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靖國神社和它背后的“靖國史觀”!
(節目導視)
解說:
八一五紀念,有人在祈愿和平,有人卻繼續為軍國主義招魂,“因為你們的犧牲,讓我們享受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我們時刻不會忘記你們”。未提起日本在二戰中對亞洲各國的傷害及反省,未提起日本不戰誓言,2013年的日本首相戰敗日致辭改動很大。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
向外界向右翼勢力宣告,我安倍的想法從來都沒改變。
日本政治評論家 本澤二郎:
安倍他就是這個意思。
解說:
靖國神社,靖國史觀,這是否已經成為中日解不開的死結。
白巖松:
或許用荒唐這樣的字眼來概括的話,相對來說比較準確。
解說:
從2007年《巖松看日本》,到今天八一五再觀察,解開日本在走一條什么路,《新聞1+1》今日關注靖國神社,歷史“死結”?
演播室主持人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是人類反法西斯勝利的一個日子,當然也是日本的投降日。那一天距今已經68年,在今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但是這并不重要,因為大家知道,他在關注著什么,他的心在哪兒。而同時在今天的例行講話當中,安倍晉三的講話當中卻少了1994年以來,這一天所有日本首相都會談到的,向亞洲一些國家道歉,以及永不再戰誓言這樣的內容,這意味著什么呢?從2007年,我去看日本的時候,拍攝了靖國神社以及它背后的靖國史觀,一轉眼7年的時間過去了,日本是不是走得更遠了一些呢?來,從今天的觀察開始。
解說:
今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邪惡軸心國日本宣布投降的68周年紀念日,今天也是曾經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亞洲各國紀念二戰勝利的日子。今天,59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忙,上午,他先是以自民黨總裁名義,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了玉串料,并就今日未能到場參拜表示歉意。中午,安倍晉三前往東京都內的千島遠戰死者墓園獻花,隨后他前往日本東京武道館,參加由日本政府舉辦的全國戰末者追悼儀式,作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應該很清楚,世界各國很多人都在關注,他在這個追悼儀式上會說些什么。據媒體觀察稱,安倍晉三今年的講話,開啟了20年來日本首相戰敗日講話,首次未提“永不再戰”的先例,自1994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士以來,歷任日本首相都會在戰敗日致辭中,提及給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做出反省,但是今天的安倍,在他的講話中,這些內容,只字未提。此外,輿論還注意到,20年來,歷任日本首相致辭中都會提及的不戰誓言,在今天安倍的講話中也沒有出現。
今天,安倍晉三雖然沒有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但卻是人未到,心已靜。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晉三就曾表示,在自己曾任日本首相期間,出于對中韓兩國的顧慮,沒能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為此自己很是后悔,為重登首相之位,賺取選票,安倍晉三選擇在去年的10月17日參拜了靖國神社,今年4月,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祭品,而對于內閣成員的參拜行為,安倍說,內閣成員以私人身份參拜理所當然,他不會予以限制。
日本政治評論家 本澤二郎:
日本已經被全世界所排斥,安倍肯定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現在這個形勢下,他也會稍微收斂一些。他借此(祭祀費)向外界,向右翼勢力宣告,“我安倍的想法從來都沒改變,只不過是因為現在遭到中美的反對,沒辦法才放棄參拜的”。安倍他就是這個意思,本質沒有任何改變。
解說:
2013年8月15日,有人在為和平祈禱,有人卻在為軍國主義招魂,今天日本內閣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綁架問題擔當大臣,兼國家公安委員長古屋圭司,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行政改革擔當大臣稻田朋美也在今天下午前往參拜。而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和復興大臣根本匠則在此之前已經前往參拜。除了內閣大臣,今天上午,日本還有190名國會議員和代理人,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白巖松:
