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蒙義士(上)
西魏彭澤縣外◎放浪軍團臨時行軍大帳
拓跋燾正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人物,此人鶴發童顏,雖已屆暮年,仍是一副精華內蘊豐神俊朗的樣貌,手搖羽扇,仿似諸葛武侯復生于世,五綹長須,身材高頎,有一種說不出的瀟灑和悠閑自得、孤傲不群。
"好一個神仙般的陶淵明!"拓跋燾不僅在心里暗嘆一聲,沒錯,在他對面坐著的,僅在周彥之的中軍位之下那個位子上的,正是"詩酒天下"的西魏帝國彭澤縣令陶潛陶淵明。
今日的周彥之,一掃往日的邋遢老將軍形象,居然換上了一套傳統文士的淡藍色長衫,而且還束發修面,令人乍一看去,還真有那么幾分老年儒生的的感覺。不過在拓跋燾等一眾羽林軍將領看來,卻是無比的滑稽。
周彥之看著陶淵明,沉吟半響,開口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咣當!"一聲,陳寧就從座著的椅子上摔了下來,仿佛看著怪物一般的盯著周彥之。拓跋燾也是被一口唾沫嗆了半天,不過好在他還有些定力,不似陳寧那般大的反應。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周兄,你就不要在這里掉書袋了,想來你這老賊為了背著幾句小老兒的歪詩,費了不少功夫吧。"陶淵明微笑著起身,沖周彥之道。
周彥之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說道:"不瞞陶兄,我,我還真是背了好幾天呢。"言語頗為尷尬。
"是啊,看得出來,你還專門打扮了一番呢,想不到老夫在你眼中,還是有幾分分量的呢。好好好,孺子可教也,不像某些人,十幾年來,還是那副老樣子,不長進阿!"陶淵明說著,用眼睛看了看那坐在角落里的,幾乎和椅子融為了一體的葛榮。
"哼!"葛榮聞言,低哼了一聲,微閉的雙目左眼晴輕輕的抬了一下,似看非看得瞥了托淵明一眼。
現在的中軍帳,中間做的乃是周彥之,左邊首起拓跋燾,依次是陳寧、蘭欽、王花、常云、高楊和葛榮,右邊首起陶源明,依次是蕭長華、蕭朝貴、冉閔、申天化和王茂,王茂就即是當日和申天化一起出戰的那個青年軍官。
"是啊!"周彥之感慨了一聲,"有些事情,還真是不容易改呢,比如說老葛的酒性,還有……"
"還有你的賊性,哈哈!"葛榮此時突然開口,之后猛地起身,走到了陶淵明和周彥之的面前。
"哈哈哈……"隨著三人爽朗的笑聲,六只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別來無恙……"周彥之竟有些哽咽,顯是無比激動。
"還沒死呢。"陶潛也不禁幽上一默。
"是啊,你還沒死,我怎么能夠戒酒呢?"--葛榮。
********
當日下午,拓跋燾帳中。
"誰能想到,葛榮當年竟然也是盜賊呢,還和周大人一個號稱大天王,一個號稱二天王,哈哈……"陳寧一邊笑,一邊碰了碰蕭朝貴。
"是啊,他們竟然還和當地的父母官一起稱兄道弟,就是因為三人的酒性相投,看來這喝酒,也是大有名堂呢。"蕭朝貴也是笑著道。
隨著蕭朝貴的這一番話,這幾人也是笑作了一團。中午和陶淵明的一次會面,終于揭開了諸多困擾他們日久的疑團。
