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活就比較輕松了,把棒子掰下來拉回來就行,戴好手套防止劃傷手指。就剩下半畝地姜川也就沒有請許哲幫忙,自己騎著摩托三輪跑幾趟就完事了。
原來收玉米的時候地里能找到甜桿子,現在估計不好找了。
傍晚的時候這邊前腳剛干完活進了家門,后腳皮孩子就拎著水桶給送菜上門了。
“二爺爺好,我爸讓我送點螃蟹鱔魚過來讓您和姜叔嘗嘗鮮。”說著就提起了桶里的網兜。
“這是去田里放水去了!今年你家的稻子長的怎么樣?”
“還行吧,我爸說比去年好點但也有限。”
姜川聽到院子里的說話聲從屋里走了出來,“小米來了,咱稻田里放水干啥?”
許伯扭頭看著姜川道:“一聽你問的這話就知道你最近玩的挺歡,多長時間沒看書了?”
“小米,你來給這個不學無術的小子從頭好好講,看他臉紅不臉紅。”
“好嘞,放心吧二爺爺,我一定給姜叔嘮的明明白白的。”
“咱們南山村一年種兩季稻子,一般是四月播種育苗,五月下地插秧,七月中旬左右收割。第二季會在六月份播種育苗,等頭一季的稻子收割以后整一遍地就接著把第二季的秧苗給插上,大約在十月末左右進行收割。”
“在稻子收割以前得排水曬田,主要是為了防止倒伏減產和方便下地收割,有提前十天半個月的也有提前七八天的這個得看情況。”
“我家田里放養的有螃蟹和小龍蝦,上午我爸帶著住在我家的叔叔阿姨去田里抓螃蟹去了,順便在老田里挖了些泥鰍和鱔魚分一些給姜叔加個菜,已經吐過沙子了直接做就行。”
“晚上把籠子下了,等叔叔阿姨們走了以后還得再把水放干凈圍上網子清理一遍。”
“完事以后抓到的螃蟹先養在水塘子里,等第二茬稻子插秧以后再放回去。”
“原來是這樣,”這段時間姜川確實懈怠了,以至于這種對于種田人來說常識性的東西還得黃小米來告訴他。
“姜叔受教了,來,屋里切了西瓜還有點心,等會晚飯就在叔家里吃了。”邊說邊把黃小米往屋里讓。
“不了叔,我爸讓我送完就趕快回去幫他干點活,”說完就要走。
姜川連忙拉住他,“聽你爸的話是好事,既然這樣叔就不留你吃飯了,不過啃兩塊西瓜不耽誤功夫吃完再回。”
“對對對,人家這是給你解惑稱的上一句小先生了,”門口站著的一位游客隨聲附和。
黃小米被這聲“小先生”叫的有點不好意思,撓了撓后腦勺也就沒有再堅持回去。
期間姜川問了幾句抓螃蟹的事,據黃小米說村里人大多會在自家田里放養點什么東西,并不局限于蝦蟹。
至于地頭上用來排水和進水的溝里邊個頭太大的不一定有,但是種類很全。大家伙也不會吃獨食,誰家有想法了村里的情報中心會傳遞消息。
等黃小米吃完姜川又從井里撈了個西瓜裝上兩包點心讓他帶回去,關系嘛就在這一來一往里面慢慢拉進了。
“回去跟你爸說,叔改天請他喝酒。”
……
再度回到屋里“哥幾個,咱們運氣好人家給舔了幾個菜,商量一下怎么個吃法。”
最后討論的結果就是泥鰍煲湯紅燒鱔段、螃蟹清蒸,像這樣的大菜除了螃蟹以外其它兩樣姜川只能打打下手。歸根究底還是手藝不到家,自己吃沒啥,招待客人還差了點。
在這之前先把冰箱里的知了猴拿出來清洗一下散散涼氣,接著螃蟹洗刷干凈,泥鰍用鹽搓掉表皮粘液去除內臟,鱔魚敲暈放血切段焯水剔骨。
收拾好主料準備去切蔥姜蒜的時候,許伯叫停了姜川。
“后面的我來準備,你去把雨萱叫到家里來吃飯順便帶瓶黃酒回來。”
姜川應聲騎上車子出門去到湖邊的時候人還挺多,店里有幾個姑娘在等涼粉奶茶,他見狀打了招呼就走到柜臺后面幫了把手。
等送走客人以后,跑到門口沖斜對面響竹村的鋪子吆喝兩聲。請他們給打一竹筒黃酒,接著才回到屋里幫李雨軒收拾東西。
前面車筐放著酒,車把上掛著肉,后面車座馱對象再來一封四色點心,蹬著輛二八大杠去到未來岳父家就能談婚論嫁,是不是很有畫面感。當然了這個時間線得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現在肯定不行。
