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影響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孩子的爸爸。這也是我才發現的一件非常懊惱的事情。
冬日的早晨,被窩是最誘惑孩子的一種。我的兩個孩子,因為兩個人上學的地方很近,但是離家有些遠,所以每天都要孩子爸爸一起送去。
讀小學的男孩倒是乖巧,每次叫他,很快就能自己起來。其實他小的時候,也是不肯起床,被我生氣的時候拿衣架打了幾回,后來只要我叫他起床就趕緊穿衣服。想必是被我多少嚇壞了一點,我有些后悔自己的粗魯,可是這也已經于事無補,成型了。所以對小娃,這個女孩多少溫柔了一些,盡量耐住性子,以免過多的后悔。
只是,很多時候,一旦火冒三丈,就露出“真面目”,吼她。這天早上,她又賴床,不肯起來,我擔心自己要遲到,時間很緊湊,每一分鐘都極其寶貴。可她就是不配合,我只能拿了衣架嚇唬她,對她吼完,一邊給她穿衣服,一邊哄她,和她講道理,才勉強完成洗刷。
其實她也有些委屈,自從上幼兒園,就要隨哥哥一起去,總是七點就要起床,不好好起來還要被媽媽打屁股。然后急匆匆地吃早飯,如果不趕緊吃,哥哥又要遲到。
一周,一年,只要是上學的日子,她就是和哥哥隨著爸爸“打仗”。我只能做好早飯,給她做好差不多的準備,然后急匆匆趕去上班。對我而言,能踏著點,趕到工作之地,就很棒了,根本沒有時間陪伴他們吃好早飯。
本來覺得這樣的組合,爸爸負責打“后勤戰”,我負責輔導作業為主,是完美的搭檔,孩子們也很幸福了。
可是,這天早上,我看還有三分鐘可以嘗試利用,就趕緊給女兒的靴子刷一下。誰知,聽到孩子吃飯那里,孩子爸爸不知道為什么,大聲吼。
仔細一聽,才知道,是在罵女兒,叫她不吃飯就不要去讀書了。那聲音著實嚇了我一跳,我就聽到女兒大聲哭泣,很是心疼。
“寶貝,你好好吃飯,媽媽給你刷一下鞋子。”我隔著門和她說。
結果,她拖鞋也不穿,跑到大門口,哭得更傷心了,拉著我的衣服,怎么也不讓我去上班。我和她講道理,她也聽不進去,眼淚嘩嘩地流著,嘴里喊著要媽媽。
作為一個正常的媽媽,真的沒有辦法拋下她,特別是孩子爸爸對她發火之時,她需要一個溫暖的陪伴。
我看了看時間,心里崩潰,做好一切準備的早上,原以為沒有任何問題的早上,又是非遲到不可了。心里著急無比,可是女兒死拽著我的衣服,哭得這么傷心,我只能盡量做她的思想工作。只是語速的飛快,根本不像安慰人,倒像隨時爆炸的“地雷”。
可憐的孩子,看我又著急又有點生氣的樣子,只能委屈的點頭答應。我允許她吃完飯,吃一包QQ糖,這才勉強放我走。
看著完全要遲到的時間,我依然拼命開車,爭取能少遲到一分鐘也是好事。只是腦子還在疑惑,為什么孩子爸爸也會這樣無情地吼孩子?印象中,他是一個比較用心的爸爸,對孩子挺有耐心,為什么會這樣?叫我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是他;叫我對自己的孩子耐心一些的是他,怎么他自己卻也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了?
無疑,就是這幾年的“潛移默化”嗎?我都還來不及改變,他怎么就被“感染”了?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此時,我真想自己能把最溫柔的那一面展現在自家孩子的面前,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曾對孩子有過那么糟糕的相處過程,特別是還有這個免疫力不足的爸爸,已經快要和自己一樣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了。
這能說明什么?一個家庭,孩子過多的讓一個家長負責,會導致另一個家長也不知不覺就受到了影響。當他看到一個負責孩子主要方面的人,用哪一種方式能控制孩子,明知不是很可取,他自己也會在某種情境下選取這樣的方式。
這天,我的心情不好,和孩子爸爸說,叫他以后注意對孩子不要吼叫,我對他們已經很沒有耐心,他們已經很委屈了,作為爸爸,就要耐心一些,不然孩子們太委屈。
他也只是回應一下。我知道,他不是純心這樣無情,只是面對孩子的狀況,潛意識就這樣做了。
后來發現,我的兒子在生氣之時,也會對妹妹大吼大叫,特別是在兩個人玩耍時,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他就想用吼的方法嚇唬妹妹,讓她知難而退。
多想一點,多觀察一些,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心痛。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很健康很優秀的人,卻在自己不理想的教育方式下,出現了自己很不認可的感覺。
當然,我與絕大多數的家長一樣,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還有很多生活瑣事,像極了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根本沒有什么時間停歇,更沒有什么時間反思,這是很多焦慮的家長在無形中走入誤區的關鍵原因。
沒有特別空閑的家長們,對孩子會特別沒有耐心,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能靜心想一想,感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良好。
我很想說,如果經濟允許,在培養孩子的階段,真的需要有一個家長能有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這樣的教育,遠比父母雙方都是匆匆忙忙穿梭在工作中,讓孩子總是奔波在一些培訓班里要強很多。家長看似為他們付出了很多,實則不然。
我也知道,這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我們這樣兩個家長帶兩個孩子,還要不停工作的家庭,父母的脾氣都容易暴躁,孩子也是在批評教育為多的環境中長大。不是家長不愿意耐心教育,而是沒有什么時間能讓家長耐心引導孩子。
不管是什么情況,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了家長對孩子的重要性。至少自己,在能控制的范圍內,要做到盡量耐心,不然,我失去的不是目前的很多,而是未來的更多。
為人子,方少時,為人母,已不再少,需要真的靜下心,看看成長中的孩子。告訴自己,為他們的成長,學會“放棄”一些不值得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