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大漢太守

第三十八章:探索

大漢太守 麥田里的收割者 2540 2021-12-15 14:17:01

  經過一系列的擴軍、重建的工作,并州內政修明,民風淳樸,軍隊悍勇,上下齊心,與并州境外烽火連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隱隱約約,并州這個邊境戰爭之地,四方蠻荒之處,竟然逐漸煥發生機,巨大的潛力日漸得到爆發,甚至頗有種世外桃源之感。

  這些和李燕綏不斷改革,發展生產,精簡財政離不開關系。

  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李燕綏根據后世,也慢慢摸索著一套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分軍權、掌財權、握人事。

  分軍權,顧明思議,就是將負責對外野戰的軍隊和內部負責管理各個地區的軍隊給分離開來,各司其職,但是全都歸屬于自身管理。類似于后世的國防軍和警察的區別。

  而對于李燕綏來說,這種方式可以保證自己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穩定住自己的后方,得以保障后勤,保證自己的后院不會起火。

  然后就是掌財權,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不管做什么,都離不開錢財的輔助,所以李燕綏必須要將重要的經濟命脈掌握在手里。

  在過去的實踐中,官府經營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用官吏來管理經營,會導致機構臃腫,商品收益差,但單純用商人經營,商人逐利,社會責任感不強,不愿意花費自己的錢財來做一些公益的事情。

  怎么辦呢?

  官商分利不就是個好辦法嘛。

  既能保持商業活動的活力,還能保證政府對經濟命脈的掌握。

  然后就是稅制改革,歷史上兩稅法推出以后,政府才真正意義上算清楚了地方的稅收數額,因為稅務制度很清晰了,只有田稅和人頭稅,不會再有其他稅務了,所以計算就很清晰。

  李燕綏在雁門郡也是這么辦的,而且清算貪官污吏的時候也繳獲了上千萬的錢財,所以李燕綏有底氣對各個縣城的稅務進行了清算,結合考成法一起,正式控制了官場。

  于是李燕綏在雁門郡推行改革,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后就有了第二次改革。

  但這些改革背后都需要花費巨額的錢財。

  就比如第一次改革,李燕綏不禁花光了當時抄家得來的錢財,還又實行了鹽鈔制度和以工代賑,再加上興郡工場和大同鐵廠的錢才換來了第一次改革的成功。

  前后花費數千萬錢,全部投入到各個地方上去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革,李燕綏才能夠這么快的推行第二次改革,并且讓雁門郡的制度輻射影響到各個郡城,而所有人都不敢說閑話。

  因為人家雁門郡都能成功,你又有什么理由來拒絕改革?

  這一個標桿,就等于封住了所有被世家掌控而一副憂國憂民嘴臉的儒生的嘴。

  所以,錢財這個東西,李燕綏是不會放棄掌握的,他決定采用的是唐朝的分成方式,中央和地方各占一半,五五分成。

  這樣地方也有足夠的錢財去建設城市,中央也有足夠的底氣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既不能像漢朝和唐朝一樣對地方兩眼一抹黑,也不能像宋朝一樣中央過度集權,過猶不及,這都是老祖宗用血淋淋的教訓總結出來的。

  至于握人事,說白了就是讓自己人上臺,打壓門閥勢力對各地區政治的干涉,當然這個東西目前來說不怎么現實,因為門閥的勢力已經逐漸呈現出了崛起之勢。

  但是李燕綏還是不會這么輕易的就交出政權,陰館書院就是他的對抗之策。

  至于日后,李燕綏肯定還會實行科舉制,當然實行科舉制不代表著就萬事大吉,事實上,直到唐玄宗時期,募兵制正式建立之后,士族門閥才無可奈何的走向衰落,庶族地主才真正興起。

  但是又伴隨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文武之爭。

  不過已經是后話了,這些東西現在李燕綏還不需要去考慮。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就過去了三年。

  這三年里面,李燕綏不斷探索政治的改革,積累經驗,而全國范圍內,黃巾起義已經被基本平定,可是,因為李燕綏的存在,并州無形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并州前后已經收納了將近兩百萬百姓,再加上司馬直的清算,整個并州的百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三百萬人。

