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很想知道,是誰,或者說,是哪些比較敏感的專家,認為語文數學專業的師范畢業生就業時,當班主任是理所當然?非常的疑惑。
如果從學習的內容看,師范生,不管哪個專業,和教師有關的內容都是參與學習,不是只有語文數學專業的學生才認真學習。既然這樣的安排,又怎么能體現出這兩類畢業生就成為鐵打的班主任人選?
如果不是自己從教十幾年,如果不是和這么多班主任搭班的過程看到了這么多有關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情況,我也不敢發表我的看法:
其實,有部分班主任,她可能并不是很適合擔任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從一年級開始,她的班級都是鬧哄哄,學生課堂上沒有一定的約束力,隨著年級的升級,對老師也是喜歡挑釁,總覺得老師是偏袒部分學生,對他們一些基礎弱的學生不關心,不用心,甚至都是放棄狀態。這樣的班級,很多時候,還是班主任的管理有些不夠理想導致。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幾位這樣的語文老師,大家看她都覺得好累,好辛苦。她們那么用心,但是學生就是有一大批不聽使喚,甚至六年級了,都還是一年級那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班級,還真想說,不要總是覺得學生的不足之處太多。也許不是這位班主任帶班,他們估計是一個很出色的班級,學生可能是非常優秀的一類。
你可能會說我是站著說話不知道腰疼。我說,有時候是我親身經歷,我不想貶低這類班主任,我只想說,要用事實來看清她們。
在我第二次搭班的班主任中,也有那么一位,很年輕,也不是很上進,但是因為教語文,自然就是班主任。那時,她因為年輕,對電子化的東西很敏感,但是對班級管理,幾乎一無所知。本來還是比較好的一個班級,從幼兒園上來,都差不多,甚至在第一周,還是她班里的孩子最先能排好整齊的隊伍,最聽話。可是帶著帶著,一個月時間,這個班的孩子就開始亂七八糟,什么不聽話的學生都冒出來了。而她,除了抱怨學生不聽話,學生底子差,幾乎就不會去反思自己的管理有沒有問題,適不適合這些小孩子。
再說,事實真如此嗎?不全是。我更想把不好聽的評價,給這位班主任,而不是給這個班級的學生。因為我的課上,這群可愛的孩子,根本不比其他班的孩子差,倒是很不錯。就是期末測試,成績也不輸任何班級。再延伸,當二年級結束時,語文成績已經在年級里拉開一大截,但是英語還是沒有距離。最后,學校領導終于勸說她撤出這里,給這個班級安排了一個新來的老教師。當然,接班的老師很不喜歡,因為“太差”。結果呢,只一個學期,歷史改變了,只一年,歷史徹底更換。
你說,到底是學生的問題,還是之前那位班主任的問題?
7
還有一種班主任,說是為了讓孩子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不管大問題嚴重與否。遇到學生的小問題,也喜歡和家長說,動不動就拿起電話,和家長說他孩子的情況,問題是喜歡報憂,卻不主動報喜。
開始,孩子的家長還能接受,覺得這位老師很負責,點滴都管,都匯報。可是漸漸的,家長也會和其他班級或者其他學校的“家長”交流,問題就產生了,覺得經常接到班主任的電話,說自己孩子不足之處,也是很反感。久而久之,家長疲勞,而這樣的班主任覺得家長不靠譜,電話也不怎么接了,孩子都不好好管了,那就放棄這個孩子罷了。
不是駭人聽聞,我也是遇上了這樣的例子,然后觀察才有所感悟。那是一位幾千萬家產的家長,當她把孩子轉校到我所任教的班級中的某個班級時,總喜歡給我們這些老師送東西。我們幾個老師都是退還給她,她很擔心,以為我們不喜歡她的孩子,或者是嫌棄她的兒子太笨。
剛來的一個月,孩子的媽媽幾乎每周都和班主任通電話,叫她幫忙聯系,把所有她兒子的任課老師都約一起吃頓飯。三番五次之后,班主任就來征求我們這些任課老師的意見,為了她這個小小的“心愿”,就決定去參加她家的“便飯”。
當然,最后是只有語數英科老師去了她家里吃飯。科學是數學老師兼職,所以就是三個“小姑娘”參加。這位家長讓家里的保姆做了一大桌菜,吃飯期間不停的讓我們品好吃的菜,然后聊起她為什么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為什么送到我們的班級。當她看到我們三個小姑娘,雖然年輕,但是總是相互稱贊彼此,對她的兒子也是基本鼓勵為主,甚是歡喜。
她說,原來孩子是在市區的某個實驗小學,那個班級都是很好的生源。她兒子就是班級中比較差的孩子,班主任三天兩頭打她電話,說她的兒子學習不認真,放學后要留下來補課,或者什么作業沒有好好做,又要留下來。一年級的時候,她總是最后一個,低著頭,拎著牛奶呀,水果呀,去給老師,然后領著孩子回來。孩子也是沒有讀書的興趣。
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還會相互在她這里說對方的不是,她都聽不下去了,哪里老師之間都是這樣否認彼此。
這可是一位很精明的老板娘,老師的言語,怎能不激起她的很多想象。她說給老師送點東西沒有問題,但是她的孩子這么可憐,她真的很心疼。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于在孩子二年級結束,決定送到私立小學插班。雖然心里也忐忑,但是總要嘗試,萬一成功了,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果然,她很開心,看到我們三個人,不僅談吐很有素養,而且非常默契,正是她想要的類型。
這次吃飯后,她的心情好了很多。她說,只要兒子開心,她就沒有那么多的煩惱。說直白些,孩子在學校不可憐了,就是她最開心的事。她的心情好,自然就更加珍惜老師。
知道我們不亂收東西,很有師德底線,她就會給我們帶些小點心,或者約我們出去吃點平常的火鍋,或者帶我們出去玩。比如楊梅成熟了,就會像朋友一樣帶我們去山里摘楊梅,很自然,很親切。
因為在她看來,我們三個小姑娘,是她兒子的福星,對于她這次的選擇,是她送給兒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其實我們只是盡了教師應有的責任,還有展示了教師應有的“身份”,沒有過多為她的兒子單獨付出。
雖然那時我們年輕,不懂生活的很多真諦,更不能體會當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的種種考慮。但是,經過和這個家長的暢聊,以及她為兒子做的點滴,我能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真的不一般,只有孩子幸福,開心了,父母才會更加放心,才會感到更加幸福。
之后,也陸續又聽到,或者目睹了一些比較“辛苦”的班主任帶來的種種問題:有些偏于嚴格的班主任,在五六年級,已經招架不住學生的反抗,嚴重的情況還會和老師動手。而這樣的班主任,我也只能說,學生沒有太多錯,很大原因還是班主任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偏于“鎮壓”管理。隨著孩子長大,依然想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孩子學會了強烈的“抗壓”行動。如果班主任善于用道理感化孩子,不是一味的用“鎮壓”方式,學生是不會到達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