每到8月15日,靖國神社就不僅僅是亞洲各國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會是世界越來越關注的焦點,我看今天日本的哪幾位內閣成員去了靖國神社參拜,包括日本內閣成員總務相,包括國家公安委員長,日本行政改革大臣。接下來我們要格外地注意今天在例行的安倍晉三的講話當中少了哪些關鍵的內容。從1994年以來就都有,第一段是上一次世界大戰給許多的國家,尤其是亞洲的諸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和苦痛,我們深刻地反省,并對喪生于這場戰爭的亞洲諸國的人民,以及他們的遺族表達沉痛的哀悼,在今天沒有了。還有,在以往有,我們國家堅持不再戰的誓言,今天沒有了,這又意味著什么呢?接下來我們當然要關注靖國神社,其實要關注靖國神社,不僅僅是它的表象,還有它背后其實更耐人尋味和更加可怕的靖國史觀。不過還是先回到靖國神社,為什么叫神社,因為在日本的文化當中,死了的人變成神,不管他之前是好人是壞人,死就變成神了,日本總拿這個來解讀,不管什么樣人,我們死后變成神了,你們不能去說我們等等。但是自打1978年甲級戰犯的牌位進了靖國神社,性質就開始不一樣了,而且靖國神社跟其他神社是不一樣的,大門口有大大的菊花,這是皇家的標志,其實在二戰的時候,這里也生產過軍刀,它并不干凈,要想了解靖國神社和它背后的靖國史觀,甚至在沒進大門之前,它的石燈籠,也就是上面的浮雕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來,先從這兒看起。
解說:
1945年日本戰敗之前,靖國神社是直屬于國家的政府機構,歸陸海軍省管轄。在神社大門的兩邊,豎立的這兩個陸軍和海軍的紀念碑,高10多米,也被稱作石燈籠紀念塔,在兩個塔座的四周,鑲嵌有16面浮雕,上面描繪了甲午戰爭等歷次戰爭的場面,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中國有關。
白巖松:
迎面的第一個畫面似乎就跟中國有關。
李纓 紀錄電影《靖國神社》導演:
對,這個是攻占,這個是在明治33年,就是清國事變,就是日清戰爭的時候,我們說的甲午海戰之后,他們攻占了中國這個天津,進入天津城的一個紀念性的畫面。
解說:
我們注意到這些浮雕的內容,包括有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擊破清朝北洋水師;1933年,日軍攻占山海關;1937年,日軍占領天津城等等。1945年日本戰敗后,為了掩飾其對軍國主義的紀念,這兩個紀念碑上的浮雕,曾一度被靖國神社涂上了水泥,但在6年之后,這些浮雕又重新顯露了出來。
白巖松:
這個恐怕是很多的中國人,到了這兒之后,看到這之后,都會格外地氣憤的一個畫面。
李纓:
對,這個是1933年的時候,那時候整個日本,已經建立了偽滿洲國,就是當時的滿洲,然后他們進入,壓向中國內陸,就是壓向北京那邊,越過了長生,第一次踏上長城的上面的景象的這個紀念,所以他們說,這是攻克長城的一個紀念。
白巖松:
而且是歡呼勝利的一種表情。
李纓:
對,對。
演播室 白巖松:
有的時候,記住恥辱是接下來能夠知道自己該更好的干一些什么的重要開始,因此我總是覺得,如果中國人去東京的話,是應該去靖國神社去看一下的,去感受歷史當中曾經發生過什么,包括日本有哪些人正在抱有一種什么樣的歷史觀,剛才石燈籠上的這些浮雕就已經是一個開始。有很多人日本人解釋說,跟你們中國文化不一樣,我們這兒死了的人,不管之前他是好人壞人,都成神了,因此我們不追究他,我說不對,在中國的南方,有很多地方,可能把棺材當成小禮物要送,因為代表著升官發財,但是如果你要把這個禮物送給北方人,北方人就會急,甚至會打你一個耳光子,因為這不是北方的習俗,認為這是不吉利的,更何況涉及到人類的公平以及正義,不要拿你一個小小的你的這種風俗,來向全人類去解釋,難道你不知道這里所蘊藏的不正義嗎?否則你為什么8月15日的時候又閃閃躲躲,有的時候又不去呢?等等。但是說到靖國神社,不僅這里是很多亡靈的這樣一個神位,包括這里七八年開始供奉了甲級戰犯這樣一個神位,更加要關注的是,他這里的游就館,也就是一個紀念館,在游就管里頭,有相當一部分代表著日本極右翼的那種歷史觀,我們接下來繼續觀察。
白巖松:
可能是心情決定的原因,不想在里頭待的時間太長,你要問我此時是什么樣的一種心情,我覺得用生氣或者說憤怒這樣的字眼并不能準確地概括,或者用荒唐這樣的字眼來概括的話,相對來說比較準確。因為面對歷史,如果說有一定差距的話,還有辯論的可能,但是如果差距太大,甚至變成黑白之間的問題的時候,可能你的感受就變成了一種荒唐。
解說:
游就管是一座占地近一萬平方米的兩層建筑,展示的內容分別為:戰爭歷史介紹、戰爭兵器、日本士兵的遺書、遺物、照片,以及宣傳侵略戰爭的影視作品,它是一個戰爭博物館,更是日本宣傳所謂勝戰的地方。
游就館放映紀錄片解說詞:
為了那些魂消戰場的戰友,日本假如仍在迷路,那就要聲明大東亞戰爭,就是日本人的自衛戰爭。
解說:
在游就館內,循環播放的兩部錄像片中,他們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稱之為支那事變,把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稱之為自衛戰爭。歷史在這里被完全扭曲著,展示了出來。
白巖松:
