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00年,初秋的一個夜晚,靜謐悄然籠罩著距離洛陽城二十公里的田家村莊。白日的喧囂漸漸退去,村民們都已沉入夢鄉,整個村莊仿佛被一層薄紗輕輕覆蓋,萬籟俱寂。
然而,在一戶人家中,卻有一絲微弱的燈光掙扎著穿透黑暗。屋內,田貴正全神貫注地埋頭苦讀卷書。那油燈的火苗,像是被無形的手撥弄著,不自覺地時不時閃爍、搖晃,昏黃的光線在屋內投下斑駁的光影。在這樣的照明條件下閱讀,無疑是一件極為費勁的事,尤其是面對那竹匾卷書,田貴只能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拿著油燈,另一只手輕輕扶著書卷,逐字逐句地借著那微弱的光線辨認。
讀書之路,向來充滿艱辛,在古代尤甚。像車胤螢光識字、孫康雪地映書、蘇秦懸梁刺股,這些典故無不真實地寫照了古人刻苦讀書的精神。田貴的家庭,與大多數農村家庭并無二致,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作為長子,與父母一同撐起這個六口之家。全家的生計,幾乎全仰仗父母辛勤耕種的那一畝三分地。所幸父親心靈手巧,平日里還能做些小生意,這才使得一家人的生活勉強維持下去。
田貴的父親,雖身處鄉村,卻有著不一樣的眼界。他經常進出洛陽城做買賣,也算見過些世面,思想較為開明,眼光比一般村里人看得更遠。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一心想盡辦法讓孩子們識字讀書,改變命運。田貴十分幸運,能有這樣一位開明有遠見的父親。十歲那年,他便在父親的支持下,開始學習識字、寫字。父親走街串巷叫賣,對洛陽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免費學習。于是,每次進城,父親都會帶上田貴,將他安置在城內的公共涼亭或私家涼亭。在那里,有幾位年事已高卻滿腹經綸、心懷大愛的老者,義務教授知識。父親一心希望孩子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學會識字寫字,成為有文化的人,便不讓他們干農活。就這樣,田貴跟著父親頻繁進出洛陽城,幾年下來,不僅能熟練讀寫現有的漢字,還向他人借閱了許多書籍。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十八九歲的田貴已然能詩能畫,能說會寫,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稱得上是個人才了。教他的老者對他十分喜愛,打算通過自己的門生渠道,引薦他在官府謀個職位。
明天清晨,田貴就要前往縣府報到,今晚,他滿心歡喜,依舊照往常的習慣讀書、寫字。不知不覺,時間已至深更半夜,困意如潮水般向他襲來。田貴感到一陣尿意,便起身出門,準備給大地“施肥”。
秋天的夜晚,涼風輕柔地拂過臉頰,帶來絲絲涼意。夜空中繁星密布,宛如鑲嵌在黑色天幕上的璀璨寶石。空氣清新而純凈,可視距離極遠。田貴低頭解決生理需求,不經意間抬頭仰望星空。剎那間,他的目光被一道奇異的光芒吸引住了。那是一道白色的光,亮得出奇,憑借肉眼判斷,似乎離自己并不遙遠。田貴心中一驚,暗自思忖:這究竟是什么光?自己從未見過如此魔幻之物。強烈的好奇心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驅使著他想要走近一探究竟。于是,他一邊走,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道光,腦海中思緒翻涌:難道是天上的神靈下凡?可為何會落在此處?
