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打破僵局
除了代州的戰報外,淮北的戰事也愈發激烈。
據關羽部回報,這一個月里,趙軍已經數次渡過淮江,對齊軍的據點發起進攻,險些占領了岸邊渡口。
若渡口丟失,藩王軍以及趙軍大部渡河,給淮北帶來的軍事壓力,是不可估量的。
淮江防線之寬,讓齊軍必須將兵力分散,守衛所有據點。
江面的控制權,完全在對岸敵軍手中。
這群擁有艦隊的敵軍,隨時可以從各個方向,各個據點,對淮江發起登陸作戰。
齊軍的被動局面,依舊沒有得到緩解。
本來需要增調到淮北的援軍,又因為代州戰事的緊迫,前去增援西線。
淮北三州,完全由關羽部八萬人駐守,防御壓力可想而知。
幸而淮江中上游水流湍急,能夠平穩渡江的渡口不多,關羽只需將小部軍隊駐守在各個渡口,而后設置烽火臺,大軍隨時增援。
而處于下游的江州,水流較為平穩,也是渡江作戰的最為理想之地。
負責守衛此地的呂布大軍,與趙軍交戰的頻率也漸漸增加。
江州之北背靠青州,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岸敵軍的進攻重點,也在江州方向。
根據情報得知,趙軍將在二十日后,對江州風門渡發起總攻。
不論情報真假,呂布的兵力部署也不會改變。
因為他手中的兵力,也就這么多,而朝廷面臨如此之多的威脅,完全沒有援軍支持邊境。
大齊中原剛從戰爭中緩過來,慢慢恢復生產,若繼續發起戰爭總動員,對百姓或朝廷而言,并非一件好事。
目前仍然戰事仍在可控范圍,朝廷雖沒有過多的兵源,但足以保證邊防以及戰事需要。
若再強征百姓,增加賦稅,恐怕又將引起大齊各州的農民起義。
對于一個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地方,無為而治恢復生產方為上策。
李衡是這么認為的。
目前朝廷的總兵役政策,仍然是以府兵制為主要。
百姓若想從軍,也可得到不錯的軍餉。
征兵一直在進行著,相較于強制征兵法,此政令效果更好。
……
當李衡的命令從凌陽傳回龍康城時,黃文敬部大軍已經休整了十二日。
整個代州戰場,重新回歸到對峙狀態。
楚軍仍然在進攻代北,但遭到陳子光部的齊軍反擊,戰線已經無法向前推進,更何況黃文敬部此刻已經占據龍康城,威脅著楚軍的南側,故而楚軍不敢過于冒進,開戰前的勢頭,早已經慢慢消退。
在前線楚軍的陣中,已經出現了消極的氣氛,由于后方補給線時常遭到齊軍襲擾,楚軍的糧草供給困難,糧草不足,士兵每餐所得米粟減少。
吃不飽,打仗自然也無力。
在前線的楚軍陣中,不時有士兵因為爭奪食物,而發生內部矛盾。
代州西面所有城池村子,都已經被楚軍掠奪了個遍,完全撈不到油水,留在前線,隨時可能丟掉性命……
楚軍內部略顯頹勢,而齊軍這邊卻愈發士氣旺盛。
自從攻下龍康城后,齊軍的部隊行動愈發頻繁,時常有小股齊軍部隊,對楚軍的援軍突襲行動漸漸增多。
此舉風險小,收益甚大。
除此之外,齊軍便沒有大規模的調動。
黃文敬此時暫且不能增調兵力到代北,原因是探子得到消息,楚軍已經在往西山關增兵,而在西山關東南側,距離龍康城不過六十里的城池,又有三萬多楚軍集結。
龍康城西面,已經集結了幾乎八萬的楚軍,如此規模,似乎是要重新爭奪龍康城。
黃文敬不敢大意,目前他所擁有的兵力,足以守住龍康。
龍康城只要不丟,便可牽制楚軍的一切動向。
經過如此多日的休整,再確認楚軍的目標后,黃文敬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
首先,他在龍康城西面各處要道,設置哨所以及少量埋伏部隊,以防楚軍突襲龍康。
保證龍康城安全后,黃文敬方可調動兵力,解救北面的困局。
又是三日。
即便一直打聽到楚軍的動向,但楚軍仍然沒有發起對龍康城的進攻。
時間就此來到了開戰以來的第二個月。
從春到夏。
代州的酷熱,讓楚軍士兵無從適應。
即便前線集結越來越多的主力,但面對守衛堅固的龍康城絲毫沒有辦法。
終于在一次夜里。
楚軍先頭部隊,偷襲了齊軍位于林山的一處哨所。
守備這里的齊軍一百余士兵,沒有作過多的抵抗,點燃了烽火后,便撤出此地。
這哨所戰略位置并不高,只是為了觀察楚軍前線動向,以及防御楚軍偷襲之用。
如今楚軍偷襲了此處,正印證了他們要再次進攻龍康城的目的。
在奪取據點之后,楚軍主力果然向著龍康城方向進發,行軍速度緩慢,謹慎地往前,一步一步靠近。
因為齊軍蹤跡之神出鬼沒,楚軍上下都心有余悸,生怕兩邊山林之中,會突然沖出一股齊軍軍隊。
在得知楚軍偷襲哨所后,黃文敬沒有感到驚訝,只是兩日之后,聽得楚軍主力才往前走了二十里,疑惑其行軍之慢,但轉頭一想,黃文敬也明白過來。
他大可以利用楚軍謹慎這一點,在龍康城外各處要道設置少量部隊,增多哨所,迷惑敵軍,拖延其行軍速度。
而這些寶貴的時間,足以被利用起來。
經過數天的休整后,齊軍在龍康城的防御陣線已經完全穩固。
現在黃文敬終于可以空出手來,協助代北的友軍。
代北陳子光部,面對楚軍猛攻,勝少負多,目前戰事頗有不利,急需要援軍相助。
聽聞北面楚軍再次對代北發起進攻,圍困了陳子光所在的城池。
為此,黃文敬特意留守三萬余部隊,自己則率領一萬精兵北上,前去解救陳子光。
此行頗為冒險,若是讓楚軍得知齊軍這般動向,必然會加快步伐進攻龍康城,皆時黃文敬的處境將如當初的霍振一般。
但這是唯一能夠打破僵局的辦法,只有代北危機解除,將楚軍趕出代州,北面的陳子光便可以調兵南下,與黃文敬一同作戰,奪回戰略要地西山關。
倘若讓楚軍攻下代北,那么龍康城將要被楚軍兩面夾擊,形勢極其危機。
黃文敬每一戰,都抱著視死如歸的信念。
即便皇上特意吩咐讓他謹慎行事,保證自身安全,但面對此情況,黃文敬知道自己必須親自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