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足夠冷靜的人,當身處絕境,大腦會轉得比平常更快些。
曹正的大腦,此刻便轉得很快。
他在尋找郭平,可角落里的國字臉少年,眼神與他一碰而過,便刻意閃開。
曹正的心,又往下沉了沉。
只能靠自己了。
他咬咬牙,估摸著屋內的局勢。如今,再勸說安西人跟自己下井,怕是不能了。
但,如果自己帶著石娘走呢?這些已經開始戒備自己的人,會不會過來阻攔?他們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在伺機逃跑?
曹正思忖著,摸向懷中的匕首。如果真的到了最壞的境況,也只能如此了。
他的手摸了個空。
心中咯噔一聲響,他只覺得自己的呼吸慢了半拍。
匕首呢?!
他急忙低下頭,渾身上下摸索。
“娘兒,你見到——”他輕聲呼喚石娘,想問她見沒見到自己不小心掉落的匕首。
沒有回應。
他抬起頭四處搜尋,昏暗的光線中,看到石娘緩緩地向屋角走去。
“娘兒,你要去哪兒?”這個時候,他絕不希望石娘離開自己一丈之內,急忙招呼。
可石娘卻像沒聽到一般,慢慢地,走向屋角,走向郭司馬的方向。
她要干什么?
還沒等曹正邁開步子去追趕,石娘已經走到了郭司馬面前。
郭司馬盤腿坐在軟墊上,正閉目養神。
一旁伺候的郭平見到石娘過來,抬起了頭,臉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雖然此刻大家都對曹正產生了些許懷疑,但沒人會神經質到認為乖巧稚嫩的石娘能與沙匪扯上什么干系。
郭平好奇地看著她,剛想問問她是不是渴了餓了,眼角卻不經意地掃到她袖中若隱若無的匕首鞘。
“咔”。
一聲輕響,一點寒光閃耀,匕首已經脫離皮鞘。
“你要干什么?!”郭平大驚,兩臂急伸,試圖擋住郭司馬。倉促之下,急于站起的他一個踉蹌,差點栽倒。
“司馬!”被喊聲提醒的眾人大驚失色,紛紛跳起身。
可匕首已經出鞘,利刃劃空而過,在空氣中化成一條白練。
郭平的眼睛瞪成銅鈴,眼珠緊緊追逐著刀鋒的軌跡。直到——那鋒刃緊貼在石娘自己白嫩的脖頸上。
郭司馬睜開眼睛,看著站在自己面前,手握匕首對著自己脖頸的小姑娘。眼睛里也不禁有幾分疑惑。
眾人將石娘緊緊圍住,刀劍出鞘,眼神戒備。
“石娘,你干什么!”曹正奔來,試圖去拽石娘的手臂。
石娘一把將他的手甩開,手持匕首向內一收,鋒利的刃割進了肌膚,血紅的血珠流了下來。
“退后。”郭司馬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向眾人吩咐道。
沒人肯退。
“我說,退后。”他重復了一次自己的命令。
陳安皺了皺眉,向后拉了一把郭平。安西漢子們也跟著向后退了幾步。
“孩子,你拿著這個做什么?”郭司馬的語氣和藹而輕柔:“你是害怕了么?”
石娘搖了搖頭。
“那你不該拿著這個。來,給我吧。”郭司馬伸出了手。
石娘依然搖頭。
郭司馬的手停在空中,眉心的皺紋一閃而過,臉上轉瞬再次恢復了平靜:“那你是有什么話要對我說么?”
石娘點了點頭,伸出白皙的食指,指了指那口枯井。
人們疑惑地彼此對視。
“孩子,我不懂。”郭司馬攤開手。
石娘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口中唔呀有聲,做著手勢。
曹正看著,臉色逐漸僵硬。
而另一邊,冰霜慢慢爬上了郭司馬的臉。和藹的笑容則漸漸消失:“你也想讓我們鉆這個地道?”
石娘大喜,連連點頭,用手指點點自己胸口,分明在表示自己愿意先下井探路。
郭司馬的臉色卻越發不好看了。
“司馬,人不可貌相啊。”經過這一陣的歇息,孫福的體力似乎緩過來很多,臉色紅潤了一些。
石娘看著郭司馬的神色,越發焦急,繼續努力打著手勢。
“夠了。”郭司馬終于開口,打斷了石娘的努力:“不要再說了,陳安,把她帶走。”
陳安嘆了口氣:“諾。”上前來抓石娘的手。
石娘眼神一凜,驀地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眾人一愣。再看時,只見石娘雙手橫握匕首,直將刀刃向自己脖子劃去!
精鋼制的匕首鋒利異常,瞬間在皮膚上劃開一道長長傷口。猶如水囊被割破的一瞬間,鮮血立即涌出。
“石娘!”
曹正大喊,撲將上去!
陳安反應更快,兩指如風,狠狠挾住刀背,另一只手拍在石娘胸腹之間,將石娘瘦削的身子橫推了出去。
曹正一個撲躍,凌空接住石娘,低頭察看她鮮血淋漓的脖頸。
“好狠的丫頭!”陳安將匕首扔在地上,蹲下扳正石娘的頭,仔細看了看:
“還好,沒傷到要害。”
他猶豫了一下,沖郭司馬叉手行禮:“司馬,屬下不才。但屬下覺得,一個這么小的啞丫頭,寧肯用命勸你我下井,恐怕……”
剛才的情景,顯然也頗令郭司馬震撼,臉上風云翻涌。
許久,他用力甩了甩頭,站起身,好像剛醒過來似的,問道:“外面的沙匪動靜如何?”
有人回報:“自從剛才被打退,他們就離得遠遠的,好像又自家鬧起來了。”
郭司馬哼了一聲,長吐一口氣,好像下定了主意。
他轉向曹正:“你剛才說,那個地道通向哪兒?”
-----------------------------------------------
注:叉手禮
叉手禮,始于西晉,雙手交置胸前,以示尊敬,是位卑者向位尊者行的一種便禮,類似于鞠躬或欠身。
《訓蒙法》記載:“小兒六歲入學,先數叉手,以左手緊把高手,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也。”
柳宗元則詩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從中可見叉手禮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