搖搖頭把奇怪的畫面從腦子里趕出去,當務之急是把姑娘帶回家吃飯,說不定很快就有對象了呢。
家里的許伯給大家上了涼拌的冷盤,再來幾個小炒。讓大家先吃著省的干等無聊,也能讓他有時間準備后面的菜。
首先是泥鰍湯,把收拾好的泥鰍配上姜絲少許料酒稍微腌制去腥。腌制好以后倒油下鍋小火煎至微黃出香,往鍋里倒入熱水燒開以后轉入砂鍋,小火慢煲。
取山藥剁碎紅棗去核倒進砂鍋里一起煲,出鍋前放點胡蘿卜最后放鹽調味,泥鰍湯就成了。
在處理好的鱔段里打個蛋黃然后倒入適量的面粉用筷子拌一拌,確保每條鱔段都粘上。
生姜切粒大蔥切斷蒜瓣一分為二,放到一旁備用。起鍋燒油把粘上面粉的鱔段下鍋油炸到金黃撈出。
蔥姜蒜下鍋爆香,放入鱔段用醬油煨一會入味上色,最后切點辣椒搭配燜一下放鹽出鍋。
這邊兩道菜做完那邊姜川也帶著人進了門,本來想讓李雨軒先進屋吃飯,但她選擇在廚房給姜川幫忙然后一起。
這樣兩人就分工開始,蒸蟹的做法比較簡單。在鍋里加水,水里加入適量的料酒,在螃蟹上放些姜絲蔥白上鍋蒸就行。
“來了,最后一道菜齊活,大家久等了。”
“老姜跟雨萱快坐吧,大菜都沒怎么動,就等你們兩個了。”
姜川拱拱手“多謝厚愛,大家快動筷子吧,這魚涼了就不好吃了。”
這螃蟹屬于大寒之物吃的時候佐些黃酒最好不過。
既然人都到齊了大家也沒有必要再等下去紛紛行動起來。
“雖然現在還不是螃蟹最肥的季節,不過這個味道確實不錯,就是吃著有點廢牙。”龐偉嘴里含糊不清的說。
姜川聽聞連忙解釋,“咱們今天這不是趕上了嘛,沒來的急準備吃蟹的工具,下次一定讓大家吃好。”
“沒事,別聽這小子瞎扯,東西好吃咱不在意那個,配上蘸料別有一番滋味。”也有不同意見的。
“叔叔阿姨你們也來嘗嘗我抓的唐僧肉吧!很好吃的!”看著大家的筷子都往別處落,小信有些著急給大家推薦,畢竟這關系到他的零花錢。
“這不就是知了猴嘛,哪來的唐僧肉。”他爸淡淡道,雖然這么說但還是夾起一個放進嘴里。
“不錯還是以前的那個味道,這東西小川應該腌制過了鹽味在里面,火候和口感都恰到好處。”趙哥瞇了瞇眼話語中帶著一絲回憶。
“你還記著呢?”趙老爺子有些意外。
“那怎么可能忘!以前咱家里那么窮油都舍不得吃,找了知了猴都是腌起來。等我娘蒸饃的時候放在鍋里一起蒸上,還是一家人當咸菜吃,好不容易炒一盤,那個味我記一輩子。”
“小信,爸爸問你呢,明明是知了猴你怎么說是唐僧肉呢?還是說你要做紅孩兒?”趙家嫂子開口轉了轉話題。
“西游記里有阿,在洪荒神話里有一只遠古兇獸六翅金蟬。它嗜血殺生作惡多端,后來被佛門降服改邪歸正成為佛祖的弟子,法號金蟬子。”
“后來西游的故事開始,金蟬子轉世成了唐僧去西天取經,吃一塊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事大家都知道。”
“所以我們給帶殼的知了猴起名——唐僧肉,蛻變以后的叫——雙翅金蟬。”
“同時也借這個寓意來祝福大家健康長壽,咱們今天吃帶殼的明天吃蛻殼的,我都跟姜叔叔商量好了。”
“挺好的這個名字,起碼有理有據,比咱們以前吃過一毛錢一袋不知道是什么豆制品的唐僧肉靠譜。”
姜川也在旁邊點頭,“我同意,相比起來我們起碼貼邊。還有,我們把價格也訂好了每只一塊五童叟無欺,最后按勞分賬。”
旁邊有人一拍大腿,“原來是能賺外快呀,我說家長群里這幾天怎么會發一些知了猴的做法口感和營養價值的科普呢!”
“不止,就連剛才的這套臺詞都跟村里的孩子對了好幾天的,小信他們給自己的父母推銷,村里的孩子給住在自己家的游客推薦,分工很明確。”龐偉直接就給透了個底掉。
到底還是個孩子,被人說破心里的想法以后會有些不好意思。
“沒事啊,叔叔給你捧場,小小年紀思維敏捷,就憑這個值得肯定。”說完以后小信更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