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周圍悉悉索索的,這“滴滴”聲弄得我心煩。
滴——滴——
遠處,一個青年模樣的人和一白大褂若有所語。我也聽不清。
滴——滴——
剛才還依稀覺得身邊站著倆人,這一會兒怎么不見了。
突然,那青年模樣的人領著“白大褂”過來了,面色還蠻凝重的。時不時抬頭瞄一眼,又回到我臉上。嘴唇發紫,面色發白。眼睛充著血。“白大褂”調整了一下夾在我手指上的夾子,也抬頭瞧了一會,頓了頓。接著向門外招呼著什么,我沒聽清。
不一會,門外急匆匆地跑進來兩個人。似乎是聽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滿臉煞白,嘴里似乎在呼喊著什么,看嘴型應該是同一個詞。太陽穴的青筋都暴起了。但是我就是聽不清他們在喊什么。
我好想抬起一只手,擦一擦她掛在臉上的眼淚。青絲夾雜著白發隨意地扎著。眼窩深凹,藏不住的皺紋鐫刻在眼角和額頭。可是這手似乎并不是很聽我的話,紋絲不動。
我勉強回憶起來,她是陪伴我數十載的妻子。
那旁邊發愣許久的青年模樣的人,就應該是我那不爭氣的兒子了。兩手扶著床沿,不自覺地顫抖著。眼眶里強忍著淚水,故作堅強。這一點倒是像我。
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仔細看過兒子的臉了。現在成熟了不少,應該快到而立之年的人了,胡子都蓄氣來了。
我這大概是躺在醫院里了吧。看他們樣子,我狀況也不理想了吧。但是我現在沒有什么異樣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像是剛剛睡了一個飽覺一般。精神頭好著呢。容我想想之前到底發生了什么……
哈欠……困意又來了,我再打個盹。
…………
一覺醒來,我好像又不在病房里了。這是怎么回事?
“出來了!出來了!”
這聲音似熟非熟。好像聽了五十多年了,但又顯得有些稚嫩。
一個十多歲模樣的姑娘從遠處跑了過來,應聲的是一個與我兒子差不多年級的人,就是身高差了許多。著裝比較簡樸,但也給人一種干練的感覺。一口帶山東口音的普通話勾起了我的回憶。
這口音,這說話的習慣,雖然面前的人對不上,但是這明顯是我父親在說話呀。
這時,他們湊上去和一個大夫攀談起來。我慢慢走到窗邊,向遠處望去,天陰沉沉的,但是大街上時不時會聽到零星幾聲鞭炮聲。突然,我在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注意到有大標語就那么橫在那里。
這……這……看著太別扭了。現在不可能還有這類標語宣傳。雖然這醫院的布置和硬件有些過于復古,但這類標語,已經不允許了。
一張遺落在候診室的《新聞日報》,解開了我的疑惑:為了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上海,嘉定等三縣劃歸本市。期刊日期是1958年2月18日。
1958年2月?這是我出生的月份,難道剛才的年輕人,就是我當時的父親?我怎么就打個盹的功夫就回到這一天了?
這似乎也是當下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但是我也是絕對不相信“穿越”這種只有電視劇里才會有的事情。
“姐夫,姐這次又生了男小囡,你福氣呀。”
父親身為黨員和軍人,雖然內心還是有一些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但是因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這方面的私心還是會盡可能地克制。覺悟相對很高。對于我這位“年輕”的阿姨的話,自然也是一笑了之。不能太當回事。
“母子平安就好,我們回去吧。別給人醫院大夫添亂。”
“姐夫,那我回去準備點補身子的給我姐帶來。”
“不麻煩,我母親已經備好了,麻煩你明天提過來就是。我一大男人,不能進婦產科病房。”
“好嘞!”
呵呵呵,父親那時候就是這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后來我是聽我母親說過,父親曾經告訴過她,其實兄妹四個出生的時候,父親都緊張的不行,生多久,他就在門口坐多久。兩手握拳,手心出汗,滴水不進。聽到大小平安的消息,才放松下來。原來我這死撐的個性,也是遺傳我父親呀!
