一個極為到位的注解。
-
海上絲路:有故事的城
楊冬兒
歷史已完結9.33萬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作為一項持續時間2000多年、范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海上絲綢之路多起點、多航線,具有不同歷史年代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筆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產。這一張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從泉州、廣州、寧波、福州、揚州、漳州、蓬萊到越南、泰國、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一路蜿蜒、一路延伸,古往今來在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了一道靚麗的、別具一格的、永遠無法被替代、永遠無法被磨滅的記憶。每一座城、每一個港口、每一處遺跡都有屬于它的故事與傳說,這一些值得被千秋萬世地銘記、這一些值得你我用自己綿薄的力量讓它們自此世世代代薪火相傳下去。
-
讓你愛不釋手的極簡明朝史
李娟娟
歷史已完結12.09萬
本書以精煉的筆墨濃縮了大明王朝兩百多年跌宕起伏、奇人輩出、猛料不斷的歷史,讓讀者一覽為快。從朱重八由屌絲到帝王的華麗轉身,帝相博弈、叔侄反目、鄭和下西洋、仁宣之治,這場大戲一開場就是高潮。盛世過后,大明王朝無法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但就是在往下滑的途中,明朝的帝王們已經演出了一幕幕更加精彩的戲劇。
-
王陽明:知行合一,盡心知性
劉義光
歷史已完結18.03萬
本書選取了我國明朝歷史上文治與武功均有不俗造詣的偉人王陽明作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他的生平和事跡,諸如心路歷程、哲學思想和用兵方略等。為我們講述他是如何從一介布衣,成長為大明朝人人敬仰的圣人。在揭示他成功背后的諸多因素之余,對王陽明一生苦心鉆研的心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解讀,總結成為管理自己心情的心得體會。
-
說不盡的大槐樹:祖先記憶、家園象征與族群歷史
趙世瑜
歷史已完結5.83萬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問題,是個真正雅俗共賞、婦孺皆知的話題。即使是在歷史上,它也是個士紳和民眾都非常關注,并且為之付出許多努力的問題。對于理解歷史上文化之共享與互動,了解山西以至華北歷史,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更值得探討的是,大槐樹移民傳說和廣東的南雄珠璣巷移民傳說、客家的石壁村移民傳說等等傳說,所反映的地方歷史變遷的過程。這個問題牽扯到歷史時期區域開發的問題、宗族的問題、信仰的問題、士紳的問題、族群的問題,特別是軍事制度的問題。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較準確地理解這類傳說的產生和流布。這一步步深入的過程,也正體現了作者關于區域社會史或者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論意義的思考和闡述。
-
市場如何形成:從清代食鹽走私的經驗事實出發
黃國信
歷史已完結8.14萬
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所有經驗事實,尤其是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都被抽象化,成為無具像事實甚至數字,從而留下了大量需要在歷史場景中得到落實和豐富的課題。歷史學處理的則是鮮活的人和事。本書試圖通過鮮活的人和事,對話古典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深入討論市場從抽象的邏輯上的形成到具體的運作之間,還需要人們哪些具體的行為與活動,如市場信息如何獲取、群體或者組織如何運作、價格機制之下潛在市場如何開拓為現實市場、交易成本如何降低等等要素,從實質上豐富并調整經濟學市場形成理論的某些結論。
-
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增訂本)
楊念群
歷史已完結23.46萬
中層理論的建構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意義至少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量可使我們擺脫宏大敘事的糾纏。目前許多歷史著作行文敘述總是宏闊而不細致,概論式的判斷比比皆是,本質主義式的斷語草草形成,里邊唯獨看不到日常生活狀態下人的蹤跡,人變成了冷冰冰的趨勢與規律的符號表征。二是討論如何改變史界只拉車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長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趨向更加圓融的歷史敘事。
-
身份、國家與記憶:西南經驗
溫春來
歷史已完結12.51萬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已發現西南地區存在著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權,同時還分布著眾多無君長統屬的人群。作者在過去的著作中,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探討了有著自身地方性政權傳統的人群,逐漸融入中國大一統王朝國家的歷史進程。本書則從身份與記憶的層面,探討這一進程對近代西南地區的影響,從而在學理上為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現實性與合理性進行說明,并揭示西方學者的一些偏激觀點在學理上所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