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媳婦兒看著,姨太太她們來我們府里這么久,媳婦兒都沒有帶她們出去逛逛,很是過意不去。趁著這次去伯府的機會,媳婦兒想帶她們?nèi)プ邉右幌隆_@不,姨太太知道陳家老太太過七十大壽,特地選了幾匹上好的料子過來。準備和我們府里的壽禮一起送過去。”大太太說到。
“是啊,老太太。我們太倉那個小地方,平時能見著個知府就是頂天了。這伯府是個什么樣子,我們做夢都想不到。這回,我就舔著臉,跟著老太太出去長長見識。等以后回去了,我也好跟我們那兒的官家媳婦兒們吹吹牛。咱可是跟著京城的精貴親戚,見過大世面的。”姨太太笑著說到。話語間很是有些討好。
不得不說,姨太太吹捧人的功夫真是爐火純青。鄭家在公候遍地的京城,頂多算個中人之家。姨太太張口閉口就說鄭家,是“京城里的精貴親戚”。這話說的,讓平時甚少有人追捧的鄭老太太,松了心弦。
“既然姨太太想去看看,跟著去就行了。壽禮就不用你出了,我們早已經(jīng)備下厚禮了。”老太太對著姨太太說到。語氣比剛才和緩了不少。
姨太太和大太太對視了一眼。
“母親,這次壽禮我們府里準備了一柄玉如意、一串迦楠念珠、兩匹福壽綿長宮綢,還有幾個姐兒們繡的荷包什么的。媳婦兒總覺得禮薄了些,想再置辦些精貴料子添上。可您也知道,這年下時節(jié),家家都在置辦年貨,一時竟找不到上好的料子。可巧,姨太太那里還有上用的妝緞蟒緞、上用的宮綢。媳婦兒就做主,把這些加到我們府里的禮單上了。想等年后,我們府里進了新料子,再還給姨太太。”大太太說著,將禮單遞給了老太太。
老太太打開大紅燙金禮單。看到賀禮的最后兩行有,上用的妝緞蟒緞兩匹、上用的宮綢兩匹的字樣。禮單最下方有“右通政鄭府恭賀”字樣。
“這禮送得不薄了。上用的蟒緞、宮綢外面有銀子都買不到的。老大媳婦,年后置辦好了料子,你可千萬記得將禮還給姨太太啊。”老太太囑咐到。
“啊,老太太這話就見外了。不就是幾匹料子嘛,不值得什么。什么還不還的。我們一家人,不要說兩家話。”姨太太說到。
“話是這么說。可這上用的料子不是一般的物件。我們鄭府怎能占你的東西。”老太太說著。
“老太太非要算得這么清,那我們娘弎在鄭府吃喝住行,哪一樣不花你們的銀子。我是不是也要還錢給你們?”姨太太笑呵呵得說到。
“好啦好啦,我看我們就別爭了。”五太太適時插進話來。“姨太太一番好意,母親收下就是。推拒了,反而傷了一家子和樂。”
五太太想了想,接著對著老太太說到:“馬上我們府里也要給各位主子置辦冬衣了。按例,我們府里的主子都是各置辦一套的。今年我們給姨太太一家三口,每人各置辦兩身衣裳。母親看怎么樣?”
五太太說完,老太太和姨太太都說好。大太太也笑笑,沒反對。
眾人說笑間,外頭有丫頭進來傳話。說是門房那邊車馬已經(jīng)備好了。眾人簇擁著老太太,一齊步行至正門外,上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