家中倆哥哥,從小就老實,這個時候正在家里呆呆地等著吃飯呢,今天是21日,大年初四。按照傳統,到了午夜可是要迎財神的。父親擔心了一天了,回去估計又是隨便幾口飯打發了。那時候外婆和奶奶都是住在一起的。好消息似乎早已傳到他們耳朵里了,因為家規擺著,飯桌上不能隨意說話。倆老太太囫圇吞地解決了晚飯,湊到內屋里互相叨叨起來。
父親在1944年因侵略者屠戮,家中僅剩的一頭老牛被日本人搶走了,后找到組織,入伍參軍。在戰爭勝利后,于1947年入黨。并隨解放軍一路南下,并參與了解放上海的戰爭。最后留在了這里。上海便成了他第二家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年五月都會回老家和鄉親們團聚一段時間。
母親是上海本地人,雖然年幼時期經歷坎坷,但最后還是很幸運地與父親相識相戀相愛。最后組成了如今這樣一個家庭。母親也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年紀輕輕就在統戰部工作了。在我出生后第二年,家里的老四也降生了,是家里唯一一個女娃。也是全家最疼愛的一個。
我在家排行老三,所以母親從小就管我叫“阿三頭”,當然,生氣的時候,會直接叫我“阿三”,因為昏頭了。
因為我已經是家里第三個男孩子了,父母親早已對帶孩子駕輕就熟。一轉眼功夫,我就被拉扯到了快上學的年紀。
估摸著,大概是開學前的一周左右吧。我記得我在那天認識了一個我一輩子的朋友。
我從小就神采奕奕,每天五點半就爬起來野在外面,我們因為住的社區比較市中心,路上都經常有巡邏班組,所以我們出門玩,父母根本不會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把心懸著。畢竟那時候才六十年代。
那時候我和兩個小孩子玩的挺近的,一個和我身形差不多的,是父親當年解放上海時期一起駐扎在上海的戰友的孩子,我們都跟著他母親喊他“阿毛”。另一個身材就瘦小些,我們戲稱他“小雞”,他父母親是本地的工人階級,與我父親在工作上有往來。
我們因為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父母輩又相識,所以經常玩在一起。那天一早我們三個就野在外面。小孩子嘛,那時候娛樂活動本身就匱乏,別說現在孩子的手機、電腦之類了,那時候連電視都是個奢侈品。半導體收音機都不是能輕易接觸到的東西。小人書可能是我們在家最大的娛樂活動了。
家里附近有條小河浜,不算很寬,岸邊路很窄,齊肩走也只能過去兩個。我們常去那邊拾些碎瓦片、小石子打水漂玩。
這一天我們過去的時候,看到有三個陌生的身影聚在那邊。走近一看,個頭都比當時的我高那么一點,應該已經讀小學了。住了那么多年,這三個面孔著實有點陌生,當年都是幾代人住在一個屋檐下,搬家的確是一個比較罕見的事情。這一片的孩子,即使不認識,至少也看到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的東西都差不多。
我們仨上前還沒開口,他們就先開始趕我們了。
“這里是我們的地盤了,你們到別處去玩。”
這話說得我們猝不及防,雖說這里不是我們家后院,但是也不是他們的。沒理由趕我們走呀。
我看身邊兩個朋友有點懵,就往前邁了一步。
“我們一直在這邊玩的,我們隔的遠一點就行了。”
對面三個人似乎對我的提議非常不滿,我現在都驚訝,當時的我竟然趕站出來挑戰三個比自己年齡大的陌生孩子。
“叫你走你就走,加減法都沒學的人。”
“誰說我們沒學過?”我自然很不服氣。
我父母都是受過教育的人,所以我們家四兄妹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心氣比較大,不愿意服輸,所以兩個哥哥的課本,我都會偷偷拿來看,別說加減法,其實那時候,大哥已經教過我背乘法口訣了。
“倒是你們,也就學過加減法,有什么了不起,乘法口訣學過嗎?六七得多少?”
對面三個一下子啞口無言,滿臉憋的通紅。惱羞成怒,口出臟言。
“給臉不要臉,揍他。”
說罷,三個人就圍了上來。阿毛見狀撒腿就跑,這個沒義氣的兔崽子。
我和小雞被三個人圍在中間,本來就瘦小的小雞,和他們差了將近一個頭。
五個人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雙拳本已難敵四手,何況我現在是被三個人圍著,小雞雖然膽子不小,但論打架,他就顯得累贅了。
與其被人魚肉,不如先下手為強。
我大喊一聲:“啊……!”使勁全身力氣把靠近河岸的推了下去。反身跳起來向著另一邊的人臉上實實在在地錘了一拳。
挨拳那個捂著臉,嘴里吼著“我弄死你!”就追了上來。
小雞沒跑兩步就被揪住了。我本已跑出十多米,但眼看小雞被他們兩個人摁在地上,隨手抄起根樹枝就折回去。不過樹枝實在是沒什么威力。打上去就折了。
結果四個人就這么扭打在一團。
跌入河里的那個,估計是嚇傻了,本來只沒到他腰的河水,愣是讓他沒了神,好不容易爬上來,都沒緩過氣,也沒加入到混戰中,帶著一身泥站在老遠觀望著。
此時的我,已經面朝天被壓倒在地上,小雞抱著頭蹲著被另一個人踢著。我們完全處于被動局面。本以為我即將迎來暴風雨般的拳頭的時候,坐在我身上的人被另一股力量扯開。
因為我躺倒在地,外加背光,我只看到一個敦實的身影站在那邊。聽聲音也不是很熟悉。不過他力氣是真大,一把就把那人甩開,另一只手指著小雞身邊的人。“不許再打了!”