  這意味著并州的實力已經超越了北方多個大州,基本上成為了北方最大的大州,也意味著在未來的戰爭中,并州將有更加雄厚的戰爭底蘊。

  而并州內部,也是喜訊不斷。

  雁門郡已經開始全面進行兩年三種的政策了,且這個趨勢已經開始向太原和上黨郡擴張,三年之后已經有一半的土地實行這種政策,畝產量已經達到了兩石,趕上了明朝時期土地的產糧數量,雁門郡甚至已經學會了休耕和種豆養地兩種直到養地措施。

  至于手工業,也已經得到了大大發展,雁門郡的大同鐵廠已經有10個,每個的產鐵量都已經達到了200多萬斤,80%上繳國庫,也就是說并州光大同能上繳的鐵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600萬斤,一名并州軍士兵的鎧甲重35斤,橫刀重15斤,并州軍團現在有6萬人。

  也就是說,光大同的鐵產量就足以武裝三個并州軍團!即便是修建各種大型器械需要鐵的輔助,也基本上不用擔心鐵產量問題,李燕綏甚至打算要不要將鋼鐵銷售到冀州和涼州等地區,那個地方的戰事正在如火如荼,鋼鐵這種物品,李燕綏可以趁機太高物價,狠賺一筆。

  然后就是造船業,在李燕綏的授意下,雁門郡也開始在擴大艦船的規模,現在基本上已經有樓船三十多艘,每個樓船排水量達200噸,基本上可以承載上百名士兵。

  但是李燕綏還是不滿意,他想要的是馮湛造出來的多槳船,這種船只性能佳,適應性廣,在當時的水戰中幾乎戰無不勝。

  至于水師的質量,那可不要小看了北方人民,汾河城就是沿河而建,很多北方人從小就在河邊長大,戲水玩耍雖然比不上南方漢子,但也惶不多讓,如果再經過合理的訓練,未必不能起到奇效。

  當然,未來的董卓、袁紹、公孫瓚都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第一批可憐的試驗品。

  各地的手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西河郡的林顧北在西河郡興修了上百個水利工程用以灌溉農田,還建立了一個新的城市——府谷,用來運送糧食和各種建筑材料。上郡的徐知南鑒于本地居民的生產工具缺乏,就鼓勵人們學習木工,多養豬,然后把豬賣了買牛和馬來養,于是很快家家戶戶都有了豬。上黨郡的楚星晚鑒于黃河主干和直流眾多,水文資源豐富,就開辟了稻田來給當地民眾種植,修建造船廠用來供給當地居民捕撈。

  這些措施原本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后才得以實現,但是現在已經被李燕綏提前了數十年實行。

  當然,這些東西的背后也有著一批人的淚水——四萬名白波軍俘虜。

  除了因為表現優異前后放走的人之外,他們全都成為了義務的勞動力,為并州的交通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經過長達一年的興修,至少并州目前剩下的六十個縣之間已經全部修成了道路,全長有足足500里。

  除此之外,就是衛生運動。

  在李燕綏的授意下,雁門郡的數十萬百姓已經全部將豬圈和人們廁所的排泄物分離開來,并且建立了眾多的公共廁所,用來保證人們的安全和衛生。

  并州,蒸蒸日上。

  可天下局勢的糜爛,依然愈演愈烈。

麥田里的收割者

PS:家人們,今天考試,就更這一章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盐津县| 丽江市| 和林格尔县| 新田县| 远安县| 仙桃市| 遂溪县| 安化县| 普宁市| 玉山县| 湄潭县| 安化县| 乐平市| 绍兴县| 崇礼县| 玉树县| 甘南县| 遵化市| 长海县| 曲麻莱县| 天峨县| 磴口县| 陇南市| 威远县| 苏尼特左旗| 山阳县| 濮阳县| 昌江| 怀化市| 改则县| 乡宁县| 南雄市| 津南区| 浠水县| 西畴县| 大竹县| 西吉县| 临城县| 长治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