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國之卷:第四十四節 油田建設(二)
“這么勁爆!”吳廷偉的興趣更大了,“這對我們來說是好機會呀……”
“別別,我們就這么點人,有個屁機會。”崔云紅生怕會議走偏,“我們當個看客就好了,何必去攪渾水?”
不過,素丹畢竟是和他們達成了相關商業協議的,如果真得出現政局動蕩,對他們的石油開發也有很大的影響。崔云紅也不得不關心一下:
“有詳細的消息嗎?”
“沒有確切消息傳出來,不過有人說可能和天猛公有關。”黃璐說。
“天猛公?那不就是那個黃什么來著……”崔云紅大吃一驚。
“黃世北!黃老爺子的長子?!眳峭パa充道。他亦是滿臉錯愕,“怎么會這樣?!”
黃璐說:“具體情況還不清楚。麻拉的商人們也挺關心這件事的?!?p> “這事蹊蹺。”崔云紅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山八港一陷落,大城那邊就出了事。難不成……”
“我看這里面有陰謀?!眳峭フf。
“這事要不要通知下黃世東和黃祺燕?”
“不必了,他們本來就是要去大城的,就算我們要通知也晚了?!贝拊萍t眉頭緊鎖,他有種不好的預感,“眼下的局勢不明朗,我們要提高警戒的水平?!彼肫鹆耸裁矗瑔桙S璐:
“我們營地里現在的武備情況怎么樣?”
“有一個海兵分遣隊,四門火炮和炮手?!?p> 營地本身的武備并不算強,因為有“野風”號炮艦從海上時刻保護著營地。
“勞工有武器嗎?”
“沒有……他們大多都沒有經過軍事訓練,有槍也不會使……怎么?你是說……”黃璐詫異道。
“政局動蕩,我們肯定要有所防備。”崔云紅點頭,“黃家寨看上去固若金湯,不也給人打下來了?我們雖然有海軍看場子,也不能掉以輕心?!?p> 話說到這里,氣氛多少有些凝重。但是工作還是要繼續轄區。崔云紅宣布從明天開始,由黃璐全面負責營地的安全工作,其他全部撲到基建和勘探上。爭取在一兩個月里打出量產油井。
對目前已經打出油,但是出油不穩定或者預期儲量較小的幾口油井,決定采用人工挖掘為主和機械輔助抽油的辦法進行開采。同時,根據資料和現場地表情況進行測井作業,試圖在距離海岸較近的區域內找到可滿足一定工業開采要求的石油井。
石油對策小組在幾年近乎“無用功”的“勘探開發”中培養了一批勘探人員。陳鵬宇和秦西科在準備階段又組織這批技術人員以“老帶新”的模式開展了礦山探測技術的培訓,還專門對臨高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模擬性的勘探。
崔云紅現在以這批人為核心組織了四個工程隊,分別在確定試點的四個地方開始挖掘2*5米的探坑,再視情況判斷要不要再繼續鉆一個二十米到三十米深的井。如果運氣夠好,在清理了地表的土石以后,會有大量石油沿著合適的地質構造從下面涌出來。這種油井當然是最復合他們期望和眼下貧弱的采油設備的。
“一周內修建一條三公里的簡易道路,保證四個勘探點的正常施工;一個月內完成營地生活區路面的硬化。同時還要協助把勘探隊的鉆機運到制定的測繪點。你看能辦到么?”崔云紅問陳鵬宇。
“可以。但是得把拖拉機給我用?!?p> “沒問題,拖拉機給你用--就是別用壞了?!?p> “用壞了我們修就是。本來也是老秦在機械廠自己帶著徒弟修好的?!?p> 工人們在勘探區收工砍伐樹木,砍下的木頭被運到詩里亞河畔漂流下來,送到木材加工廠。木材廠里配置了干燥爐。木料被熏蒸后用以加工成建筑材料,加工剩下的下腳料被充作燃料,驅動蒸汽機運作。
修路工作進展的十分緩慢,加里曼丹島的雨水很多,幾乎每天都有一場大雨。沒有經過硬化的道路雨后都變得爛濕難行,迫切需要進行道路硬化工程。
雖然本地發現了多個瀝青湖,但是瀝青本身并不能用來硬化地面,鋪設的時候還需要集料和礦粉來攪拌混合。而這些碎石、礦渣在本地都沒有現成的資源可供利用。
好在這里有的是木材,所以陳鵬宇復活了在本時空歐洲比較常見的做法,用木料來鋪路。
砍伐下來的原木直接在松軟的地面上鋪設成道路,上面再用沙土和樹枝填平。不但能經受得住行人和車輛,讓蒸汽拖拉機通過都毫無問題。