畢竟都是小孩子,被突如其來的力量震住后,都愣神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事情就這么可以收場的時候,從遠處飛過來一塊石頭,硬生生砸在我腦門上。當時感覺就是一陣惡心,手捂著頭蹲在了地上。兩手感覺濕濕黏黏的,攤開一看,是血!止不住地往下淌。
當年我真是大腦一片空白,以為自己要死了,畢竟第一次發現自己流那么多血。
再后來就發現在家里了。頭頂包著紗布。沾染鮮血的衣服就扔在一邊,母親在頭疼這血漬怎么辦。父親則在一邊怒發沖冠地看著我。兩個哥哥躲在房間里不敢出來。
當年真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家的,這次閃回到當年,真就解開了我不少謎團。
當時我蹲在地上直勾勾地看著自己的血往下淌,對面三個孩子發現闖禍了,作鳥獸散。胖墩過來發現我頭在流血,脫下了自己的衣服幫我拼命壓著傷口,一邊讓小雞不要慌,我們父母馬上就到了。
原來阿毛逃跑后,直接回去喊了家大人過來,胖墩正好跟著母親來我們院里串門,他聽到后就先跑了過來,雖然與我們素未謀面,但因為父母相識,他就熱血上頭,想要打抱不平了。跑的比大人都快,幾家的大人到場后,抱我們各自領了回去。我是被我母親硬生生抱回去的。
在我家,打架這件事本身就是嚴令禁止的,因為父親有參軍的經歷,更瞧不起打架斗毆的人。也因此少不了一頓罵。但父親雖然嚴厲,卻從不動手。只會用手或者隨手拿著的東西拍桌子,氣場上能震懾住我們小孩子。感覺比被活生生揍一頓還可怕。
眼看血止住了,父親也就放開了說教了。這場“腥風血雨”一直持續到了晚飯。然而,我還是被罰了“不許吃完飯”。
我站在房間墻角面壁思過,頭上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時間已經來到了八點半。
父親照自己的作息,回到自己的房間,在睡前靠在床頭看一會當天的報紙。我依然站在客廳里一動不動。身后突然飄來一股豬油的香味。是母親端了一碗飯過來,還是熱騰騰的。原來母親一直幫我把這碗飯菜放在鍋里溫熱著。
我接過碗,兩只手在顫抖,我當時一定是一肚子的委屈沒處說。
“還疼嗎?”
母親這話徹底打破了我的心理防線,淚水在此刻決堤。
這次應該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哭的那么傷心。
我抱著母親放聲地哭著,越哭越響。似乎想要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告訴全世界一般。最后不知是太餓了,還是流血過多,我竟在母親懷里睡著了。那碗飯最后還是被我浪費了,一口都沒吃上。
轉眼一星期就這么過去了。
今天是開學的日子,我依然是那個到的比誰都早的人。背著我母親親手為我做的書包踏進了校門,同學們陸陸續續都進到了班級里,按照老師的要求坐到了臨時安排的位置上。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在未來將是我在這里最要好的朋友。對于學習,我的確是滿心期待。
突然,門外走進來一個熟悉的身影。當他走到我身邊時,我認出了他。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
“啊!是……是你!”

一丁三告
1.《新聞日報》創刊于解放前,1949年6月。短短12年就因內部和外部原因停刊了。是當時上海本地的私營報刊,前身是民國時期上海著名的工商新聞報刊《新聞報》。 2.《新聞日報》在1958年2月18日的頭條新聞,標題就是“為了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上海,嘉定等三縣劃歸本市”。當時所謂的三縣,除了嘉定以外,同時還有寶山縣和上海縣。 3.上海縣當時的轄區位于現在SH市MH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