田貴順著那道光的方向,不知不覺走進了大片的麥田。他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穿梭,約莫過了一刻鐘,終于來到了那燈光的前下方。正當他抬頭,想要仔細觀察那道光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得瞪大了雙眼。只見在他面前,赫然出現一條“道路”,道路兩邊的沿邊線閃爍著白色的光。這條路十分寬闊,足有兩個人并排站立的寬度,長度更是達到了五六十米。道路由近及遠,緩緩向上傾斜,仿佛通往一個未知的神秘世界。田貴驚呆了,雙腳像是不受自己控制一般,不由自主地沿著道路往前走。他的眼睛緊張地環顧四周,周圍一片寂靜,空無一人,唯有這從未見過的奇異燈光。
當田貴走完這條燈光大道,一道門擋住了他的去路。就在這時,只見燈光大道緩緩升起,燈光由遠及近依次關閉。緊接著,眼前的門緩緩打開,剎那間,一個巨大的廳堂出現在他的眼前。廳堂內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各種奇形怪狀的裝置和閃爍的光芒讓田貴感到一陣眩暈。他站在飛船的中央大廳里,完全不知所措,眼神中滿是迷茫與恐懼。望著眼前的一切,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又似乎是在現實里,然而,這里所有看到的人和物,都是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甚至連做夢都想象不出如此奇幻的場景。
大廳中央那塊巨型的顯示屏上,突然出現了動態的畫面。在其中一塊小區域里,田貴竟然看到了一個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他當然不知道,那正是他自己。他心中一陣慌亂,暗自思忖:如此魔幻的地方,究竟是何方天地?為何此處能看到其他地方的人?田貴的思維瞬間陷入混亂,腦海中無數個疑問盤旋,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要知道,田貴生長在農耕時代初期,平日里使用的不過是簡易的勞動工具,接觸的文化也僅僅是簡單的文字。他見過的交通工具,無非是馬車、抬轎;書寫的工具,也只有毛筆,閱讀的書籍,都是竹匾卷書。平日里做飯燒菜,用的是柴火,方便時也只能去茅坑解決。而此刻,他卻突然置身于一艘幾千年前就已實現現代化,如今更是高度人工智能化時代的高等文明人類發明的宇宙飛船里。這種巨大的差異,就如同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瞬間碰撞在一起,知識結構、社會體系、時代背景、人文風俗、衣食住行等等,無一不是天差地別。田貴所表現出的震驚與茫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當田貴呆立在那里,如同一尊木雕時,一個身影緩緩向他走來。田貴見有人靠近,慌亂地問道:“你是何人?”
“在下是一休。”智能機器人一休用溫和的聲音回答道。
“此處為何地?”田貴緊接著又問道。
“此處為飛船。”一休平靜地回答。
“飛船?為何物?來自何方?”田貴滿臉疑惑,繼續追問。
“飛船為可在天上飛走的船。吾等來自上天。”一休耐心地解釋道。
“汝說來自何方?上天?如此說來,爾等是仙人下凡!”說完,田貴立馬“撲通”一聲跪地,向一休虔誠地拜了下去。
“汝這是何為?不可,快起快起。吾等非仙人也,來日方長,待后期慢慢道來。”一休趕忙說道。
一休確實并非仙人,嚴格來說,它甚至不是真正的生物體人,而是一個高科技智能語音機器人。只是從外表上看,它與真人毫無二致。它的外表面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制作的仿真皮膚,這種仿真皮膚不僅在肉眼看來與真實皮膚別無二致,就連功能上也幾乎與真實皮膚一模一樣。再加上它的穿衣打扮,以及活靈活現的神態、語氣,任誰見了,都很難識別出它是人造機器人。更何況,站在它面前的田貴,生活在相差數萬年的不同時代,根本沒有現代思維,自然不會把它當成非人類,反而很可能將其視為仙人,這倒也符合當時人們的認知。
原來,為了能方便快速地與外星球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同時迅速學習外星人類的文字文化,科學家們專門發明開發了像一休這樣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它的外形特征完全模仿真實人,從行為動作到神態表情,方方面面都栩栩如生。它具備強大的語音識別、捕捉和模仿能力,就像真人一樣,能用“眼睛”識別捕捉文字符號,然后通過傳感器將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中央智能處理中心。智能中央處理器會對這些信息進行計算、分類、儲存,將文字及其對應的發音、字義自動記錄保存,形成龐大的文字語音庫。它還能對大量的文字及語音進行深入分析,準確判斷應用語境場合。當處在相應的使用環境條件下時,比如看到文字庫里的字,或者聽到語音庫里的語音,它就能準確讀出該文字的語音,快速理解聽到的語音意思,并靈活正確地做出回應。總之,它就像一個擁有智慧的生命體,能思考,能理解文字和語音的意思,從而與真人進行順暢的交流溝通。
一休智能機器人此前已在洛陽城“游玩”了六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它經常出沒于那些學塾之地,像普通學生一樣跟著大家一起上課。它的學習能力堪稱驚人,短短幾個月時間,便學完了洛陽城所有學校的書籍,甚至連皇家書庫的藏書也無一遺漏,而且全都牢牢地記錄在“腦”、深刻地讀懂在“心”。