這種做法大大節約了修路的時間。一周之內,1.5公里的勘探路就完成了。
按照四個探坑的試鉆結果,崔云紅選定了其中一個最有希望出油的地點。以探坑為中心又劃出了一個4*5公里的區域進行試鉆,
這一次的目的全面探測地下情況,勾畫礦區結構。如果碰運氣打出來一口可供生產的油井當然更好。
這里地下富藏著石油,即使沒有完善的勘探技術,簡單粗暴的按照每三百米打一個探井的辦法,不用等把地面打成蜂窩煤就能打出穩定出油的油井。不過,這屬于掠奪性開發,會導致礦脈破壞嚴重,給后期勘探帶來很大的麻煩。
礦井的安全生產也要求必須掌握地下最新情況。因此他決定只打二十個個五十米米深,直徑40mm的豎井來勘測出最有希望出油的核心區域地層分布圖。
工人們用牛車把第一臺機械鉆機運進作業點。因為這是第一次采用蒸汽機驅動鉆機,所以由秦西科親自掌控。
作業點的地面一片焦黑。這是工人們將作業點的大樹木砍伐拉走,將剩下的茅草點火燒掉之后留下的痕跡。出于防備野獸蚊蟲和操作安全的考慮,每一個作業點清理出來的面積不得低于300平方米。然而熱帶地區植物生長十分快,沒幾天的功夫,原本焦黑的地面又有草木萌發了。秦西科讓工人將地面清理干凈,命令工頭指揮著大家將鉆機豎起,搭好架子。
鍋爐工早就給鍋爐升上了火,見秦西科發出了命令,立刻投入了更多的燃料。隨著燃料的暴烈的劈啪聲響起,一股青煙從爐膛中沖了出來。鍋爐工用棍子撥了一下爐膛,開始還不斷的填料,同時注意著壓力表。十分鐘之后蒸汽壓力達到了要求。秦西科將閥門推了過去,讓蒸汽機開始帶動鉆機。石油開發組開始鉆第一個鉆井了。
鉆進隆隆作響,轉頭迅速的鉆入地面,帶出大量的泥土和植物的根系。秦西科每天從一個工地奔向另一個工地。由于土層里面沙石含量較少地層結構簡單等情況,幾個鉆井點的鉆探情況進展還算順利。雖然鉆頭即原始強度也不夠,仍然保持了2米/小時左右的掘進速度。
“林千尺,你來測電阻!”他吩咐自己的徒弟。
劃分單井地質剖面并不是秦西科的目的,不過出于對熟悉設備和鍛煉隊伍的目的,他還是讓自己的“首席徒弟”林千尺用進行井周電容電阻測量。
林千尺首先是將一個電極固定在井口,然后將另一個電極依次固定在井口周邊的各個測點,給電極通一定的電壓,測量井與測點之間的地層對電容和電阻的響應。然后秦西科將根據電容、電阻的變化情況推斷地下地層水的分布。這樣就能為識別地層流體性質及運移方向、油氣地質存儲評價提供合理的依據。
獲得第一手的數據之后,秦西科便教授徒弟們練習標圖。秦西科發現他們他們勉強還能適應二維面并畫圖,但無法抽象的理解三維層面事情。他只能鏟了一堆土,在桌子上堆成一座小土堆。然后他拿起一根木棍從上面戳了進去,代表鉆井機,然后邊講授邊指點他們怎么將收到二維數據映射到三維層面去。
這真是一個相當難的教學任務,不要說林千尺這樣其實只有初小文化水平的勘探工,就算是舊時空的中學生,立體幾何苦手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秦西科講了好幾天,這幾位依舊不得要領。秦西科也只能繼續勉為其難的教授下去。
在1號探井鉆轉了兩天后,第一口50米的井已經完成了。鉆探結果除了水和沙,沒有油氣的跡象。當然,秦西科也不指望自己運氣能好到第一次試鉆就能發現一個可供商業開發的油井。
就這樣,一個井一個井的試鉆采集數據。不過,迄今為止,除了早期用頓鉆鉆出的幾口井有少量石油采出,還沒有更多的發現。勘探隊的幾位元老中間開始彌漫著焦躁的情緒。
整個詩里亞油田項目是元老院目前耗資最大的海外項目,如果不能很快見效,接下來整個石油對策小組、南洋公司連同他們,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大家都知道這里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詩里亞就好像是在和他們開玩笑似的,時不時的給他們一點希望,卻不輕易把自己的寶庫向他們敞開。元老們操勞過度,加上水土不服,一個個都上了火,面目浮腫,牙齦腫痛。每天都喝枯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