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造戰艦
銘山八郡的獨特地理位置,與燕云十六州有相似之處,屬于天險地帶。
而銘山八郡地處淮南,向來是中原王朝抵擋南方入侵的首要屏障。
歷史上多次南國北伐的失敗,都始于銘山八郡。
如今攻守互換,大齊接下來要面臨的威信,絕不僅僅是南邊的趙國。
“楚國一萬余兵馬,越過協定線,進犯我大齊疆域。”
這幾日內,代州的戰報不斷傳回朝廷之中。
楚國進犯的消息源源不斷,兩國之間的關系劍拔弩張,隨時可以演變成全面戰爭。
當初割讓代州西面城池,本以為能夠滿足敵國的野心,沒想到楚國竟如此得寸進尺。
楚國的內斗已經接近尾聲,外戚勢力成為了當權派,如當年大齊一般。
只不過楚國的外戚勢力,向來是主戰派,五年前對大齊的突襲,就是由楚國的外戚勢力發起。
而當初大齊的外戚掌權,卻對楚國一再讓步,選擇何談,更助長了楚國的氣焰。
如今李衡重新掌權,一改當初大齊對外軟弱的態度,寸步不讓。
面對楚國的挑釁,李衡立即下令,往代州增兵三萬,若楚國再有越境之舉,立即將其消滅。
與此同時,命令身處青州的黃文敬部,迅速撤回關中,在凌陽休整數日后,趕往代州駐防。
江州北部,有呂布率領的精兵駐扎,而淮北三州,則是關羽親自帶領的精銳主力,故此大齊南邊暫時沒有威脅。
現在最讓李衡擔心的,就是與楚國相鄰的代州邊境。
一天之后,又有戰報從代州傳回。
齊軍與代州岳水與楚軍發生交戰,雙方激戰一日一夜,齊軍傷亡一千二百余人,斬殺楚國兵馬約莫兩千。
此次交戰,是發生邊境摩擦以來,最為激烈的一次,已經開始演變成全面戰爭的態勢。
而與此同時,黃文敬部的三萬兵馬,剛剛從青州出發,正返回關中,或許至少半個月時間才能前往代州,到時候如果戰況發生轉變,對大齊極為不利。
現在守衛代州的部隊,是當初接受詔安的陳子光部,大多是由農民軍成為正規軍,論戰力而言,無法與楚國的軍隊相比。
故此,李衡火速將關北的主力軍隊,向代州調遣。
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會讓步。
現在李衡的總體計劃,是固守代州西面,穩住陣線,由黃文敬這位精通防御的將軍統領。而南線則要休整幾日,等待戰艦到位,獲得淮江水上控制權,從而發起渡江戰役,一舉收復淮南以及銘山八郡。
越拖下去,局面對于大齊而言,越來越不利。
環顧四處,皆是大齊的敵人。
自從將趙國兵放進淮南后,李瓚徹底徹底成為了趙國人的棋子。
想當初李瓚占據淮江六州,甚至吞并青州,三王兵力高達十余萬,風頭無兩,幾乎有向關中挺進的陣勢,但就是這么猛烈的勢頭,卻被一群農民軍打得退回淮南,狼狽不堪,只能賣國茍且求生。
如今匪患已除,卻只能茍且于淮南,與朝廷方面徹底決裂。
李瓚的內心,仍然對凌陽的皇位抱有幻想。
但縱觀歷史長河,從來沒有北伐奪取天下的先例。
主要因素便是地形與氣候,決定了南方并非繁榮之地。
淮南主要地形為丘陵山地,耕地面積較少,人口稀疏。
與之相比,關中平原之遼闊,青州府之富庶,足以保證朝廷獲得極高的賦稅以及充足的兵源。
得關中者得天下,此話并不假。
得到關中仍能失去天下的人,也就數陸晟一人罷了。
說回李瓚,當初想要入關中,卻被李衡搶先一步,現在非但不愿意待在淮南當回王爺,甚至想利用趙國的力量,替他奪取北方。
殊不知,在趙國眼里,李瓚只是一枚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
現在三王的總體兵力,只剩下不到六萬人,駐扎在淮江一線,與趙國軍隊一同守衛南岸。
持續了將近一年戰事的大齊十九州,在這個月里,卻突然陷入了詭異的平靜之中。
除了代州的邊境摩擦外,各州的兵馬都在整頓之中,并未對敵軍發起攻勢。
似乎各方勢力都在等待一個時機,而對于大齊而言,這個時機,便是戰艦下水之日。
目前大齊只擁有五艘槳帆船,一艘在青州建造完成的巨型雙桅戰船,以及不少小型運兵船。
相比之下,李瓚手下的戰艦以及趙國所有的戰船數量,是大齊的數倍有余。
水軍兵力以及裝備之懸殊,導致大齊難以立即發起渡江。
為應對此情形,李衡便下令,建造更多船塢,加緊時間修造戰艦。
有道是百年海軍。
大齊建造戰艦的速度并不快,按照以往的速度,至少三年才能下水一艘巨型戰艦,而小型的槳帆船或風帆船,即便征召更多勞夫,最快也需要花費六個月。
經歷了一年戰爭后,大齊境內有不少失去土地的流民,在朝廷還沒發配到田地之前,便加入了造船的行列。
朝廷并沒有強征百姓,而是給予了豐厚的薪酬,以至于每一個大齊壯丁,都想加入這造船的隊伍。
每一艘艦船,都需要上百個勞工建造,力求將今年之內,建造出一支能夠與南國相比的艦隊。
時間緊迫,不能有誤。
淮江冬季并不結冰,無論如何,李衡都需要一支掌控水面控制權的艦隊。
即便如今戰事平息,整個國家還是處于總動員的狀態,各方的資源合理調配,大齊各州首次擁有如此的凝聚力。
木材源源不斷地從幽州府運往各船塢,各州征召的勞夫,也開始往沿海四州調配。
為了避免各州出現貪腐,李衡特意叮囑房玄齡,派遣朝廷文武官員,監督戰艦的修造工作,以求做到最快效率完成戰艦的建造。
除了戰艦修造,李衡還沒處理好各地官員調配的問題,先前地方的官員基本都是靠門閥舉薦,因為戰爭的原因,這些根深蒂固的勢力已經被連根拔起。
一個月之后,將舉行大齊首次科舉考試,為朝廷挖掘更多的文武人才。
大齊各方面的發展,總體穩步向上,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處于穩定且上升的狀態。
歲月并未安好,危機仍在眼前。
李衡絲毫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