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培訓的重要
下一階段的培訓任務是數控機床的實操。
張鼎目前僅會傳統半自動機床操作,而不會全自動數控機床的操作。
他有些慚愧的說自己自己顯然不能勝任未來的培訓任務了。
張鼎甚至說他好像沒資格留在這個充滿高端氣息的公司,他感覺到迷茫和壓力。
“我就好像那些老掉牙的半自動機床一樣,即將被淘汰,我能給公司掃廁所嗎?”張鼎喪氣的說。
或許是因為積分管理和公司各種激勵制度的緣故,張鼎危機感爆棚,但他很需要這份工作,所以才問出這種試探性的問題。
李樹微笑道:“掃廁所的人是勞務派遣,不是公司員工。”
張鼎一愣,更加垂頭喪氣了。
李樹話鋒一轉道:“像張師傅您這樣較真的老師傅們,將會成為檢測產線的技術員,你們盡管按照公司的要求嚴格檢測產品,你們是公司的魂和脊梁……”
李樹告訴張鼎,緊密數控機床的操作和維修,對于他們來說的確是新事物,不過精度檢測對于他們這些老師傅來說,并不是新事物。
而未來即便有再先進的質檢儀器,也無法省去人工質檢這一環。
李樹當即要求張鼎和一眾老師傅們,要本著高要求和不妥協的態度去檢測機床工件和代工產品的精度。
張鼎見自己的價值得到認可,為之動容,表率自己一定會好好干。
從時間表上來看,和張鼎差不多的這些老師傅的退休之后,全自動的質檢程序也將啟動。
那時候質檢員也將更新為更高級的技術人員,不過這些老師傅的專業的態度必須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
給張鼎這些老師傅吃了定心丸之后,下一步關于ZXZH-666-1的操作和維修的課程就要正式開始了。
在振藍開始運作后不久,李樹手把手的教會了13名工人操作辦法,不過那只是口頭的而沒有書面的材料。
就在昨天,李樹已經準備好了完整的書面教材,整整一千八百三十頁,比現代漢語詞典還要厚。
這是他利用業余時間化身人肉打印機努力的結果。
這本名為《ZXZH-666型三軸數控機床操作和維修手冊》,光操作部分就有九百多頁,妥妥的保姆級教學,不涉及高深的基本原理,為了簡單易懂利于普及,李樹考慮到了所有問題,如果操作者在某一方面不懂,完全可以直接翻教材。
就算是初中生,研究一段時間這本書也能直接上手操作。
至于維修部分,內容和操作相當,得益于ZXZH-666極具前瞻的模塊化設計,現階段的ZXZH-666型機床雖沒有自檢系統,不過每一處巧妙的設計都能把故障清晰呈現,不會存在難以發現的迷之故障。
維修保養的便利性,讓其能高效的生產,利于其機床家族的繁殖和技術擴散。
李樹早在前天,就把這套技術手冊交給印刷廠開始印刷了,不說人手一冊,也做到了每個小組一冊。
未來他還會將手冊進行簡化,形成說明書交付給民用采購單位,而完整版則交付給軍工單位。
員工培訓第一期,李樹將會自己當講師。
從前李樹在馬國成的預想里,是要走上講臺的,去了工業部之后似乎就失去了機會,而現在,這種機會又來了。
拋開黑科技系統而言,李樹本身的知識儲備已經足夠支撐其達到副教授水平。
而現在的學生,僅僅為中專和高中水平,授課方式應該有所變化。
……
當天下午,李樹在會議室看到了第一期培訓的“學生們”。
由于是總經理親自培訓,所以員工們很重視,都帶了筆記本,而且由于積分榜對會場紀律的管理規定,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生怕被扣分。
里面年輕人相對較少,大都是四十歲左右的員工,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長期在車間一線苦干多年,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表情。
之前李樹做出承諾,操作越熟練,生產效率越高,獲得的積分越多,而能夠通過積分兌換的獎金也越多,這種積分制管理,比起績效更加能激勵人。
李樹先讓員工們放松下來,以心平氣和帶著興趣和問題的方式去聽課,這樣效果才能更好。
員工們這才放下了拘謹,不斷的向李樹提問。
只能說,數控機床原理很匱乏的員工們學習過程還是太慢,不像之前挑出來的十三人屬于腦子靈活熱愛學習的員工那樣快速上手。
不過這并不能成為障礙,高素質的人才總是稀缺,不能總是祈禱干什么都依靠高素質人才,否則未來的大規模生產,就是無稽之談。
李樹耐心的回答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也給未來負責培訓的相關的員工做出示范,一個公司的,在業務上要不遺余力的相互幫助,至于個人相處的問題不能帶到工作中,這才是健康的職場文化。
在培訓末了,員工們的歡樂氣氛達到頂點。
“早知道好好讀書去念大學好了,現在真是有心無力。”
“是不是好像和你老婆躺在一塊,心里有想法,可卻無力。”
“拉倒吧你。”
“你他媽胡說,老子這是上班擼機床擼出來的,老子有女朋友。”
兩個職工相互掐架,引發了爆笑,李樹卻突然對一個詞充滿興趣。
大學。
上了七年大學,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李樹一直在現有這一套模式之下接受高等教育,一路走來,李樹雖察覺到其中的弊端,但總體而言是認可這套高等教育的。
可現在,李樹有了黑科技系統,愈發覺得這套教育模式或許要做出一些改變了。
現在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可未來的大學生卻面臨就業困難,著實諷刺。
關鍵還是社會無法吸收那么多大學生,而李樹認為一個好方式就是讓工業行業吸收他們。
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對于職業教育的偏見一直存在,而且難以消除。
能不能自己辦一所大學,專門為尖端工業服務的民辦工業職業類大學,從現在開始就消除這種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