你就想想吧,在這里的時候,能把我氣得,最后給氣笑了,它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扭曲和那種荒唐。這個游就館就在靖國神社的里頭,進了帶著菊花的大門,向里頭走,不遠就是這樣的一個紀念館。在這個紀念館,它代表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歷史觀,比如說荒唐到什么地步呢,它這里說,之所以有六七十多年前發動的這樣一場不正義戰爭,原因是要把亞洲人從西方列強當中給解放出來。還有呢,比如說,說到盧溝橋的七七事變的時候,他說是中國的軍人惹了他們,那我就非常奇怪了,那一天你們日本軍人怎么會在盧溝橋的旁邊呢,到底在干什么呢?但是接下來我必須要向大家解釋清楚,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游就館里很多糟糕的歷史觀針對的是亞洲的國家,中國、韓國等等,它更大的矛頭,其實沖向的是美國,這點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美國人一直是假裝看見,還是假裝沒看見,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是不是以為覺得二戰結束了之后,日本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個國家的體制,包括憲法等等都是在我這兒站著,現在我的軍隊還在這里呢,我拿得住你,因為我睜只眼閉只眼,還是原來沒有注意到,其實在日本的這種歷史觀的暗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矛頭是直奔美國而去的,我覺得這一點,格外要引起注意。
好了,話又說回來,這樣一種荒唐的歷史觀,代表的是靖國神社,不僅僅是那些牌位的問題,是它綜合的一個非?膳碌臇|西,像安倍晉三等人難道不知道嗎,我想,他一定非常非常知道,而且特別知道。那我們關注一下他今天的言行,他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但是之前參拜過,今天沒有去,只不過沒有火上澆油而已。但是他以自民黨黨首的身份,獻上了玉串料,即祭祀費。而且對自己未能參拜靖國神社稱,希望能懷著敬意,代我向在大戰中犧牲的先人亡靈表示誠摯的哀悼,并就不能參拜一事表示歉意,在日本政府主辦的全國戰役者追悼儀式上,安倍晉三以首相身份出席并發表了致辭。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進靖國神社,分參觀和參拜兩部分,參拜是需要特別預約的,并不是哪一個人一去,很多年前的時候,大家還誤會了姜文,姜文作為導演要拍電影,去了靖國神社,后來有媒體報,說他參拜靖國神社,那只是去參觀,我覺得每一個到東京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你會記住歷史,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但是參拜會有特別的預約,因此會說,安倍他們都要提前預約,去參拜,對于靖國的歷史觀他應該是非常清楚的。其實出了游就館,接下來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一個小場所,今天必須提到,我們要注意到,它同樣代表著日本有些人的心里在怎么想和期待什么,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電影《東京審判》片段:
作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我們必定依法秉公行其司法職務。
解說:
1946年,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印度人巴爾是11名大法官之一,他也是唯一一個主張所有日本戰犯均無罪的法官。
電影《東京審判》片段:
佛能制止日本不再發動戰爭嗎?東條英機會信佛嗎?
印度法官 巴爾:
佛會讓他信的,佛會愛他,佛會原諒他所作的一切。梅,你用不著再說服我了,我依然認為我的觀點很正確。
梅:
巴爾先生,我也不打算再說服您了,我想最后再對您說一句古希臘諺語,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
電話采訪 楊伯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他主張侵略戰爭主體行為者,是國家整體,而不是某一個對方個人,那據此他主張,應該對所有的戰犯都判處免罪,就是無罪。
解說:
不過,巴爾的意見,遭到其他大法官的堅決反對,后來巴爾曾三次受邀訪日,在各地宣傳日本無罪論,在最后一次訪日中,日本政府因其為所謂的和平運動做出功勛,而授予他勛章。1967年1月10日,巴爾因病去世,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親自發唁電致哀。2005年,靖國神社豎起了巴爾顯章碑,為其立傳頌德。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在訪問印度時,還特意去拜訪巴爾的兒子,并公開對巴爾的所謂正義舉動大加贊揚。
白巖松:
