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平定關中
凌陽平定第二日。
李衡要開始處理戰后的事宜。
詔令天下,大齊光復。
凌陽城的收復,燕國的滅亡,并不代表大齊所面臨的威脅已經解除。
在南邊,仍有一股勢力。
那就是曾經的大齊藩王勢力。
早在半年前,越王李瓚便起兵反燕,與燕軍都了大半年,最終在李衡攻入關中時,藩王聯軍也禁軍到關外,距離關中之地不過二十里。
既然大齊光復了,那越王李瓚是否重回歸順大齊,安安分分當一個地方藩王,這是一個問題。
如今越王勢力占據了大齊十九州幾乎半數的領土,在李瓚的經營下,軍隊實力不容小覷。
而齊軍經過數月的征戰,早已勞累,如果再要南下討伐越王,恐怕有些力不從心。
先穩固關中,休整一段時間,才是最好的選擇。
李衡選擇的策略,是封賞與安撫。
派出信使,告知各地藩王,戰事已經平定。
為了保證消息能夠傳到南邊,李衡派出十余名信使,分派各地。
陸晟已死,大齊光復。
在信中,李衡大加贊賞李瓚起兵反燕,護國有功,給他賞賜金銀財寶與土地,其余有功之臣,皆是重賞。
至于要求是什么,李衡并沒有提出。
如果李瓚愿意回信,那就證明他暫時沒有謀反之心,如果他堅決不會信,那就證明李瓚有奪取天下的意愿。
究竟會不會謀反,那就需要藩王大軍是否退回淮江,把江北各州歸還給李衡。
除關中外,十九州中較為富庶的青州,仍在藩王軍的控制當中。
在這半年的戰事中,李瓚可謂是悶聲發大財,與陸晟進行了數月的持久戰,不斷養精蓄銳,不斷蠶食各州城池。
目前越王所擁有的兵力,絲毫不弱于李衡。
接下來的博弈,對于雙方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
南邊的事,李衡暫且選擇安撫政策,目前他所要做的,是穩固關中的人心。
燕國舊臣該如何處置,那些投降燕軍士兵又怎樣安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重組朝廷,禁軍重建。
修復凌陽,穩固關中。
在確認凌陽所有敵對勢力已經被鏟除后,李衡便又派出關羽,向東掃蕩先前沒有消滅的燕國青州軍。
這一支三萬的部隊,仍占據著一座重鎮,試圖反抗齊軍。
但是當齊軍帶來凌陽攻破,燕國滅亡的消息后,這群人的軍心已然開始動搖,許多燕軍士兵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是否要投降?
“這只是敵軍奸計罷了。”
守軍將領并不相信此事,只認為齊軍是在打擊他們的士氣。
但事實如此,即便燕國未滅,這支守軍也沒有任何勝算。
在一天夜里,城中燕軍發生內亂,大半數士兵決定投誠,斬殺將領,開門迎接齊軍。
關羽部就這么兵不血刃,收復了關中以東。
與此同時,南部剩下的重鎮,也被齊軍部隊收復。
如此一來,整個關中都已經在李衡的掌控之中。
穩固整個關中防線,以免藩王軍發動突襲。
【解鎖成就:平定關中】
【恭喜宿主獲得獎勵,凌陽府庫增加一千萬銀兩】
一千萬白銀!
對于大齊這種空蕩蕩的國庫而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當初系統獎勵李衡一百萬兩白銀,便足夠李衡做許多事情。
如今有這一千萬兩,得以投入大齊的戰后恢復當中。
收復凌陽后,李衡便第一時間派人接管國庫。
但是所謂的國庫,可謂是窮得叮當響。
國家大部分的財富,都掌控在極少數的貴族階層手中。
百姓們手中,根本拿不出一個錢。
光是陸晟一人,壓榨而來的財富堆積如山。
底下貪官污吏,更是不計其數。
整個朝廷,早已經爛透。
即便是天災連連戰事不斷,百姓們難以生存,饑荒遍地,燕國朝廷也不愿意開倉賑災,不管百姓死活,以至于流民遍地,民不聊生。
如今這個局面,是時候開始改變。
后方的夏州與合州,這兩個李衡的翻身之地,已經開始慢慢恢復過來。
至于北境的幽州與遼州,本就較為窮困貧瘠,也難以開發。
目前在北面,還有冀州沒有收復。
這個任務,李衡已經交給了鎮守鐵馬關的黃文敬。
隨著燕國滅亡,曾經的燕國舊臣,也已經重新歸附大齊。
在這文武百官中,陳獻一派多為奸佞之徒,不可久留。
李衡絲毫不猶豫,立即將這群人處斬,手段之雷厲風行,讓百姓拍手叫好。
這群貪官污吏,時常壓榨百姓,早已經是怨聲四起,恨不得將這群人千刀萬剮。
除了陳獻一派,陸晟當初的朝堂中,還有魏忠賢一派。
在處理魏忠賢一黨上,李衡卻是完全不同。
除了處斬幾個出了名的奸臣外,其余人皆沒有被判死刑,甚至有幾個仍被委以重任,就連大太監魏忠賢,仍然保持原職,沒有任何罪名。
跟隨李衡一同出生入死的將領,早在之前便聽聞魏忠賢是陸賊余黨,不愿與他同處朝堂之中,但他們偏偏不理解的是,身為皇帝的李衡,卻是十分親近此宦官,這讓將士們頗為擔憂。
“宦官誤國啊。”有人私底下哀嘆道。
李衡剛收復凌陽不久,身邊武官居多,文官較少,要處理如此之多的政務,朝廷根本運轉不過來。
如果大量斬殺舊臣,將使得齊國無人可用。
處斬那些罪不可赦之人,留用那些尚可為之信任的臣子,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先穩定朝堂,等日后接納更多人才,方可處理其他問題。
而李衡下一個要處理的目標。
是關中貴族。
當初在夏州時,李衡便已雷厲風行的手段,將禮水豪族統統鏟除。
可是這一次,情況完全不一樣。
關中之地,向來是重中之重。
這群貴族勢力,能夠在各朝安然無恙,無非就是掌控著大量皇帝都無法控制的勢力。
如果強行動這些貴族,恐怕又是一場大動蕩。
在正常關中之戰中,這群關中貴族,大多都在隔岸觀火。
戰爭初期,他們支持陸晟,當看見燕軍氣勢已去,卻又轉頭支持齊軍。
在齊軍的一場場大勝中,同樣有這群關中豪族的一點功勞。
他們見風使舵,替齊軍提供糧草錢銀,同時在齊軍攻城之余,甚至有豪族當場投誠,開門供應齊軍。
重重跡象,仿佛都在說:“我等皆忠誠于大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