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收復龍康城
此時在兩萬楚軍面前的,是狼煙四起的龍康城。
不遠處看去,能發現城樓上,齊軍士兵正與楚軍交戰。
“速速回援!”
霍振心中震驚,策馬往城中趕去。
原來先前線報所說的齊軍騎兵,只是迷惑楚軍的手段。
齊軍的主力根本沒有往西埋伏楚國援軍,而是伺機而動,準備進攻眼前的龍康城,霍振等主力部隊,無疑是中了齊軍調虎離山之計。
即便是兵力上完全不占據優勢,齊軍仍是毅然決然地展開猛攻。
負責守衛龍康城的楚軍部隊,完全料想不到齊軍會選擇強攻。
當主將率領主力部隊出城后,戰斗便開始了。
天還沒亮時,齊軍便發動攻勢。
士兵們視死如歸,拼命往上城樓上去。
終于,在中午時分,龍康城南門被攻破,大部齊軍主力進入龍康城,在城中與楚軍展開廝殺。
齊軍以少勝多,攻入了龍康外城。
部署在龍康城以西的少量齊軍伏擊部隊,成功拖延了楚軍主力數個時辰,導致霍振回援不及時。
楚軍主力難以配合,最終在齊軍的猛攻下,城墻以及城門,幾乎被齊軍全部掌控,城中剩余五萬楚軍,竟是被圍困在了內城,難以突圍。
霍振親自率領主力精銳,來到龍康城城下。
可此時此刻,齊軍早已攻入龍康城,奪取南城后,便將全部云梯以及攻城錘拖入城中,準備加入對內城的圍攻。
如此一來,進入龍康城的齊軍,完全將霍振的楚軍阻擋在了城外。
城樓上,楚軍的士兵一個個被擊殺,齊軍掌握了主動權。
沒有攻城器械的霍振部楚軍,難以對龍康城進行攻擊。
望著高聳的城墻,霍振又氣又急。
氣憤的是,齊軍竟使出如此陰謀詭計。著急的是,城中如此之多的楚軍將士,竟然都無法抵達兵力稍弱的齊軍。
城門緊閉,霍振即便率領著兩萬的大軍,卻難以對齊軍造成傷害。
“撤出五里外,等候時機!”
霍振命令。
隨即兩萬多士兵開始遠離龍康城,躲避城樓上齊軍的攻勢。
此時此刻,霍振只能期盼龍康城中的楚軍將士,能夠將齊軍趕出城外,隨即霍振親率部眾,與城中士兵里應外合,將齊軍擊潰。
此想法的前提,便是城中士兵能夠支撐住。
現在霍振完全沒有城中的消息,更不知道,齊軍早已經對內城發起圍攻。
即便仍擁有五萬多兵力的楚軍,卻難以抵擋三萬多齊軍的進攻。
群龍無首的楚軍內部,在霍振帶兵出城之后,陷入了混亂之中。
當初霍振率領精騎兵出城接應援軍,把城中指揮權交給了副將,沒料到他才不配位,難以服眾。
半日時間,齊軍便攻陷龍康城。
霍振所希望的守軍反撲,并沒有出現。
龍康城中,硝煙漸漸平息。
似乎已經結束了。
身處城外的二萬楚軍,完全看不到城里友軍身影。
“將軍,龍康城上皆是齊軍士兵,我軍恐怕……”
“返回西山關!向朝廷求援!”
霍振自知此刻無能為力,只好調轉馬頭,率領部眾離開,回到西山關布防。
齊軍之中,究竟有何人物,竟然做出如此抉擇,令霍振難以相信。
龍康城被齊軍收復后,下一個目標,也將是西面的西山關。
作為代州之中心,龍康城的作用不言而喻。
黃文敬站在高高的城樓上,眺望西面撤離的楚軍大部,心中開始謀劃下一個進攻目標。
得龍康城,齊軍可南北西三面禁軍,威脅楚軍。
如今身處代北的陳子光部,仍然再與楚軍進行交戰。
為此,黃文敬準備率軍增援陳子光,將代北的楚軍包圍殲滅。
今日龍康城一戰,殲滅三萬余楚軍,俘獲兩萬多人,乃代州之戰開打以來,齊軍所收獲的最好戰績。
藴城一戰,挫敗楚軍速戰計劃,龍康一戰,奪回代州重鎮,穩住了西面陣線。
黃文敬的功績,足以比肩大齊史上各名將。
但他絕不會止步于此。
上奏朝廷龍康城收復后,黃文敬開始休整大軍,聽取皇上吩咐。
自代州之戰打開以來,李衡便將前線大小指揮權盡數交給黃文敬,完全不做干預。
因為代州距離凌陽遙遠,倘若還要兩邊傳信才實行計劃,效率極其之慢。
李衡相信黃文敬,即便手中兵力緊張,也增調了一萬精兵,交到了黃文敬手中。
戰報日以繼夜,從代州帶回了關中,傳到了凌陽城的皇宮中。
在收到戰報之前,李衡正在處理另一件重大事件。
大齊收復凌陽以來,第一場宮廷事變。
自從新宮發生兩起命案后,又要幾個曾是燕國舊臣的官員暴斃,神秘死亡。
就在兩日前,有大臣在朝堂上舉報,十余名燕國舊臣,也即朝廷中魏黨官員,勾結燕朝舊勢力軍隊,意圖謀反,危害大齊,理應當誅。
此言一出,朝野震驚。
這些官員,當場被宮廷侍衛拿下,查明之后,果然有謀反之意,即日問斬。
而舉報這些人謀反的臣子,他的名字,讓整個朝廷。
魏忠賢。
朝堂上,沒有人會知道,究竟是為什么他會親自舉報這些臣子的忤逆行徑。
莫不是要明哲保身?靠出賣自己派系的人,以洗清自己的嫌疑……
朝中許多官員都有此懷疑。
魏忠賢身為朝堂一派勢力的頭領,底下有臣子犯錯,自然是脫不了關系。
但陛下對此的處理,卻是溫和了些。
李衡在朝上,宣布撤銷魏忠賢的大太監之職,調派為司禮儀,位居四品。
自從魏忠賢歸順大齊朝廷以來,他的一言一行,仿佛都是忠良之臣,與傳聞中的奸佞大太監頗有不同。
此次變故之后,朝堂之上,魏黨的勢力,幾乎被清除干凈。
更為忠誠于李衡的關外派大臣,已經占據朝廷主導。
自此之后,朝堂再無爭奪。
新宮刺殺案,反倒是幫助了李衡鞏固皇權。
似乎兇手是誰,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處理完此事,李衡終于有時間處理其他政務。
“稟報陛下,西線我軍已經收復龍康城,黃將軍請示作戰計劃。”
“前線戰事安排,一切聽從黃文敬將軍吩咐,若有不從者,法皆斬……叮囑黃文敬將軍,務必保證自身安全,守住西線便可,切勿過于冒進。”李衡吩咐道。
“是。”
屬下帶著口諭,隨即將命令傳到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