來,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在靖國神社里邊,在游就館出來幾十米的外頭,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其實又很顯赫的一個位置上,擺放的這位印度法官的,看,有他的碑,有他的相片,還有一些名文,2007年我去拍攝的時候,就看到,當天在這兒還擺放著很多新鮮的花,說明這不是一個被冷落的地方,而且是即便在什么樣的季節里頭,都會有人帶著敬意去為他獻花。在這兒我們就要去想了,東京大審判,這不是一個中國人去審判日本人,或者韓國人去審判日本人,而是人類,甚至是在美國主導下,當時在二戰結束了之后,完成的一個對法西斯,對人類罪犯的一個審判。在那個審判當中,這位印度的法官,為日本的甲級戰犯,做的是無罪辯護,我們一聽這個,簡直和人類來進行對抗,我們覺得非常的荒唐和不正義,但請記住,幾十年的時間里頭,日本人就一直沒有忘記從官方到民間,對這樣一位荒唐的,為他們甲級戰犯做過無罪辯護的印度人,一種深深的敬意和情感,從60年代他去世,日本首相的所作所為,到安倍晉三去訪印的時候的所作所為,所以在這一點,更應該值得,不僅僅是中國人記住,整個人類都應該記住,日本在這個背后的小動作里頭,到底在想什么,這里蘊藏著一些危險又是什么。
說到這里,我們接下來要說了,是不是靖國神社,以及它背后的靖國史觀代表了所有日本人對歷史的態度,當然不是,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現在的日本就簡直太可怕了。日本還會有另外的歷史觀去接近正義等等,我們換一個地方去看一下。
解說:
位于京都市的立命館大學,是日本的一所著名高等學府,每年的報考人數超過10萬名,在全日本的影響力僅次于早稻田大學。二戰期間,立命館大學也曾經把數千名學生送上了戰場,二戰后,立命館大學決議,不再允許棄筆持槍的行為,并把和平與民主定為教學理念。1992年,立命館大學開設了國際和平博物館,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由大學開辦的和平博物館。在展館內,我們看到了與靖國神社游就館完全不同的展覽,這里有清華日軍進行細菌戰、毒氣戰的照片,有強征慰安婦的資料,有七三一部隊進行活人實驗的介紹,而這些,在游就館里是只字不提的。
白巖松:
前兩天我也去了靖國神社進行采訪,進了游就館,在游就館我是很難看到,比如說南京屠殺的照片,細菌戰的照片,或者說虐囚的照片等等,我不知道館長先生怎么看游就館那樣對歷史的一種態度?
安齋育郎 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館長:
作為和平博物館的館長,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日本國家沒有這樣一個國立的和平博物館。另外,不僅內閣官員們參觀靖國神社,每年有600多萬人,也會去參觀靖國神社的附屬神社,但說到底,日本作為一個國家,沒有一個依據戰爭事實,反省戰爭責任的國立博物館,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
白巖松:
在我們即將離開這個紀念館的時候,突然看到在身后的墻壁上,有一個大型的壁畫,這個形象也許不是我們熟悉的,但是這個作者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就是創作了《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蟲,這個壁畫的名字叫《火的鳥》。但是我突然奇怪地發現,它不是一幅,在對面呢還有一幅,一共是兩幅火的鳥這樣的壁畫,為什么是這樣的設計呢,看了剛才的介紹,我才突然知道,這一幅代表的是過去,也就是戰爭所留給人們的苦難,而在前方,是每一個人希望將來就是擁有和平,那么設計者設計兩幅壁畫,就是希望參觀者能夠坐在過去與未來的中間,來思考,我們究竟向哪個方向走。
演播室主持人 白巖松: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會坐在這兩幅壁畫的中間去思考,日本未來向哪邊走,或者說現在它已經向哪邊走了,其實說起來,并不樂觀,靖國神社的參觀,以及參拜的人數,加在一起,每年是在增長,而且其中一個數據,在我幾年前的時候聽到了,當時我內心感到了很大的震驚和遺憾,那就是年輕人的比例在明顯地增加。而同它相比,立命館大學的國際和平博物館參觀的人數,遠遠遠遠沒有那么多,但它代表著一種歷史觀的存在。而且在立命館的國際和平博物館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館長給我介紹,它最重要的一個位置擺放的是和平憲法,他說我們就是要捍衛戰后制定的和平憲法,日本永不再戰。但是我們所有人知道,安倍晉三一上任之后,他的一個重要的使命和自己理想,加了引號的,就是要來重新改變這樣的一個憲法,和平憲法一旦被改變了,日本向哪處去呢。
今天我突然想,在7年前,2007年去看日本的時候,當時去游就館,去靖國神社,也會有很多的憂慮,但是跟今天相比,當初的憂慮還要輕一些,為什么?那時候在日本會聽到很多顯赫的人物,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持堅決的批評態度的,比如說1978年,甲級戰犯進了靖國神社之后,第一次去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中村根康弘接受我采訪,面對面跟我說,當初我去了,我發現,后來中國人、韓國人都很不高興,我就決定再也不去了,而且我也希望今后的首相不要再去了。同時,像日本《讀賣新聞》的老總渡邊恒雄,居然用這樣的黑色幽默跟我說,因為靖國神社不讓我的狗進去,所以我很喜歡我的狗,我從來不去靖國神社,他用這種方式去表達了一種蔑視,那個時候會有很多這樣重量級的人物,堅決反對日本向右走,而且他知道戰爭給各個國家,以及他自己帶來的傷害,但是今天這樣的聲音似乎少了,而安倍向右的腳步似乎走得更加堅決了,日本你真的打算去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