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都隱隱約約存有一扇門,那門上都會掛上各式各樣的鎖,當做東的每認識一個人,那門就會自動選擇一把鎖打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鎖都能打開一扇門……
話中所提到的那把鎖便是今天的主題——形象
這是個能成就人的東西,自然也是能敗壞所有好感的東西,如此聽來它是很重要,自然也只能用“重要”來形容,不好也不壞,自然只能是重要了。
可偏偏人與人之間厭惡的權力是雙向的,意思是門的兩面都是有鎖的。于是兩邊同時開鎖成了交往時不約而同的規則。壞就壞在可能你打開了絕大多數人的鎖,但是卻打不開三兩個人的門,于是必要交際的墻壁會“被迫”留有一扇窗——我看得見你,可是我們卻無法真正地靠近。
為什么鎖對了,門不開呢?這就要這樣比喻了:若你本只是一個聰明的人,可另一個人從始至終堅持認為你心機深沉,你越是想幫他以與他交好,他越是覺得你心思縝密不可深交,如此下來,你若是不心力憔悴,我也是不信的。另一把鎖不對,你就是再使出渾身解數也是打不開那扇門的。
這便是令人絕望的,于是注定了有些墻除了窗,絕對不會給你多留一道縫。越發成長了,便越發懂得那句老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取舍和進退也漸漸地成為了當代大多數人必要的生存技能。
而存在其中收獲最多絕望的便是“刻板印象”,像這種主觀臆斷的性格仿佛就成為了門客中大殺四方的刺客。這群人總是以極端自信的語氣篩選別人,而且這種自信還容不得他有半點自省的遲疑。他的評價可能不低,也可能很高,可是他卻一生都領略不到恰到好處的美妙。所以每個被刺客所傷害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若是對方的自信來源于對你可隨意支配的地位,那便更是一種悲劇。
除了性格的刻板印象,能力的也是。他哪方面能力很強,憑借著他的威望,說你不行。那你基本上就只能是腹背受敵了,只要你犯錯了,那你的失誤只能是被一步步放大,你的能力也只有被一次次否認了。而那些存在刻板印象的人都是存在怎樣一副“為老不尊”的變態嘴臉的呢?方便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法律和準則,它只能是憑著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品性和后天生活環境授予的道理。這也真是叫人受也不是駁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