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網(wǎng)絡(luò)上做過一次公益活動,其具體的內(nèi)容是,我以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提供一些東西,從而用來換取大家的善心,隨大家的心意為一些公開公正的慈善機構(gòu)做公益捐款。
捐款的規(guī)則并不復(fù)雜,只有兩條。
一,要求所捐款的機構(gòu)公開公正。
二,我所提供的服務(wù)范圍取決于捐款的數(shù)額大小。
這件事我做了一個月,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令我反思,也令我深思。
那些正式來捐款的伙伴們,大部分都是曾經(jīng)習(xí)慣于做公益的人。除此之外,我所遇到的大多數(shù)人,其目的只是單純的想從我這里獲得我所提供的服務(wù),其捐款只是為了走形式而應(yīng)付了事,隨便捐出一元或者二元,就想要占用我三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樣做雖然也合乎道理,但卻極不通人情,面對這樣的行為,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在交換的過程中,我亦有過自我反思。為了不讓自己因為捐款數(shù)額而誤看一個人,我會尊重每一筆一元到兩元的捐款,在我眼里,一元或二元的金錢只是表面,貴在一顆善心,而善心是無價的。所以,我一直非常謹慎小心并公平的對待著每一位捐款者。但遺憾的是,事實確實如我最初所料那般,這些走形式的人不但非常的無禮,還會同時利用其他小手段使自己占有更多的利益,甚至?xí)卧炀杩罱貓D等信息企圖欺騙我,在我發(fā)現(xiàn)后便更換不同的賬號對我進行重復(fù)利用。
在眾多交流者當中,但凡通過正式捐款的伙伴們,均待人有禮,獲取有度,懂得做人的分寸,并十分尊重我所提供的資源。與之相反,那些走形式造假的人,其裝腔作勢,翻臉如翻書,他們時而放低自己,時而抬高自己,巧舌如簧,胡攪蠻纏,對所提供的資源毫不珍惜。即便我有所提醒與警告,卻仍然想用心機狡辯蒙混過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對于此,我并不反感亦不討厭。
與我而言,遇到這樣的人便是我最好的老師,與這樣的人交談可以令我受益匪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造假蒙混者,其最擅長的手段,竟然是對人性的精通。
這類人試圖利用我的善,不停勸導(dǎo)我要對他們好,叫我不要在意那些細節(jié),并站在道德至高點對我進行綁架,利用我可能需要維護一個“好人”的形象從而對我百般刁難與要求,幸好這些我全都明白,他們這招對我已經(jīng)不再時髦,該換換花樣了。
步入中道的我,早已脫離了“好人”的存在,亦是脫離了“善”的存在,因為我深知這些全都可以成為被利用的工具,被束縛的籌碼,被威脅的條件。當我選擇站在善的一面,就代表我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公。真正的公平,是不善不惡,不站在任何一邊,這樣便不會被任何一方所脅迫,正比如說,當我遇到這類人的時候。
這類人能夠如此精通人性,卻聰明反被聰明誤,實在可惜之至。
對此,我不由的感嘆。
想要利用人性的弱點從而成為人上人,或許這就是佛與魔的一線之隔。
嗯,魔很強大,魔并沒有普通人想的那般無智,那般極端。曾有位伙伴害怕這個世界會有一種生命體比他強從而凌駕他虐待他,并整日為此擔(dān)驚受怕,其精神逐漸異常甚至影響到個人生活。其實,這種擔(dān)心并沒有必要,任何強大的生命形式,都不會肆意傷害弱小,要問為何如此,這便是修行的奧義,真正的強大并不是無緣無故的。普通人所懼怕的,只是自己那顆欺軟怕硬的心,這位伙伴如此害怕高等生命體,只能說明如果他自己強大了,必定會做出凌駕他人之事。人的認知對應(yīng)了人的心,這句話若放在這種情況下來看,的確是形容的十分貼切。
真正的魔都是十分聰慧的,他們比普通人厲害得多,基本上都是做過大事的。但不幸的是,只因那一線之隔,未能跨過自身的考驗,最終墮入魔道。
不僅聰明人會自誤,就連修行者也多自誤。魔多出于修行者,這十分常見。修行者到了最后關(guān)頭,會經(jīng)歷魔考,也就是魔對修行者的考驗,如果魔考未能通過,修行者有一定概率會墮入魔道,但一般修行者并不用為此而擔(dān)心,因為不夠強大的修行人,魔根本就不削于考驗,其自身的心魔就夠喝一壺了。若真正足夠強大的時候,自然也不會害怕魔考了,到了最后,全看能否跨越那一線之隔,當然,一線之隔在修行的任意處,對于心的考驗,隨時隨地都有。
在動漫《全金屬狂潮》當中,男主角相良宗介有一句很有趣的臺詞:
“不向挾持人質(zhì)的恐怖分子妥協(xié)是國際常識。”
與其說好人難做,不如說好人根本做不得,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幾個人有真正的能力做好人。若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成為了好人,周圍的人就會用好人的標簽來束縛好人,一旦好人不好了,便落了個晚節(jié)不保的下場,可以說是非常悲慘了。若是一個有智慧與能力的人想要做好人,那便是與所有最強大的惡勢力公然為敵,其后果更是難以想象的慘烈。相比之下,一個壞事做盡的人若做了一件好事,卻可以被洗白,被原諒和接受,像這樣的不公,是對好人的折磨與傷害。
佛家確實有說過要向善,不害,但其根本含義,并不是指傳統(tǒng)“老好人”的意思。
老好人愛所有人,但不會愛自己,傷害自己同樣是傷害。
無論是自己傷害別人,還是允許別人傷害自己,從本質(zhì)上來講,并無區(qū)別。
猶如欺騙他人或自欺,其本質(zhì)也并無區(qū)別。
修行就是這么奇妙,很多看似不同的事,其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
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愛多了便成為了溺愛,這會阻礙孩子的成長。母愛雖然偉大,但只要使用不當,也與致命的毒藥無異。善良亦是如此,若被奸人所擺布,便是助紂為虐。
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我是為你好”,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切,實則大多數(shù)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顆曾經(jīng)受傷的心。如果真的想對一個人好,又怎么能不顧其感受,限制其自由。
人只有在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會想到要用傷害對方的方式來控制住對方。
施暴者雖然是不對的,但其內(nèi)心也是痛苦的。
[在惡的背后,都藏著一顆恐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