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莫負強忍住笑,上前安慰王賀。王旭還趁機親了王賀好幾下,說道:“不激動,不激動哦。我們重新投票,跟媽媽一起去逛街的,舉手。”王賀受了打擊,傷心過度,完全被王旭整迷糊了,傻乎乎的跟著王旭、莫負、王平君他們仨,舉起了小手。于是,大家順利達成一致,一齊去逛街。
王旭、莫負帶著王賀、王平君兩個孩子,來到了長安街頭,映入眼簾的正是一幅帝都勝景。只見寬闊整齊、縱橫交錯的長安大街上,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鱗次櫛比的商鋪,車水馬龍,響聲喧天。王旭信誓旦旦的對兩個孩子說道:“今天好熱鬧,爸爸帶你們逛一整天。”
一路上有許多貨攤、店鋪,兩個孩子看見什么都覺得新奇,王旭、莫負給兩個孩子買了許多玩具、零食。兩個孩子興奮的跳了起來。走了沒一會兒,王平君就對王旭撒嬌:“爸爸抱。”王旭二話不說,非常愉悅的抱起王平君,繼續逛大街。
剛走幾步,王賀也有樣學樣,對著王旭撒嬌:“爸爸抱。”王旭也不推脫,用另一只胳膊抱起王賀。就這樣,王旭一左一右抱著王賀、王平君兩個孩子,一搖一擺在大街上閑逛著。
走了一會兒,王旭就覺著吃不消了,彎腰將兩個孩子放下,口中還抱怨著:“你們兩個一早吃了多少零食,這么重,爸爸都抱不動了。”兩個孩子沒的抱,就蹦蹦跳跳接著逛街。蹦了沒一會兒,兩個孩子又粘著王旭討抱。王旭歇了這一會兒,覺著好多了,就又一左一右抱起兩個孩子,繼續逛大街。然而,才走了一會兒,王旭又覺著架不住了,再次放下兩個孩子。就這樣,反反復復,王旭帶著兩個孩子走一會兒,抱一會兒,累得夠嗆;而莫負兩手空空,優哉游哉的跟著,那叫一個愜意。
就這樣才走了一個時辰,王旭實在扛不住了,就對兩個孩子說道:“很晚了,我們回家吧。”
王平君不樂意了,叫道:“才沒有,早著呢,中午都沒到。我不回家,還要逛。”王賀一聽,也在一旁跟著起哄。
王旭急中生智,說道:“你們看,我們買了這么多玩具,趕緊拿回家好好玩。在外面,要是不小心把玩具弄丟了,就沒得玩了。”兩個孩子覺著很有道理,就批準了王旭回家的請愿。
好不容易回到家,王旭是徹底累趴下了。莫負在一旁覺著好笑,擠兌道:“你出門的時候,不是很能耐,說要逛一整天嗎?這還沒到中午,你咋就打退堂鼓了?”
王旭癱坐在地上,喘的上氣不接下氣,抬起一只眼皮,望著莫負,惱羞成怒的說道:“看你嘚瑟的。下次出門,一人抱一個。”
匆匆用完午飯,王旭一頭栽到枕頭上,呼呼大睡起來。王賀、王平君兩個孩子吃完飯,也跟進房間找王旭玩耍。兩個孩子推搡王旭好半天,王旭睡得死沉死沉,愣是搖不醒。兩個孩子覺著無聊,就對著房間里的大銅鏡,自編自導的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就這樣,王旭睡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醒。王旭一睜眼,就瞅見兩個孩子還在房間里頭蹦跶,而莫負正氣定神閑的坐在一旁看書。王旭問莫負:“他們兩個,這是在跳舞,還是抽筋?”
莫負懟了一句:“不懂欣賞,他們自創的舞蹈,可歡樂了。”
王旭一個翻身,就要起床,突然覺著身上哪兒哪兒都不舒服。王旭撫摸著肩背,鄒著眉頭嘟囔道:“咋回事?這一覺起來,咋感覺身上更酸痛了?”
莫負淡淡的回了一句:“那是因為你的寶貝女兒和兒子,跳了一下午,從地上跳到床上,從床上跳到你身上。給你做了一下午的馬殺雞,舒服吧?”
。。。。。。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又過了一年。一日,突然從隴西傳來戰報:“隴西的羌人發生叛亂,李廣哄騙八百多號羌人投降。事后,李廣不守承諾,一夜之間將這八百羌人盡數暗殺。羌人得知以后,怒不可遏,悍然叛亂,猛攻李廣。李廣連連敗退,隴西告急。”
劉恒接到戰報,連忙召集群臣商議。百官眾口紛紜,討論了半天,也沒個定論。劉恒越聽越不耐煩,突然想起王旭,在人群中搜索了半天,才發覺他沒來上朝。于是,劉恒屏退眾人,單獨召見了王旭。劉恒問道:“我聽說,你稱病不出,已經有一年多沒來上朝了。你是不是為了薄昭和灌夫的死,對我心存怨恨?”
