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他家有很多金元寶
堂哥以前是MLB(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迷,而自己則喜歡NBA跟英超。雖然各自興趣不同,但是閑聊時總會談到喜歡的運動的一些事。
堂哥最喜歡翻墻看球賽,紐約洋基隊的比賽每場他都不想錯過,自己跟著也看過幾場。堂哥是真正的洋基球迷,雖然每年都有球員來來去去,但是不管是交易來的還是從農場升上來的,他都能如數家珍,說出個一二三來,各項數據也記得十分清楚。
每次看球賽時,當投手投出接近100哩時速的快速球時,堂哥總不忘給自己科普一下。
"耗子你看你看測速槍,球速100哩。球速100哩相當于時速160公里,你能想象一顆直徑不到8公分的球,以接近160公里的時速向你沖來,從投手丘到本壘板只要0.3秒,而你要用一根長度106公分,直徑最粗地方不到8公分的球棒,將球打擊出去,你揮棒完成的時間需要0.15秒,這時給你的反應時間不超過0.15秒,而且投手投出的球還有各種不同角度的進壘變化,打者不只要打到球,還要控制擊球出去的方向,你說這有多難,難怪大聯盟頂尖打者年薪都是好幾千萬美金。"
堂哥說這些話的時候,也不知因為打擊的困難度而感嘆,還是為了年薪幾千萬美金的球星而羨慕。
棒球在灣灣算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但是能打球的場地卻是不多,實際參與的人數也就更少了。但是這個并不會阻止人們的喜愛,就跟后世廣大的人民都喜歡足球一樣,但真正下場踢球的能有幾個。
但受歡迎終究是受歡迎,鄭茗他們開始玩球后,旁邊就聚集的不少同學。
鄭茗多次揮空后,一旁的同學有人看不下去,起哄著要他下來,換人上去試試。
鄭茗對這個運動沒啥興趣,將球棒教了出去,立刻有幾人搶著要接手,一番猜拳過后,其中一人贏了,拎著球棒走進打擊區。
陳建民看到打擊區換了人,又連續三振了幾人。鄭茗發現陳建民這時投出的球比他打擊時球速又更快了,變化也更刁鉆。蔣家榮喊出strike out的聲音也更加來勁。
陳建民又投了幾球,換上去的打擊者還是打不到球,他也越投越沒勁,于是將球跟手套放下,走向鄭茗。一旁立刻有人跑去拿起地上的球跟手套,擔任投手。
"沒訓練過要打到我的球,也不是太容易,你看后面幾個也都打不到。"
陳建民見鄭茗興致缺缺的樣子安慰的說。他以后還想繼續借筆記,不想因為打不到幾顆球而得罪鄭茗。不過他太小看人了,鄭茗怎么可能因為這種事而記仇。
"改天我們去打臺球,指定球指定袋,我包你輸得脫褲子。"鄭茗的臺球打得不錯,前幾天經過臺球店還刻意停留看了一會兒,手有點癢了。
"臺球?喔,你說的是撞球,那地方你別去,現在打撞球的都是些不良少年,新生訓練第一天學校就說,禁止學生去打撞球,捉到的記小過一支。"灣灣把臺球稱為撞球。
新生訓練是在鄭茗重生前,他沒這方面的記憶,不過沒想到臺球店成了不良分子聚集地,好好一項運動給搞的烏煙瘴氣,打個臺球還要冒著記過風險,想想也就提不起興致了。
"想打撞球我小學同學家有一臺撞球桌,不過他們現在都在賭抽號碼牌的,我們可以等他們不玩的時候過去打。"蔣家榮這時也不打球跑了過來。
聽到蔣家榮所說,陳建民忍不住道:"你小學同學家是多有錢,家里還有撞球桌。"
"喔!超級有錢。我聽我同學說他太爺爺在上海是做大生意的,他太爺爺去了香港,他爺爺則是過來這里。他說那時好像把整個家里東西都上船一起帶過來,我在他家就看過好多古董,什么宋朝、明朝、清朝的都有,他還說他家有好幾箱的金元寶,只是我沒看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陳建民不知道古董的價值,但是聽到金元寶也知道那是非常值錢的,問道:"純金的嗎,多大一個。"
"當然是純金的,不然還會是鍍金的,我不是說我也沒看過,怎么知道有多大。不然下次我們去杜子康他家,叫他拿出來看看。"
"好啊!我也沒看過金元寶,鄭茗,怎么樣,下次一起去看看。"
鄭茗聽了蔣家榮所說杜子康的家里情況,想起了重生前看過當時叫做大師,現在在灣灣被稱做「見人就咬的小瘋狗」的李獒所寫的書,他形容那個動亂的逃難時代。
"當時逃難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大老爺式的逃難,一種是小老百姓的逃難。大老爺式逃難占盡消息、工具、財力等方便,逃難只不過搬家,一些大員跟有錢有勢的人就屬這種,大型家具一并上輪船飛機的比比皆是。另一種小老百姓的逃難,消息不利,工具不行,財力沒有,只能扶老攜幼,懷抱嬰兒,大隊而行,一遇到兵荒馬亂,大隊一沖就散,結果死的死、傷的傷,墜入溝壑,流落街頭。"
看來蔣家榮所說的杜子康家中,屬于逃難的第一種人,有錢有勢。
"好啊!不去參觀一下對不起自己。"
灣灣的故宮博物院藏有歷朝歷代的珍品,但民間也不乏有許多精品的價值不下于博物院所藏,尤其像蔣家榮同學這種巨富的家中,肯定也收刮了不少好東西。至于去了之后能不能看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這么決定,我聯絡一下杜子康,找個時間去他們家打撞球跟看金元寶。"蔣家榮對于自己的提議能夠被接受,立刻答應了要聯絡杜子康。
離下課還不到十分鐘,體育老師吹響了集合哨子,將體育器材回收,派人送回原處,宣布下課。
班級整隊回到了教室,放學鐘聲也在此時響起,學生們各自拿起掃把畚箕,打掃校園責任區域。
鄭茗跟幾個同學是負責教室前的小花圃,眾人帶著竹掃把跟畚箕將花圃外的落葉仔細清掃干凈,回到教室背起書包回家,又結束了一天的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