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這沒拍就背債了,這版權費可咋辦呀!我們就打算在自己的臺里播放,我們臺5月才開播的呀!哪有那么多廣告收益。”晉陽臺的制片又愁了起來。
晉陽電視臺現在無疑是個小臺、窮臺。在當下也只有晉陽本地及周邊縣鎮才能收看到。自然而言,收視群體太小,也就沒多少廣告費了。
“你們的樊臺長能支持做狄仁杰電視劇,說明他是個好臺長。但想把狄仁杰放在晉陽臺播無疑是不行的了,至少不能只在晉陽臺播,不然收不回資金啊。”劉冰適時提出。
下面的會議,王展沒有參與了,只知道兩天后,晉陽樊臺長親自趕來了西影。期間劉冰讓王展悄悄跟水女士取得聯絡,把版權事宜談妥。
這是一位真正的名媛。她這些年旅居歐洲多國,對金錢名利早已看淡,但卻非常維護自己的丈夫。她本人對內地要拍攝她丈夫的遺作,非常欣慰:“總算是等到了,外國人拍得不倫不類。”
又問小說在國內的發行情況,有無傳播度。王展只得告訴她,等電視劇播出,肯定能有掀起一股熱潮。
“你師叔前些年寄給我的樣書我收到了,其實我丈夫寫了24個案件,親自繪制了故事內涉及的地圖和插圖,而那本書里只收錄了4個。”水女士突然提到,“我是希望國人都能看到它們的。”
最后王展和水女士商定:由王展全權代理《大唐狄公案》全集在國內的版權運作。水女士愿意以100萬元的超低價格,將國內的全集影視改編權賣給西影20年,至于晉陽臺,她不是很信任,除非西影和晉陽一起拍。作為交換條件,西影要在五年內,組織翻譯家翻譯完全集,翻譯費全由西影出,并交由大出版社出版發行,如此小說產生的版稅收益就都歸水女士及其后代所有。
這個情況又和王展設想的模式不一樣了,但他很理解水女士傳播她丈夫作品的急切心態,和吳天鳴通過氣,吳天鳴認為自然是選全集100萬20年好。
他同時也告訴了王展一個好消息,《盜馬賊》的拷貝中影要購入180套,現在已經開始制作拷貝,不久后全國各地都會有單位和學校包場看,而且由于其海外影響力對旅游有積極的作用,海外很多人打電話來華國旅游總公司咨詢旅游事宜,臧青甘蜀的旅游主管單位也要組織開座談會,打算趁此開發一下幾條新的旅游線路。
不過,吳天鳴雖然很支持王展的工作,但他作為一個傳統的電影導演,面對電視機普及率幾何倍數的膨脹,他的立場決定了他不會特別積極面對電視劇的事。他自是有電影人的傲氣的。他認為西影既然已經做到了全國第一,那他就帶著全廠對著這時代趨勢硬剛,他的重心都撲在了電影上,整個大環境不好,并不代表西影不好。
廠里最在意電視劇的領導倒還是老鄭。無論電影電視劇,劇本都得由他組織生產,他看來,選電影還是選電視劇,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哪怕就是零和游戲,你兩手都抓,無論孰強孰弱,總歸還是贏家。
王展從西影的角度比較同意老鄭的觀點,但他認為電視機吞噬電影市場在當下也是事實。
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經濟。
首先,經濟好了,大家都逐漸有錢買電視;
其次,經濟還不夠好,人們的精神娛樂比較容易滿足,看了電視便不打算花錢去看電影。這才導致電影和電視市場之間不可調和。
所以,想要電影票房市場好起來,必須讓經濟更加好。
但顯然這是需要時間的,沒個二三十年還不至于度過內地影壇最艱難的時期。而若是在這時期,因為沒有市場,所以不拍電影,等于在經濟發達起來后,把市場拱手讓給好萊塢。
那么,唯一能夠破局的,便是讓這時期的觀眾,覺得他們必須得去電影院看電影。
這怎么做到呢?98年的《泰坦尼克號》證明了,唯有絕世大片可以把觀眾帶回電影院。這讓王展更加堅定了要拍《赤壁之戰》的心。
視線回到狄仁杰電視劇,100萬晉陽臺當下掏不出來,但西影每年都能留上千萬的利潤在廠里的,動用其中一百萬買版權,在國內影視改編版權幾百塊錢的市場里,雖然是從沒有過的巨額交易,但西影是出得起的。
不過,深諳經商之道的王展明白,錢不能給得太干脆,水女士好說話,她四個子女不一定怎么想。王展又和水女士商量,這筆錢在一年后交付,作為回報,他會在一年內把小說全集翻譯出版的事情完成,到時候和電視劇同時推出,一定能把銷量推得更高。
水女士很高興,自然同意了。
對于這個結果,吳天鳴和劉斌更加滿意了,一年后,這部電視劇已經播放了,回收利潤后自然夠支付,西影等于空手套白狼,同時,晉陽臺也必須和西影合作,他們離不開西影,畢竟這事一開始就是他們自己的失誤導致失去了原作者的信任。
因此,松了口氣的樊臺長欣然與西影達成了合作:晉陽臺和西影合拍狄仁杰連續劇第一部,晉陽臺按原計劃投資30萬,出劇本、出主創團隊,另追加西影投資的30萬,西影還要提供版權,協助晉陽拍攝,并負責將電視劇銷售,雙方國內收益五五分賬,國外收益全歸西影的。如果后續效果好,西影必須優先和晉陽臺拍攝續集。
晉陽人看似賺了大便宜,但也只限第一部,長遠看,完全是西影得了巨大的好處。
合同一簽,劉冰就開始落實了,服化道和學術支持全都下來了。
王展也掛了個監制的抬頭,電視劇就在西京拍。
主要演員包括狄仁杰自然還是用晉陽方面的孫承正演,他的古裝造型非常儒雅高貴,正氣凌然。西影演員劇團則分擔了一部分配角和龍套的角色。
投資膨脹了一倍,王展打算拍成了24集,而不是晉陽那邊原計劃的14集,6集一個案子,每集45分鐘。他倒是想做成BBC的《神探夏洛特》這樣的三集片模式,每集90分鐘,但做法這并不符合國情,于是便折中了一下,如果出口,可以每兩集合并成一集90分鐘的模式。
至于像《鬼吹燈》網劇那樣,一個案子十幾、二十幾集的,這在沒大特效的年代,就太拖沓了。
服化道及置景也得全面升級。
布景道具還可以把西影以前拍古裝電影用過的再修改一下繼續用。晉陽那邊對男性士大夫的服裝還原得不錯,但將領和女演員的服裝設計都太塑料,他想到了《武則天》,狄仁杰也是那時期的名臣,而西影以后肯定有很多唐代戲影視劇的拍攝需求,經過劉冰同意。便跑了趟甘省省會,把部隊文工團的舞臺設計師李健群調過來,同時也和當地那家出版過中譯小說的出版社,把3年前的狄仁杰小說出版合同給買回來,這倒沒花什么錢,對方發行量本來就不多,倉庫里還有剩呢,以后再也不印了就是。
王展打算新的譯版找上滬譯文出版社做。
等王展忙忘了這陣,回頭一看,卻發現張愛嘉還在西京,田狀狀天天陪著她看看兵馬俑,吃吃biangbiang面。
王展找上他們時,這倆都已經打算轉道江南繼續游玩了。
王展立刻把他們攔截下來:“田大導演,你還記得《樹王》嗎?”

廿卅卌圩
今天還有一更,求收藏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