原來,在二十年前,也就是拓跋鮮卑歷712年,西魏帝國順咸二年,青兗行省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八百里青兗土地皸裂,餓殍遍野,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一旱就是三年,知道了拓跋鮮卑歷715年,旱情方才有所好轉。可是當時的青兗刺史東岳人姚萇貪暴無政,遇到了災情不說想辦法救災,反而把朝廷的賑災銀兩全部貪沒,使得整個青兗行省民不聊生,一時間,流民四起,各處豪杰義士也是紛紛揭竿而起,反抗西魏朝廷。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青兗流民起義中,其中以縱橫東蒙山一帶的周彥之、葛榮最為難纏。周彥之本是青兗行省的清河漳南人,年輕時豪俠義氣,曾為里長。后來青兗行省遭遇大旱,流民四起,清河縣丞著周彥之去鎮壓和疏導,不過當周彥之看到那些流民的凄慘狀況和官軍的殘暴統治之后,也有了反心,后來他被眾人推舉為領袖,在清河縣起義。不過也正因為此,他的家屬慘遭殺害。周彥之起兵的時候只有兩千來人,其中大部分是流民,幾乎沒有什么正面的戰斗力,不過周彥之實在是一個游擊戰的高手,他看到了當時的形勢,果斷地將部署遷到了東蒙山一帶活動,憑借著地勢的顯要,多次打退了官軍的圍剿,而他自己的實力,也在不斷的壯大。
葛榮,東郡韋城縣人,曾任東郡法曹。順咸二年,葛榮與同郡人郭勛起兵于臨淄,所部多齊、濟間漁獵手,戰斗力很強,曾經一度是青兗行省最大的匪患,順咸三年,春三月,義軍首領郭勛在攻打即墨縣城的時候不幸中流失而死,余部乃推葛榮為首,繼續在青兗行省轉戰。夏五月,青兗行省兵馬統治,姚萇之子姚興領三萬步騎同葛榮戰于首府歷城之南二百里處的齊人坡。是役,葛榮部兩萬人。戰斗開始時,葛榮以燕翎陣向姚興發起了沖擊,姚興低檔不利,終軍大敗,葛榮斬獲甚多,不料正當姚興即將全軍潰退之時,東阿太守高澄率其部眾馳援歷城,剛好在葛榮的后軍出現,葛榮的后軍多為流民,戰斗力很差,被高澄的兵馬一沖即潰,而那邊姚興見事有轉機,也是拼死收攏軍馬,夾擊葛榮部,結果,葛榮的義軍在這前后兩路官軍的夾擊之下先勝后敗,一潰千里,*死就達五成一萬余人。此后,葛榮戰無可戰,避無可避,在其參軍的建議之下,來到東蒙山投奔周彥之。
周彥之此時的義軍數目,也已經達到了一萬余人,家上了葛榮帶來的三千多漁獵手,聲勢日壯。和當時在青兗行省橫行的王勃、劉義兩支義軍并稱為"青兗三寇"。不過周彥之的這一支義軍卻也有些與眾不同之處,由于周、曹二人原來都曾作過西魏帝國縣一級的小官(確切的說,周彥之是村官),所以對于義軍的領導到也頗有些不同。周彥之積極的為流民們在山里拓展耕地,他對于此實的熱情,甚至甚于打仗,不但如此,他對于山寨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充分的利用東蒙山里石材眾多的特色,在拓墾荒地的同時,也積極的利用那些被開采出來的石頭筑城,以至于在當時有人曾說,"東蒙山中十里外,三城九寨十八塞"。由此足可以見到他們工事的復雜和險要。
后來,青兗行省的王勃義軍,在對東阿城發起進攻的時候,中了東阿太守高澄的埋伏,王勃被亂箭射死,所部的兩萬義軍,也僅僅逃出了五千余人,這些人也在他們臨時首領的帶領之下,投奔了周彥之,此舉使得周彥之一眾的實力又大為增強。而另一股橫行青兗的義軍,在和姚興的戰斗中也是互有勝負,一時間也分不出了高下。豈料,在西魏帝國順咸四年,拓跋鮮卑歷714年,青兗刺史姚萇上書朝廷,言說青兗匪患深重,急切需要朝廷的中央軍前來討伐,朝廷到也不含糊,當即就把當時的司隸兵馬副統治,天機將軍諸葛云調來平叛,隨同他一起的,還有整整五萬的帝國中央軍,其中還包括了半個天龍軍團和半個猛虎軍團,端的是氣勢驚人。諸葛云同姚興匯合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劉義所率領的義軍決戰,當時的劉義,手里已經有了近五萬兵馬,割據著東蒙山之南的整個青兗行省,大有自立為主的意思,在得知了西魏帝國的正式昭討軍來了之后,他也是不敢怠慢,派遣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將賀五樓死守大戩關,而自率精兵三萬屯守廣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