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進入到第二階段了,前面也說了,這個階段要至少掌握正常著陸normal landing,短跑道著陸short field,軟道面著陸soft field,無襟翼著陸,模擬緊急著陸和側滑法著陸。
聽著就很累很難。但其實最后也就只學了個正常的還有接觸了下側滑法那是在側風中降落的一個方法。
同時,也接觸了模擬系統失效的問題,主要是發電機和襟翼失效應該怎么辦。
在今天的飛行時,Manny接過操縱權,在這種資深教員手里操縱的飛機,不需要費太大的勁就能保持好飛機的高度和速度。
一邊和我講著理論:從發電機失效的處置,這些都在緊急檢查單中有羅列。
若此發生,只能有三十分鐘的電來供給電源,因此一定程度上需要考慮備降,返場等因素。
襟翼是飛機上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增加飛機的升力,從而在較小的速度穩定進近著陸。
若在著陸時沒有襟翼,速度會很大,就需要很長的跑道來停下飛機。
Manny給我展示了一次正常著陸,我把手放在駕駛桿上細細感受,但是還是沒有什么感覺,可能是這些動作發生得太快了。
只是有回憶教員不停調整著手上的桿,收光油門,飛機竟已平穩地落下。Manny問我感受如何,我苦笑道還是一知半解的階段,不知道什么時候帶桿往后拉多少。
隨后讓我自己來一次著陸,當然為了安全教員肯定隨時準備接管飛機。
基本對準了跑道,但是很多初期學員犯的錯誤就是建立了不正確的飛機的姿態,總覺得已經是很低的高度了,應該往后拉,但為時過早。
正確的應該是先呈現正常下降姿態,再聯想到國內的空氣動力學課程,老師告訴我們一定是有一個拉平的過程,再向后緩慢地帶桿,后面就是靠感覺和實際情況的調整了。
我想這就是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有那么一點萌芽的想法誕生。
腦海中雖然想著,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飛機此時離地面僅有50英尺的高度,Manny及時地調整好飛機的姿態,我們一起成功降落了。
Manny興奮地叫道“See,perfect。”沒有說我新手對一些操縱不對,而是鼓勵式的,看著Manny的眼睛,不由得心生感動。
看了下定的鬧鐘,今天概是四點起來,要去Newnan,主基地那邊考CATS,私照的機考,只有那邊才能考。
很困很困,從腦袋上部到眼睛這一片都是昏沉沉的,及其艱難地睜開眼。已經很久沒有在這個點起床了,上一次這么早還是外出露營的時候。
校車已在樓下等候,趕忙上車。二月份,還是比較冷,穿著航校獨有的毛衣。只記得睡了一路,校車司機Chanla笑著看著我說一直看我在睡。
約有一個多小時到了Newnan。霧蒙蒙的天,看到了好多DA20飛機在機坪上,對比了下我們校區只有六七架飛機,感嘆不虧是總部。
前一天,還和尹靈峰他們說好第二天一起見一下,到這邊沒有機會見面,因為在不同的基地,最多只有跨城(cross country)的時候可能才行。不巧的是,現在剛好是他們B班上課的時間。
過一會兒就看到了他們班的學員魚貫而入大廳,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就要去機房里考試了。
有些遺憾不能再多交流一會兒。機房里,一共有三個機位。
校方已經安排好了我在中間的位置,握緊拳頭,張開,開始。
美國的理論考試較于中國人其實難度較低,抽到的題目基本都是官方習題冊的原題,所以不會錯多少,我們都取得了95+的成績。
推開兩扇門,一扇是隔音用的,還給我分發了耳塞,在人性化這方面做得很細致。拿到了打印好的成績單,我看著chanla滿意地看著我這一份紙,準備在附近吃中飯回去。
打開了一兩個小時未看的手機,赫然發現尹靈峰給我發了三個人的合照。
他們對著鏡頭,隔著玻璃門,我背對著他們倆在電腦前做題,算是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合照。
嘴角揚起,保存。
早班,六點,我出門等校車。
現在的路燈都還亮著,在大門外待久了都會感覺受不了。只能透過小半扇玻璃窗來看外面的校車有沒有來。
這個點一般是小學生的校車來接的時間,我樓下的黑人阿姨的女兒就屬于此列。
聽到左邊另一幢樓傳來關門聲。
我便索性走過去,估計是同學。詢問后得知剛好隔壁的劉本筱也是一班的校車,我們進入門內取暖,外面的風聲頓時小了很多。
他有些苦惱地抱怨道他也剛進入第二階段,還是不能較好掌握著陸。我們互相說著自己的看法。
心想著怎么樣才能快速知道一些技巧,我說打開網上貼吧試試看,即搜索了鉆石著陸技巧。
出乎我意料的是,竟然真的有一些帖子寫這些,一遍往下滑一遍腦海中模擬著這些動作,冥冥有一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