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吃魚,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每次在外聚餐必給我點,去朋友家吃飯也會給我準備。我也喜歡用“喜歡吃魚的人聰明”來調侃自己,若是偶爾思維短路,原因則是沒吃魚。對魚的喜歡到什么程度,可以每日吃魚而不厭,各種做法都能接受,尤其喜愛清蒸,魚肉的味道被牢牢鎖住。
如果追溯喜歡吃魚的原因,該是在我兒時,父親承包隊里的水庫養魚時開始的。
水庫成弓形,突出的部分是堤壩,我家就在堤壩旁的一條小路上去一點。水庫最初的作用是蓄水灌溉,在水稻正是需要水的時節如果雨水少,則從水庫放水,放出來的水沿著溝渠給沿路的水稻送去生命之源,在山坡上的梯田則需用柴油機連接水管抽水。估計是鄉親們想要更好的利用資源,也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便定期由隊長組織鄉親們開會商量水庫的承包事宜。水庫承包養魚,既能一如既往發揮蓄水灌溉的作用,還能給承包水庫的家庭帶來經濟收入,也算是稍微解決山村落后的經濟問題。
不記得我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承包水庫,記憶里只清楚記得在我小學畢業后父親就不再承包水庫養魚了。
在承包水庫養魚那些年,父親特別辛苦,尤其是冬季魚已長大可以賣的時候。其他季節,父親每天割草放入水庫,定期撒飼料入水庫,除了這些,好像并未用過其他更好的方法促成魚的成長。
一入冬季,作為木匠的父親白天要在外做木工活,不管距離家里有多遠都要回來,回到家匆匆洗漱就去水庫邊上的棚子休息,凌晨4、5點開始跟魚販子一起撒網、收網,待天剛亮,魚販子就跟著提前約好的馬車裝上魚去街上賣,父親則回家洗漱完又出去做木工活。家里的地一直都是自己做,冬季又是橘子、橙子成熟、采摘的季節,母親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挑重擔,只能白天將果子摘好,等晚上父親回來再打著手電筒去山上挑回家。因此,整個冬季,幾乎只是早晚在家能看到父親。
山里條件差,物資也匱乏,每次撒網收魚,父親都會帶一條回家,給我們解饞。魚做好后,母親會仔細挑選魚刺少或者粗的給我、弟弟和奶奶,并囑咐小心著吃,別讓魚刺卡了。
到了年底,是清理水庫的時間,父親會提前將水庫的水往外放,直到就算人站到水庫中央也只是被庫底的淤泥沒過大腿。再選好清庫的時間后父母會告訴鄉親們。在那一日,父親只是挑選一些比較大條的魚賣,其余的則留給大家下水庫自行去抓,無論大小、無論多少,誰抓到就是誰的,作為孩子的我只能在堤壩觀看,就是下去泥土已經干了的水庫內部部分也是不被允許的。這一日,平常很是安靜的山窩窩會格外熱鬧,除去紅白喜事,該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了,直到天蒙蒙黑才逐漸恢復安靜,卻可以在此時聽到各家各戶在叫喚著自己家里人:“魚煮好了,吃飯了?!币灿行┎辉妇痛肆T手的會在第二日、第三日……繼續下水庫去摸魚,直到第二年父親買回新的魚苗放入,水庫摸魚的活動才算暫且落幕。
夏季,清晨很涼快,如果起的夠早,路過水庫邊可以看到有幾條魚正在水邊吐泡泡,聽見腳步聲或者交談的聲音就馬上轉身溜進水里。好像是夏季下雨的時間,水庫邊上全是小蝦米,因為父母為人和善,想要撈小蝦米的都可以自己帶上工具去撈就是了。有了蝦米,夏季只有絲瓜、茄子、苦瓜的餐桌則能增加一點點肉味,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更需要各種營養補充。
山里水庫、魚塘養魚,最多的好像是草魚與鰱魚,雖然喜歡吃魚,其實并不會認魚,只是根據長輩們說的話留下丁點記憶,至于各種魚的口感更是不會分辨,那時只覺得我家能不花錢就吃上魚是一件幸福的事、驕傲的事。
我家房子旁邊有一個小魚塘,承包水庫的時候父親會在清理水庫前放幾條魚進魚塘,不承包后則會買幾條比鯽魚稍大的魚養著,如此,在有人來家里做客,或者我們想解饞的時候只需拿上帶長柄的撈網往魚塘里一撈就會有一條魚即將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仔細一回憶,我可以算是吃魚長大的。因為水庫幾乎承包了我兒時吃魚的記憶,如今每次回家都會找個時間坐在我家出來的路上的石頭上靜靜地望著水庫,雖然冬季的水庫只有一點點水,但還是能就著這點水找回些許曾經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