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送飯
這會,杜預帶著做好的擔擔面下了樓,門口大領導夫人追出來強塞給他兩盒煙、一包點心、半拉香蕉,說是這次做菜的辛苦費,杜預推辭不過,只好帶上了。
來到楊廠長留下的車前,杜預敲開車窗,給司機老孫遞了根剛剛拆開的華子,“麻煩您等我下,我去北大送個飯?”
老孫楞了下,把華子夾在耳朵上,“好家伙,六毛一盒的華子,你們年輕人就不知道什么叫過日子。”
“您再瞅。”杜預笑了笑,亮出剛剛拆開的盒子。
“好家伙,特供的,這家給你的?”老孫驚叫一聲,這東西在平民百姓家可見不著,就連楊廠長都抽不上,杜預能給自己一根,實在是太抬舉自己了。
杜預點點頭,“可不是嘛,人家不抽煙,送我的。還有這個,您拿著吃吧。”
說著,杜預又丟給老孫兩根香蕉。
“得,頭一回見您這樣大包小包從領導家出來的。”老孫接過香蕉,一臉詫異的下了車,打開開門,“您上來吧,北大順路,停個車的事。”
“謝了。”
“可別,我啊,得謝謝您,家里那閨女,見天嚷嚷著要吃香蕉,這會可好了。”
聊天中,車子發動,很快來到了北大的后門,杜預下了車,拿著之前的學生證進了門,直奔食堂。
這個時候,食堂剛剛放飯,來的人還不多,不是學生們不積極,而是有好多學生沒有下課。
杜預站在食堂門口的旗桿前,仔細盯著五號教學樓的方向,杜清就在樓里上課。
沒過多久,鈴聲響起,學生們下課了,大波大波的學生小跑著沖向了食堂,散發著活力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在這其中,杜預很快找到并攔下杜清、聶小雅兩人,她們倆穿百褶長裙,辨識度不要太高。
杜清滿臉笑容的接過杜預帶來的飯盒,并給了一個大大的擁抱,“哥,你還真給我送來了!你真是太好了!”
杜預點點頭,掰下兩根香蕉遞給杜清,“我是你哥,我不疼你誰疼你?你們先吃著,我帶這些香蕉去看一下劉老師。”
“是劉育劉老師嗎?”
“是的,快去吃飯吧,待會別涼了。”
....
片刻后,杜預來到教職工宿舍,敲了敲劉老師家的門,“劉老師,我來看您了!”
看到杜預,劉育臉上一喜,但很快便冷著臉來,“好好的研究員不當,主動申請去當廚子,你還好意思來看我?”
杜預笑了笑,“劉老師,這不來跟您解釋嘛。”
劉老師插著腰,擋在家門口,“我不聽你解釋,趕緊把那工作給辭了,不然連門都不讓進!”
接著,劉老師看著和自己亦師亦友的杜預,語重心長的說道:“杜預,你是我上屆最看好的學生之一,沒想到啊沒想到,你居然就是這樣回報母校、回報我的,去做一廚子!”
“劉老師,您能不能讓我說句話?”
“在學校的時候看你挺聰明的,怎么一出校門就糊涂了呢?我璃月廚子多了去了,用得著你嗎?還是說就為了廚房那點蠅頭小利,就自甘墮落呢?”
杜預忍不住擺擺手,覺得不能讓劉老師再說下去了,“您這就把學生看低了,老大哥那點蠅頭小利能讓我自愿服務嗎?我這是顧大局、識大體,好讓他們安安心心幫著咱們搞建設。”
接著,杜預從包里掏出兩本厚書,“您瞧,這是他們送我學習參考的資料,有關機械的,還是最新一版的內部學習資料,要是沒有我您能看的著嗎?”
接過書,劉老師皺著眉頭翻看幾下目錄,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嘶,有點東西,這書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不少新思路。你能抱著學習的目的去做廚子我就放心了,記住,你還年輕,不能懈怠,不然青春就荒廢了。”
“您喜歡就成,回頭我再問問有沒有別的給您送過來。”
“好好好。”劉老師一個勁點頭,眼睛都離不開這書了。
杜預拿這老頭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搖了搖頭,將香蕉塞到劉老師懷里,轉身小跑著離開了。
不著急不行,老孫還在外邊等著呢。
良久后,劉老師抬起頭,指著書中的一幅圖道:“杜預,你看這個設計,妙就妙在他的傳動結構上,咱們在這方面還得多下功夫,嘖嘖嘖,確實比咱先進,值得學習,值得。”
“杜預?杜預?人呢?”左右看了看,卻是沒有發現杜預的身影,再看看手里的香蕉,劉老師忍不住拍了拍腦門,“嘿,這小子!”
“算了,接著看書!好設計,真是好設計!”搖搖頭,劉老師抱著書進了教師宿舍。
半個小時后,杜預乘坐的車子開到了四合院的胡同口,現在已經是七點半了,這會人們大都吃過晚飯,在院子附近遛彎呢。
路上來來往往的小孩子也很多,他們大多都是廠里工人的后代。
時不時的,老孫就得按下喇叭,這里的熊孩子太多,不提醒可不行。
快到家的時候,杜預看到騎著自行車的三大爺優哉游哉的在路上晃蕩著,時不時還和周圍的熟人打個招呼,炫耀下自己新買的自行車如何如何。
到了人少的地,杜預拉下車窗,朝三大爺打了個招呼,“三大爺?三大爺?”
“咦!拂塵,你怎么坐上車了?”
看到杜預,三大爺傻眼了,自己這剛朝街坊鄰居炫耀完自行車,你丫直接坐著小汽車回來,這不砸場子了嘛!
“不瞞您說,廠長安排的。孫師傅,我們就到這里吧,剛好能掉頭。”杜預笑呵呵的下了車,掏出特供的華子遞給老孫一根。
“嘿,謝了您!”老孫道了聲謝,掉轉車頭揮了揮手,離開了。
看著杜預手上的白色盒子,三大爺一臉不自然的下了自行車,“呦,要不你是大學生呢,領導都得捧著你點,這煙都能拿給你抽。”
杜預哈哈一笑,“瞧您這話說的,那么多人寒窗苦讀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受人尊敬嗎?”
“你這話說的一點不差,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千古不變的理兒。”三大爺點點頭,指了指自己的自行車,“看我新買的永久,帶大鏈盒兒的,你這大學生也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