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朝政
這一千萬兩銀子,算是李衡的個人庫存,已經收入了大齊的國庫中。
一千萬這個數字,在這個還沒有通貨膨脹的朝代,實在是一筆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
早在之前,李衡在夏州利用一百萬兩銀子,便修筑大量民生設施,又靠著這筆錢銀,拉攏人心,算是光復齊國的啟動資金。
而這一千萬兩,無疑就是齊國的恢復資金,有此巨款,朝廷國庫暫且能有財政預算。
對于完全掌控朝政的皇帝而言,國庫無非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
至少在大齊是這樣。
入主凌陽,滅掉燕國后,李衡立即著手處理陸晟以及其親信留下的遺產。
抄家之后才發現,這群奸佞所貪污私藏的金銀財寶,完全可以抵上一個國家。
倘若他們愿意將這筆錢投入軍隊,或是救濟百姓,天下也不至于如此動亂。
先前早有聽聞,陸賊已經拖欠北邊燕軍幾個月的軍餉,以至于當初齊軍兵不血刃地戰勝燕國北軍。陸晟當初幾乎把九成的軍隊支出,都投入到了中央禁軍中,正因如此,齊軍入關時,燕國禁軍才有這多人愿意再忠誠陸晟。
如今時局變了。
官員以及軍隊俸祿是萬萬不能拖欠,而且還有對收復凌陽有重要功勞的將士給予重賞,方可進一步穩固人心。
想要一統天下,并非只需要用強軍碾壓對手,如果國家經營不善,也難以穩固住來之不易的成果。
至少現在的大齊,是穩中向好。
關中無戰事,荒廢的土地,又可以租賃給百姓耕種,繼續實行李衡在夏州頒布過的均田制。
土地兼并帶來的惡果,使得地方流寇漸漸增多。
目前從夏州看來,均田制還是十分適合現在的大齊。
百姓得到土地,不至于成為流民,國家流寇減少,便可國泰民安。
雖然關中是安穩了,但是放眼地方各州,仍然是有各股農民軍勢力。
陸晟埋下的坑實在太深了,以至于李衡需要很長時間去調補。
先前流竄與代州并州的那一支農民軍部隊,由陳子光率領,目前早已經是成為大齊正規軍,分散與各州府,負責守衛各地城池。
這些起義軍的存在,是舊朝的產物,如今李衡真正意義上的登基過后,也要開始解決這些由來已久的問題。
關中四州已經完全在李衡的掌握之下,重點防御兵力,放在了西南兩面,防備西楚軍以及藩王聯軍。
而在關北,還有一個州府,是李衡沒有拿下來的,那便是存在感并不高的冀州。
只要是因為冀州戰略地位并不高,即便被賊寇占領,也不能對大齊造成重大的威脅。
當初進攻幽州時,關羽便率軍進入冀州,突襲幽州后方。
除此之外,齊軍與冀州軍并無交戰。
收復關中之后,李衡便派黃文敬前來平叛。
冀州問題并不復雜。
“可有冀州的消息?”李衡詢問朝堂群臣。
有臣子上前道:“啟稟陛下,昨夜前線戰況傳來,冀州全境已被叛軍占領了,探子回報,叛軍有數萬之眾,我軍已經已經對冀州發動攻勢,即日便可收復州府?!?p> 全境占領?
這支叛軍的戰斗力,還是出乎李衡的預料。
只是并不知道這口中的叛軍,究竟是冀州軍,還是什么農民軍。
“哪一支叛軍?”李衡詢問道。
“賊軍首領名叫黃巢,乃關北人士,流竄于各州作亂?!睂傧抡f道。
黃巢?
如果不提及,李衡又差些忘了他的存在。
當初李衡剛來到這大齊不久,想要依靠系統召喚角色而改變命運,沒想到召喚出一個黃巢。
當時李衡的處境,根本沒有利用黃巢的機會,只管叫他出城待命,沒想到這么一待命,就給他帶出數萬農民軍。
難不成要復刻黃巢起義?
李衡越想越不對勁,心說呂布都能如此忠誠于朝廷,一個毫無交集的黃巢,應該不會反抗李衡的大齊吧……
李衡思量片刻,決定再次派出荊軻,前往北方,帶著李衡的親筆信,去會見黃巢。
這一月里,黃巢率領的農民軍,一直在冀州一帶流竄,對李衡所直接統治的州府并沒有多大興趣,先前與大齊的后勤運糧部隊幾乎擦肩而過,黃巢也沒有聽從部下建議劫糧,而是繞道而行,不去與齊軍對抗。
聽朝中官員稟報,目前在大齊境內,有三股勢力最為雄厚的叛軍。
這三股勢力,分別是流竄于冀州的黃巢,以及身處青州以南的平申部、遼州剛剛起事的高霍部。
遼州偏遠,也較為貧困,齊軍暫時無法管轄,只能是鎮守幽州府,阻擋這支叛軍往西南侵擾。
青州平申部,目前在李瓚統治的底盤起事,李衡也管不著。
故此目前李衡能夠處理的,也就只有身處冀州的黃巢部眾。
先前黃巢率領的農民軍,幾乎占領了整個兗州,因為呂布的南下,才不得不放棄兗州,選擇北上。
若不是當初齊軍南下,牽扯住燕軍的主力,黃巢的部眾,早已經死在了金石城中。
對于農民軍而言,戰斗素質極高的齊軍他們肯定是惹不過,但對付一下冀州軍還是綽綽有余。
如今大齊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勞動力。
而先前大部分的勞動力,失去土地淪為流民,大部分都加入了黃巢的起義軍。
如果齊軍再與起義軍廝殺,不僅齊軍會傷亡不少,對冀州的百姓而言,更是長久的折磨。
早日結束這些紛爭,才是李衡心中所想。
既然起義軍領袖是李衡他自己召喚出來的角色,那黃巢此人或許會聽從李衡的安排。
李衡吩咐荊軻前來,帶著他的親筆手諭,火速趕往冀州,告知前線準備作戰的黃文敬,先對冀州的起義軍圍而不攻,進而勸降冀州軍的農民軍。
另一封信,則是要交給冀州的黃巢。
對于起義軍而言,唯一一條活路,那就是接受朝廷的詔安。
就目前大齊的國庫以及存糧而言,完全有能力再養一支數萬人的部隊。
目前齊軍的總兵力,加上招降不久的燕軍舊部,也不過十五萬人,其中僅有五萬主力部隊。
如此兵力,要防守各州,數十有些難度。
詔安這群四處流竄的起義軍,就是如今最好的選擇。
究竟起義軍如何抉擇,李衡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