王旭望見劉恒犀利的眼神,哪里敢頭鐵,哪里敢硬剛,只得卑微的回道:“末將不敢。末將征戰多年,落下一身傷病,才迫不得已告病養傷。我說的都是真的,望您體諒。薄昭和灌夫確實有罪,死得其所。朝廷怎么判罰,自然有朝廷的道理。”
劉恒:“好。我今天叫你來,不是跟你糾纏這些陳年舊事的。隴西羌人叛亂的事情,你聽說了嗎?”
王旭:“略有耳聞。”
劉恒嘆道:“李廣鎮守隴西多年,戰功顯赫,沒想到竟然犯下殺降這種低級錯誤。如今,羌人作亂,李廣難辭其咎。李廣連戰連敗,眼瞅著就要將隴西拱手讓人了。群臣商議,也沒琢磨出退敵良策。你在家躲了一年,想來也歇夠了,說說你的看法。”
王旭:“連李將軍都拿羌人沒轍,看來這次羌人是真拼命、動真格的了。當初跟隨先帝征戰天下的大將們,老的老,死的死。年輕一輩的將領,如周亞夫、灌夫這樣的佼佼者,也死于非命。如今,大漢真正拿得出手的知名將領,也就季布、魏尚、李廣三人而已。都說換帥如換刀,既然李廣拿羌人沒轍,您不如讓季布或魏尚替換李廣。”
劉恒干笑兩聲:“聽你的口氣,你對周亞夫、灌夫的死,頗有微詞啊!算了,我懶得跟你計較。你推薦季布、魏尚頂替李廣,其實我也想過。只是魏尚鎮守云中郡,抵御勛育,頗有成效。倘若貿然將其調走,只恐會被勛育鉆空子,守不住云中郡,到時候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季布更是肩負守衛長安的重任,大漢的根基都在這里,不可輕動。”
王旭:“如果是這樣,末將真想不到還有誰合適了。”
劉恒抬眼望去王旭,冷不丁來一句:“換你去,如何?”
王旭不情愿的推脫道:“末將在家里懶散慣了,久疏戰陣,恐怕提不動刀了。再者說,我在戰場上勝少負多,別人還賞了我一個稱號“常敗將軍”。承蒙您垂青,可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讓我去,就是趕鴨子上架,不合適。”
劉恒瞅了王旭一眼,說道:“廢話不少。你這也不干,那也不干,難道是想在我大漢朝廷混吃混喝,吃空餉?。。。。。。我想起來了,以前你打敗仗的時候,我還沒處罰你。還有在薄昭、灌夫的案件中,我聽說你曾經在背地里做了些手腳。”
王旭大驚,當即對劉恒表態:“聽您這么一說,我突然覺得,平定羌人,沒有比我更好的人選了。”
劉恒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你能有這般覺悟,我很欣慰。但是,我打心底對你并沒有十足的信心。我想聽聽你對羌人的看法。”
王旭略加思索,回道:“羌人與勛育相比,還是比較容易對付的。主要是因為羌人分為大大小小許多部落,各部落之間還相互爭斗,不能形成合力。不像幾十年前,羌人各部落摒棄前嫌,訂立盟約,才能與大漢抗衡,引發隴西之亂。
麻煩的是,勛育想與羌人聯手對抗大漢,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兒了。我聽說,不久之前欒弟稽粥曾派出使者到羌人部落中。我懷疑勛育已經與一些羌人部落達成了聯盟,這次兵變才能有這般聲勢。要想平定這次叛亂,我們就要搶在勛育勾結更多的羌人部落前,迅速采取措施。”
劉恒連連點頭,贊許道:“分析的不錯。表面看起來是羌人作亂,背地里卻有勛育撐腰,難怪李廣吃了大虧。你預估一下,以羌人目前的實力,你需要帶多少人馬去,才能平定叛亂?”
王旭:“百聞不如一見。我資質有限,打仗的事情很難憑空想象。我對隴西以及羌人的狀況所知不詳,不敢妄下定論。我想先到金城看個究竟,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戰略。”
劉恒笑了:“好,也算是笨人笨辦法。你倒是實誠,我也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盡管提?”
王旭:“我想討兩個人,跟我一齊去金城平叛。”
劉恒稍加思忖,問道:“其中一個是郭翁伯,是吧?”
王旭:“我與郭翁伯兄弟情深,配合默契。有他同行,我心里有底。”
劉恒:“沒問題,我就讓郭翁伯跟你一齊去。另外一個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