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張和凡左臂中刀,張和凡虎吼一聲,反手奪刀,將敵人砍倒。張和凡負傷,依舊拼死纏住三人。皇帝并未在那里冷眼旁觀,他趁機回到戰馬那里。
未央并未急于逃走,于他而言,放任救命恩人不管,自行逃命之事他做不到。皇帝上馬,拿下弓箭,屏氣凝神對準一蒙面人射去。羽箭正中那蒙面人右股,那人慘叫一聲,被張和凡一刀砍死。與此同時,張和凡又身中兩刀,血流不止。張和凡激發出兇性,將左邊敵人砍翻。右邊敵人被皇帝一箭射中肩頭,張和凡忍痛上去將他斬殺。戰斗結束,皇帝催馬來到張和凡近前。張和凡將刀扔到地上,身形搖晃,撲通摔倒在地。
“陛下快走,切莫管我。”張和凡忍痛說出這一句,便陷入昏迷之中。此時不遠處傳來馬蹄聲,隱隱有呼喚之聲傳來。皇帝高聲呼喊回應,片刻之后,金吾衛大將軍魏戰,謝長歌等人催馬趕到。
一見滿地尸體,魏戰大驚。見皇帝無恙,長出一口氣,連忙下馬跪地請罪。“末將護駕來遲,請陛下治罪。”
“將軍何罪之有?是朕亂跑至此,同眾卿無關。這位是朕救命恩人,快將他送回行營醫治。”謝長歌過來,他昔年行走江湖,亦算半個郎中。隨身帶有刀傷藥,給張和凡傷口用藥止血,簡單包扎。
隨后魏戰派人將張和凡先送回行營,見皇帝站在兇手尸體前,連忙來到近前。“魏將軍,可知永明太子何許人也?”皇帝低聲問道。
魏戰一愣,低聲答道:“陛下,永明太子確有其人,先帝未繼承大統之前,并非太子。那時儲君便是永明太子,當年永明太子欲聯合朝中部分大臣發動兵變,欲直接登基。奈何兵變失敗,宮中起火,永明太子趁亂離開,不知去向。當年這是宮中一大懸案,被李家奸黨一手壓下,扶植先帝繼位。此為多年前舊事,陛下因何問起?”
“將軍有所不知,這幾名反賊欲行刺朕。反賊口口聲聲稱為永明太子所為,朕才會詢問將軍永明太子其人。”皇帝手指尸體言道。
“陛下,永明太子若是活到今日,恐是年近花甲之人。花甲之人,存世之日無多,絕無可能染指皇位。末將以為,定是有奸黨欲行不軌之事,打起永明太子這桿旗號蠱惑人心。”經魏戰一說,皇帝深以為然。臨走之前,皇帝吩咐去陷坑之中,將那頭野鹿帶走。那是皇帝打下獵物,一直念念不忘。
先在營帳之中養傷,后來被送到京城之中。至今已是月余,在太醫驚心調治下,張和凡已可下地緩慢走動。然養傷期間,皇帝并未出現,張和凡也試圖問過幾次所見之人,皆三緘其口,無人回答。
張和凡心中焦急,若是不能見到皇帝,便無法申冤。這一日晚間,他自院內回到屋中。卻見皇帝不知何時來到,在皇帝身邊還有一名官員陪同。“草民張和凡拜見陛下。”張和凡說罷,慢慢跪倒行禮。
“恩人請起,恩人有傷在身,快些坐下,切莫牽動傷口。朕直到今日方才來此探望恩人,恩人勿怪。此地乃是安國公尉遲濤府邸,恩人在此居住,可還習慣?”皇帝面色和藹,言語十分客氣。
張和凡見皇帝身邊那官員沖他面露微笑,張和凡立時明白,那便是名震天下之安國公。“陛下,草民為陛下盡忠乃是份內之事,陛下切莫以恩人稱呼草民,草民擔當不起。草民有天大冤屈在身,還望陛下做主。”
張和凡將河間之事詳細訴說一遍,皇帝聽過之后,不住嘆息:“想不到汝竟有這等奇冤?此事朕定要徹查,膽敢公然暗害朝廷刺史,與謀反無異。汝放心養傷,此事朕會給汝一個交代。”
“陛下,此事交由臣前去處置便是。張和凡救駕有功,陛下可否讓其入臣之左衛軍中任職?”尉遲濤在一旁開口。
皇帝點頭:“如此甚好。張和凡,朕加封汝為副將,晉封武英侯,賞金五千兩,白銀萬兩,府邸一座。待傷勢痊愈,便追隨安國公為朝廷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