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司南封擔心失去圣心
宮墻外,楊柳依。
夜色已經很深了,京城卻還是很熱鬧。
華燈立于兩旁,猶如白晝。
趙淺淺單手握拳撐著下巴,雙眸緊閉,喜樂歪頭看向趙淺淺,見她睫毛微卷,嘴角含著笑,是她三年來未曾見過的松弛。
“姑娘,陛下是不是會給我們一道圣旨,旨意上寫著:趙家大姑娘賢良淑德,溫婉明媚,國公府配不上趙家姑娘,現特旨賜和離,從此……”
趙淺淺忽然緩緩睜開眼,瞥了眼喜樂:“陛下眼光還是差了點,你應當去當翰林院學士才對,下次在進宮,我必要為你舉薦。”
喜樂臉頰一紅,偷笑說:“就奴婢的字,陛下以后看奏折時非得把胡子氣的倒吹過來。”
趙淺淺嘴角揚起一抹笑,喜樂坐在馬車柔軟的氈子上,小手緊握刻刀,將拇指寬的竹簽削尖,寶貝似的放在馬皮革子里。
睡夢中,趙淺淺鼻尖飄來淡淡的桂香,她微微蹙眉,疑惑呢喃:“這個季節已經有桂香了么?”
喜樂微微蹙眉,搖搖頭。
“姑娘,我沒有聞到啊。”
說著,她推開車船看向外面,就見黑色的高馬與馬車并駕而驅,喜樂嚇了一跳,從坐板上跌落在柔軟的羊毛毯子上。
“小姐,我們的馬車被好大一匹馬給擋住了。”
路兩邊攤位整齊擺放,一直延伸到街尾,叫賣聲此起彼伏。
空氣中彌散著食物的味道,天色已經暗了,可京城的燈籠卻很亮。
趙淺淺睜開眼,微微轉頭看向窗外,就看到一雙軍靴垂在馬肚上,馬沒有馬鞍,十分高大,比京城官用的馬還要高大。
她緩緩開口,平靜的說:“別怕,是軍馬。”
這是黑馬已經走到了前面,喜樂頭伸出馬車,說:“姑娘,這是我見過最大的馬了,是汗血寶馬么?”
趙淺淺沉默,這馬不僅是汗血寶馬,還是馬中優品,整個大夏只有裴玄祁配得。
“是裴玄祁!”
喜樂眼底閃過光亮,要不是兩旁商鋪林立,怕是要整個人都要爬車頂上,見前面的馬走遠了,她又縮回頭。
“姑娘,裴郎君好像長高了,也壯了不少,小時候裴郎君生的就精致好看,也不知道現在是何模樣了,不如我們叫住他可好?”喜樂關上窗子,眼神晶亮,看向趙淺淺,滿是期待。
“不可,如今他是大將軍王,我不過是個即將和離棄婦,我與他已是云泥之別,還是小心為上,莫要因此污了他的名…”
喜樂抿了抿嘴,她才不覺得姑娘是泥巴,在她心里姑娘永遠都是皎皎明月,當配得上天下最好的男兒郎。
遠處的裴玄祁高馬停在一處餛飩攤子處,翻身下馬點了碗餛飩,俊朗無雙的臉上此時滿是松弛。
國公府外,司南封黑著臉,視線落在趙淺淺身上,仿佛要給她盯出個窟窿來。
趙淺淺無視他的憤怒,仿若看不見他般帶著喜樂進了府。
正準備也進府,卻被良寺人的干兒子陸舍人叫住了去處:“狀元郎,陛下宣召。”
司南封一臉的愕然,但是很快就露出喜色,難道是陛下要給他官職了?雖然他是狀元郎,可到現在還沒有一官半職,曾經一個書院的學子在暗地里都在嘲笑他。
“陸舍人,不知陛下宣召我何時?”
“陛下心思我們做奴才的怎么知道,狀元郎跟著雜家進宮便是。”
裴玄祁沒有多想,他如今是炙手可熱的朝廷新貴,各派拉攏的狀元郎,只要見駕定然是好事。
殊不知司南封卻在御書房外跪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朝散去,他才如夢初醒般被良寺人叫了起來:
“喲,狀元郎怎么還在這兒跪著呢?瞧瞧這奴才們的眼力見,狀元郎快快請起,陛下現在正忙著無暇見您,改日在宣您進宮。”
司南封踉蹌了一下,臉色蒼白如灰,他在御書房外等了一整晚,見陛下用了晚膳,批閱了奏折,甚至還聽到宮人朗誦今下時興的畫本子,也沒見到大臣進出,可見陛下沒有在商議政事,怎么就會忘了宣召他?
他問道:“良寺人,陛下原先召見我是為何事呢?”
良寺人含笑說:“狀元郎,奴才不知。”
司南封覺得有些莫名,完全想不到自己會因為什么被陛下厭棄,但是也不敢直接闖進御書房問陛下,“煩請寺人指點,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
良寺人還是笑著說:“小侯爺可是狀元郎,又有祖上功勛傍身,自己還是今年新科狀元,對江山社稷只有功,沒有過。”
“可是陛下……”
良寺人伸手做請:“狀元郎請回吧。”
司南封還想繼續問,良寺人已經告退上了石階,他也只好惴惴不安的出宮。
金榜題名時,狀元及第日,陛下明明很欣賞他的文采,怎么才過了半月,便如此冷怠了呢?
他走出宮門上了馬車,卻聽到宣武門守宮門的禁軍在竊竊私語,“昨天狀元郎夫人得了陛下稱贊,文武百官出宮回府前都在夸贊凝夢居士有大才能,今日狀元郎也進宮了,會不會是賜婚的事情惹怒了陛下,生了什么事端。”
“別亂說,陛下可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答應狀元郎的求旨,怎會再有變故?”
“不過我還是覺得狀元郎膽大包天,有正妻還求旨賜婚,我看那大夏第一女官更大膽,竟然無媒茍合,難不成是要做妾?”
“別說了,狀元郎朝著我們這邊看過來了。”
司南封眉目一沉,快步走過來:“昨日我夫人忽然成了凝夢居士,陛下惜才,莫非召見她就是為了我要不休妻這是?”
兩名禁軍面面相覷,點了下頭:“我聽陛下說絕對不會讓凝夢居士被狀元郎休的,也不能讓她受了委屈。”
司南封今日一整日都在姜家,只有傍晚的時候才被綰綰勸說,要與她好好談談的,卻沒想到她進宮是為了不讓自己休妻。
怪不得陛下今日的態度與原先轉變很大,一定是因為她進宮求了陛下撤回賜婚旨意,當真是好重的心機。
竟然毫不顧忌他的前途。
虧的綰綰今天還為她說盡好話,說她內心有了怨恨都是正常的,尋常女子心胸本就狹隘,拎不清大是大非,不知我倆一心報國,只有雙劍合璧才能扶搖直上。
他策馬回府,下馬后將馬鞭給了門房,便直奔佛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