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使臨于姑臧,河西王、王后皆盛裝而出,在謙光殿中排筵待賓。
沮渠牧犍一直擔心,拓跋月會去使者跟前告狀,遂為使者安排了密密麻麻的行程,一直讓鴻臚寺官員殷勤地伴隨在旁,不讓他們有機會與公主獨處。
轉眼便至第七日了,沮渠牧犍見他們還沒有要走的意思,便私下里傳召國師劉昞過來,問計于他:“國師,這次我們給李順塞多少金子呢?還有,此次還來了個古弼。要不要給他也……”
劉昞思忖一時,道:“劉潔死后,李順便做了尚書令。錄尚書以下,尚書令是尚書省最大的官,他的胃口自然也不比往年。至于古弼,不要給。”
“不給?萬一……”
“沒有萬一。據我所知,古弼這個人,雖曾在軍務上有疏漏之處,但卻是個義不受賄之人。大王要是給他塞金子,恐怕會惹惱他。其實,唉……”
“國師……”
“當年,我便反對賄賂使臣,豈知先王卻執意如此。”
“這……唉……說當年,悔當年……”
起初,沮渠蒙遜后悔自己稱藩于魏,便企圖為難李順。
他聲稱自己因多年的征戰勞累,腰腿已大不如前,無法像常人那樣自如地拜伏于地。
李順深知沮渠蒙遜的用意,便一字一句地強調著涼王作為藩臣應盡的禮儀:“河西王殿下,您身為我大魏的藩屬,自當恭奉藩臣之禮,伏跪接旨,方顯忠誠之道。”
見沮渠蒙遜仍試圖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脫,李順正色厲言地譴責道:“殿下在殿庭之中,倚案箕踞,成何體統?此等行為,豈是藩臣所應為?”
為加強說服力,李順開始引經據典,以周天子與齊桓公為例,說了好一通話。
沮渠牧犍聽到那些“藩屬如何恪守本分,恭謹事上”的話,頭皮都要炸了,不得不收起心中的傲氣,緩緩起身,勉強下拜,行起了藩臣之禮。
彼時,河西君臣目睹此景,無不以為李順是一位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之人。然而,時日一長,往來多了他們才漸漸發現,李順也并非他們想象中的那般剛正。
有一次,沮渠蒙遜與李順游宴,酒后失言說了一些侮慢悖理的話。醒過神來,沮渠蒙遜驚出一身冷汗,他也擔心李順回朝之后,會如實稟奏于宗主國,便找機會把金銀珍寶塞入李順袖中。
李順并未拒絕。
如此這般,沮渠蒙遜便明白了李順的真面目,此后也與他“傾心往來”。李順投桃報李,自然不會說起河西王的過錯。
賄賂之道,向來不為劉昞所贊同,但很多事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他也無法阻止。
沮渠牧犍繼位后,也對李順采取了賄賂手段。
故此,涼王政治教化的得失,拓跋燾并不盡知。
“大王,”劉昞的眼風掠過沮渠牧犍的臉頰,他難得地敷了粉,想來是為了遮丑,“恕老臣直言,這一次,您不應該得罪王后。”
今后,自己何去何從,他已有了決斷,但畢竟君臣一場,他也不希望王座上這人下場凄慘。
“你是說,我得罪了魏國?放心吧,王后都沒能和使臣接觸。”
說這話時,沮渠牧犍露出些沾沾自喜的神情,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據我所知,”劉昞窺他這神情,益發失望,“王后不是個尋常人物。”
“這話怎么說?”
“譬如說,一般的人都畏懼巫蠱之術,必會追查到底。但王后……大王您曾與老臣說,王后一笑了之,不以為然,不僅沒去追究,還把玉人碾成齏粉吃下去了。”
劉昞頓了頓,又道:“老臣私心里揣測,王后應該是不想掀起風浪,禍及無辜。畢竟,殷鑒不遠。大王,此等氣魄,便非尋常人物所能有。”
沮渠牧犍沉吟道:“然也。”
“老臣看得出來,王后起初對大王頗有戒心,但當她有了身孕之后,看您的神情便有些不一樣了。只不知,你后來又如何失了她的心。再后來……”
他又看了沮渠牧犍一眼,頓了頓,進言道:“大王待她好一些,待小公主好一些,她的心會向著你的。他日……他日縱有變故,想來她也不會讓你含侮受屈。”
“你這是讓孤去討好一個女人了?”沮渠牧犍不屑道,“當初,您讓我求娶魏國公主為王后,孤也照著做了,但您不要以為,孤會一意討好魏國!”
“然則,大王的想法是?”
“魏國若兵臨城下,王后和公主,就是孤的人質。”
劉昞眉關緊鎖,確認沒聽錯后,他問:“敢問大王,屆時興平公主又該如何自處?”
沮渠牧犍略怔了怔:“孤鞭長莫及,只當阿妹為國捐軀了。”
“大王作此想,想必那魏主也是這般心腸。如此,大王又威脅得了魏主么?”
沮渠牧犍一噎。
“或者,我大涼也可繼續西行,稱霸于西域。現下,孤正在考慮此事。”
“稱霸西域?”劉昞未曾聽他說過這個理想,不免大是意外。一直以來,朝中都有人議論說,沮渠氏后繼乏人,怕是撐不了多久了。原因無他,沮渠蒙遜的所有兒子,都不如他。
“是。鄯善、于闐、疏勒、龜茲、焉耆、高昌……我要他們以后都歸我大涼所有。國師,如今魏國的勢力已擴張到了東界,我們如無能力東進,便只能往西走。”
劉昞吁了口氣,皺眉道:“西進?誠然,大王近日整治塢堡,卓有成效,戶數也大為增加。但以我國的財力……”
“不不不,國師……”沮渠牧犍湊過頭去,在他耳畔低語一氣,說如此如此。
逾時,劉昞恭然行禮,道:“大王志比鯤鵬,臣亦深感欣慰。”
話是如此說,但他面上卻殊無欣慰之意。
一霎時,過往之事在腦中紛至沓來。
少時,他做了恩師郭瑀的女婿;其后,他隱居酒泉,弟子五百;后來,他又被武昭王李暠征為儒林祭酒;再后來,李涼滅于沮渠蒙遜之手,自己又為沮渠氏父子所重,今上還將其尊為國師,親自致拜。
至于以后……
劉昞不愿再往后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