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要和自己做兄弟?
荀寧聽到這話,頓時感覺自己心臟有些受不了了。不過,他隨即反應了過來,心里盤算著這件事的利和弊。然而,不管荀寧如何思考,這件事并無不妥。
其實,荀寧也能明白,自己作為國子監武學館上舍生員,自身才氣顯露于外,趙頊要借著遇刺一事拉攏自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稱兄道弟不過是表面做法,培植自己的心腹力量,恐怕才是趙頊的本意。
荀寧揣摩著趙頊的心思,他畢竟是皇帝,跟荀寧一樣做事喜歡講究利弊,或許在他看來,只有將荀寧收為義弟,以后使喚起來才能更加的方便。
“皇上此等意思,臣不敢拒絕。”荀寧從趙頊手中接過酒杯后,隨即起身端著酒杯交手作揖,表示自己聽從趙頊,“義兄在上,請受荀寧一拜!”
“義弟不必客氣!”趙頊見著荀寧的動作,亦是舉起了酒杯,“來,滿飲此杯。”
兩人碰杯,隨后各自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你救了朕,朕要對你進行封賞,不知你有何要求?”
趙頊示意荀寧坐下,眼前的荀寧為他擋了六箭,從平常人的角度來看,兩人算是生死之交了。可趙頊畢竟是君王,除了結義為兄弟,他總覺得自己應該賞賜點什么東西給荀寧。
“臣這個人向來大度,皇上想賞賜什么,那臣就接受什么。不過,要說起要求的話,臣倒是有兩個,不知皇上會不會答應,故而也是不敢多說。”
既然趙頊提出了封賞,那荀寧也不可能會浪費這個機會,他趕緊開了口。
“你但說無妨。”
“回皇上,臣在下元詞會中看上了一名女子,名叫蘇瑜。奈何,臣出身寒門,不得已自立世家,方能與之門當戶對。蘇瑜對臣亦是有意,因此臣想請求皇上下旨,為臣和蘇瑜賜婚。”
“原來是這等事情啊?無妨,朕過些日子就著手頒旨。”
趙頊笑了兩聲,面對著荀寧的這個要求,他不得不答應。或者說,趙頊不能向荀寧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他同荀寧一樣,也很傾慕蘇瑜。
為了拉攏荀寧,為了收拾人心,趙頊現在只能忍痛割愛,笑著答應荀寧的請求。
面對著眼前的趙頊,荀寧自己也清楚,他這是在奪趙頊所愛。可這沒有辦法,在蘇瑜這個問題上,荀寧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的理智了。
沖冠一怒為紅顏,荀寧有這樣的想法。若是蘇瑜被趙頊搶了,荀寧就敢造反,不為江山只為美人;若是蘇瑜被梁鴻、高公紀等人納為妾侍,他就敢提刀上門,為紅顏而殺人。
既然趙頊給了自己提要求的機會,那么荀寧豈能不好好利用一下?皇帝賜婚這個概念,那可比世家公子的身份有面子的多。
蘇瑜之所以提出世家公子身份這個條件,其實還是為了能夠使荀寧與她門當戶對,說白了就為了那點可有可無的面子。當然,在荀寧這樣灑脫的人看來,是這樣子的。但是,在蘇瑜看來,這樣的面子,是十分必要的。
為此,荀寧自立世家,求趙頊賜婚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在圍繞著門當戶對這個問題展開的。
“臣,叩謝陛下!”
荀寧聽著趙頊答應了下來,便是趕緊叩拜。
“唉,怎么還這么客氣?以后,要叫朕皇兄或者義兄!”
趙頊將荀寧扶起,臉上有些不悅,他覺得荀寧總是這么皇上皇上的叫著,那就是把自己當外人了,根本沒把自己當兄弟看。
“是,是,是!臣現在就改口。為弟就多謝皇兄賜婚了,等到成婚之日的時候,必定會請皇兄到府上一聚。”
“嗯,等到了婚期的時候,朕一定會為你慶賀。”
雖說將自己喜歡的女子嫁給荀寧,趙頊有著萬般的不舍,但作為君王,他必須要考慮這件事帶來的利益有多大。要知道,趙頊考慮的是國家,兒女私情事小,而荀寧考慮的是個人,個人事大,國家事小。
“你剛才說,有兩件事,那還有一件呢?”
“皇兄,我聽說朝中有人議論起了開封府權知府孫永?那孫永曾經相助過我,所以我想代他向你求個情。”
荀寧這次改了口,稱呼趙頊為皇兄,起先他還覺得別扭,后來想想,也就有所習慣了。
這個要求,對于趙頊來說,有點特殊。
關于孫永一事,從表面上來看,的確是因為他失職導致賊人刺殺趙頊的,而在暗地里,則是由此事引發的朝廷中保守派與變法派兩派之間的爭斗。
趙頊知道孫永是支持變法派的人,之所以會被保守派等人針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如果僅僅是真的因為失職,導致趙頊遇刺,那孫永長了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孫永真的失職了嗎?
很顯然,孫永沒有。至少,在趙頊看來,他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孫永失職的話。相反,在遇刺的事情發生后,孫永積極前來救援,并妥善處理汴梁城中的各項事情,使其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了正常秩序。這是有功無過的表現,趙頊沒法去處理他。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趙頊選擇了淡化,即不聽不問不管不顧。只要趙頊沒有下達任何關于處理孫永的圣旨,哪怕是太后高滔滔將他關進了天牢,孫永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現在,荀寧提到了這件事,趙頊便是不由得面露難色,隨即嘆息了一聲,表示自己的無奈。
“朕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
從趙頊的表情上,荀寧明白他的困難之處,隨即開口道:“皇兄不必操心此事,不管孫永有沒有失職,他都得為這件事承擔責任,否則的話,您做什么事都會受到掣肘。”
荀寧這是話里有話,作為皇帝的趙頊,從本質上來講,可以為所欲為,根本沒有誰會去阻攔。可偏偏是在處理孫永一事上,太后高滔滔插手了。這讓趙頊感到自己這個皇帝,就像是個提線木偶一樣。
換言之,趙頊想要真正的實權,正如荀寧所說的那樣,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處理朝廷上變法派和保守派之間的關系,而不被高滔滔所干擾。
如果孫永不被處理的話,那么太后高滔滔可能會揪著這件事不放,讓趙頊感到厭煩。而作為高滔滔的兒子,趙頊又不可能真的做出一些不遵從她意愿的事情,否則必定會為世人所詬病。
那么為今之計,只有兩個字妥協來解決這件事。
“皇兄,為弟建議你,孫永外放為官,離開朝廷中樞,另擇賢良之人擔任開封府權知府。只有孫永離開了,朝廷才能安靜下來。”
“你說的不錯,可開封府總得有人管事吧?縱觀朝廷,朕現在可以說是無人可用啊!”
開封府權知府,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做得好,將來就有可能直升參知政事。這個位置與別的知府還不同,一般說來,都是皇親擔任的,但有能力的皇親畢竟是少數,因此都會委托大臣進行代管。
說得更為直白一點,趙頊不想讓保守派的人擔任開封府權知府。
“岐王趙顥,可以擔任此職,他是陛下的親弟弟,太后的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