那么,它是如何進出這些地方,卻又不被人發現的呢?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休智能機器人功能強大,除了具備真實人的大部分功能外,還擁有人類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隱身。它身著的是采用特殊隱身材料制作的“衣服”,這件“衣服”覆蓋了它的所有外表面,能實現物理光學消失,讓人肉眼無法察覺。
經過半年的學習,一休不僅能說一口地道的洛陽話,還順利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尋找一名有學問的優秀本土年輕人,帶回自己的星球進行實驗研究。在這幾個月的觀察和對比中,一休最終選定了田貴,正是看中了他的睿智與善良。
隨著飛船緩緩起飛,田貴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這也成為了他在家鄉的最后一抹背影。在家鄉,他的事業才剛剛起步,卻被迫無奈放棄。他在家鄉成長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睿智與善良,終究沒能在這片土地上施展,實在令人惋惜。他本是家中親人們的希望,如今,這份希望卻變成了無盡的盼望,親人們望眼欲穿,卻再也等不到他歸來。
這一切,似乎太過殘忍,活生生地讓一個善良的人遠離家鄉,背離親人,放棄事業。古人云:“天命不可違”,這難道真的是田貴的“天命”嗎?田貴被選中,從此命運的軌跡徹底改變,只是,這究竟是禍是福,誰也無法預知。在當時那些算命大師的命運庫里,恐怕也找不到這樣的命數。
天微微亮,田家村莊的田地間,便傳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人們的聲音。突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驚叫聲:“哪個該死的畜生,把我的麥地全壓死了。我的麥啊!我的麥啊!全死了!”緊接著,好幾個方向都傳來了同樣的哭喊聲,撕心裂肺的聲音在清晨的麥田間回蕩。此時,天已大亮,村莊里的人們聽到哭喊聲,紛紛從家中跑出來,涌向麥田。
人們站在麥田里,只見大片的麥稈被壓倒在地,卻無法看清全貌。于是,有人跑到附近的山坡上,站在高處俯瞰。這一看,站在山坡上的人更是發出了一聲響徹云霄的驚叫聲。田地里的人們不明所以,紛紛好奇地往山上跑去。然而,但凡跑上山坡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同樣的驚叫聲。
站在山坡上,所有被壓倒的麥田盡收眼底。人們驚訝地發現,十幾畝麥田的麥稈被壓倒后,竟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形狀。近看時,似乎并無規律,但遠看卻清晰可見,被壓倒的麥稈就像一幅巨大的畫作,比例協調,對稱一致,圓弧邊界統一有型,整體形狀宛如一個巨型的圓。在圓的零度、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二百七十度四個方向的圓節點位置,又分別有四個小圓弧。而在大圓的正中央,均勻分布著六個坑洞,每個坑洞足有兩三米寬,深度約三分之一米左右。
人群中有人趕緊跑去報官,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洛陽城。官府對此事極為重視,立刻派出了官兵和一些見多識廣、知天曉地的能人將士前往現場勘察。洛陽城內的許多人也聞訊趕來,一時間,田家村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或許是該村莊自誕生以來,第一次聚集如此多的人,也是第一次受到官府的高度重視。
官府派來的能人將士中,有一位擅長畫畫,他便將眼前的景象仔細地記錄于畫卷上,并配以詳細的文字描述,存檔于歷史史冊之中。
熱鬧過后,已是中午時分,艷陽高照,人們陸續散去,各自回家。回到家中,田貴的家人才發現他不在。在他的房間里,床頭的油燈還有微微火芯,書卷還打開放在床上。平日里,田貴出門前都會將這些整理得整整齊齊,這顯然不是他的作風。家人隱隱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勁,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夜幕降臨,卻始終不見他回來。家里人這下著急了,于是分頭尋找。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們在村里的田間、山坡處四處尋找,父親則馬不停蹄地趕往洛陽城內。他們找啊找,直找得身心疲憊不堪,卻依舊不見田貴的蹤影。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前往官府,請求官府幫忙尋人。家中的母親早已哭得淚如雨下,不停地拜菩薩,求祖宗,然而,叫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這似乎就是田貴的“天命”,也是田貴家人不得不接受的殘酷悲劇。世事無常,命運難測,誰也無法預料,這一晚,田貴的人生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莫然回首
公元前100年,洛陽城外的田貴在深夜被神秘力量帶走,從此踏上了星際之旅,穿越時空來到高度發達的未來星球,開始了長達一百年的學習和生活。在這里,他遇到了智能機器人一休,并逐漸適應了這個高度發達的文明。田貴的智慧和堅韌使他成為連接古代與未來的橋梁,他開始學習現代知識,并傳播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