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抖落為她清理身體的工蟻,攔住那只小工蟻,奪走它銜著的卵,毫不留情地碾碎這尚未成型的生命。
這還不算完,她還跑到卵的母親面前,將前足踏在對方頭頂。
周圍的小工蟻惶恐地俯伏。
而作為被挑釁的對象,幼子慘遭屠戮的武則天,自然不會任由老對手囂張。
她驟然起身,甩開呂雉的前足,與她對視。
雙方的觸角快速而頻繁地接觸又分開,完全不同于最初結盟時的柔和,顯得粗放而無禮。
巢室內,氣氛凝重。
但這劍拔弩張的氣氛,根本影響不到婁宇半分。
這些蟻后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每次沖突都是象征性地撞幾下,然后一方服軟,勝者就踩在敗者身上,耀武揚威一番。
婁宇的鉆蜂小隊就拱衛在身旁,只要他想,立刻就能咬死所有的蟻后。
所以他并不在意這些弱者的爭斗。
他只是有一點不解,即使她們之間真的會有一個勝出,成為蟻群的主人,蟻巢中其他蟻后殘留的后代也會奉她為主。
那她們為什么會把殺害對方的后代,作為一種爭斗方式,并樂此不疲呢?
親緣關系難道也是蟻巢權爭的一部分?這和婁宇的知識不符,不過現在也由不得他多想。
不少工蟻已經在巢外與蜘蛛展開血戰,蜘蛛們一時半會應該攻不進來,婁宇也可以實施他的計劃了。
至于他的計劃是什么……
當然是跑路!
那群蜘蛛的數量簡直是鋪天蓋地,多的不像話。
更可怕的是,婁宇最近發現它們后方還有支援。
憑族群現在的實力,根本打不贏。
當然了,婁宇親自上場的話,說不定能贏。
畢竟這群蜘蛛現在的強度,和當初在月圓之夜時根本沒法比。
不過,但是,誰知道它們會不會突然變強,這是說不準的。
為穩妥起見,婁宇是堅決不會冒險的。
逃跑這件事,他早就計劃多時了。
他不但要逃,還要逃的漂亮,逃的出彩,逃的干凈利落、悄無聲息。
他要借助泥沼的能力,用地道逃走——只要把能力的作用范圍限定為一個長而窄的圓柱體,并且調整出一個小小的傾斜角度,液體化的泥土就會自然往下流淌。
當然了,通常情況下,這樣制造的地道,必然是向上傾斜的,地道越長就越接近地面。
而且地道規模取決于巢穴的容量,畢竟液化泥土總要有地方去才能流動。
但是,梁山泊位于山脊。
也就是說,只要他能力作用的距離足夠遠,把出口開在山坡上,那他就能讓這條地道終點向下傾斜。
這次吞噬了三千多蜘蛛靈魂,婁宇感覺他的能力有所增強,能控制的泥土的體積是之前的三倍,也就是三立方米。
如果開直徑一厘米左右的圓洞的話,婁宇能把洞口開在三萬多米以外……
當然,他試了以后發現,實際并沒有那么遠。
超過一定距離后,即使泥土的數量遠沒有達到上限,他的能力也無法影響到了。
他是在地面上試的,軟化一條直線上的泥土,由小鉆蜂確認終點后,飛上高空目測長度。
長度大概在八百草,換成米的話,婁宇放開膽子估計,也就是三五百吧。
這個長度已經綽綽有余了。
地道婁宇早已經挖好了,他把終點定在了靠近山腰的地方,并挖出了一個臨時巢穴。
就在剛才,儲存食物的蜜罐和“獅駝嶺產房”的蟻后,也已經在三十多個鉆蜂的護衛下,成功轉移過去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里的工蟻了,婁宇實在想不到有效的轉移方法,最終還是只能用老法子,信息素引誘法。
在外迎戰蜘蛛的都是年老工蟻,在蟻巢內的則是處于青壯年的優質蟻口。很符合這次大遷移的標準。
婁宇留了二十只鉆蜂在這里,讓他們盡全力釋放信息素,也不知道能吸引到多少工蟻。
至于幼蟲……
反正快冬天了,這些吃白食的暫時不要也可以。
何況有獅駝嶺產子大隊,來年春天很快就能補回來。
不過那枚吸收了三千多蜘蛛源體的卵,婁宇是一定要帶上的。
這是他精心打造的親骨肉,婁宇準備把他作為分身來養。
之前小鉆蜂一號的【虛化】只維持了一瞬間,讓婁宇有點后怕。
他覺得分身的強弱,和源體以及靈魂的強度有關系。作為他外出行動的分身,必須要足夠強才行,至少不能隨隨便便就死掉。
暫時還不清楚有什么辦法強化他本體以外的靈魂,所以源體是能多就多。
既然決定要走,婁宇便不再耽擱,他沒再理會武則天和呂雉的交鋒,發動【泥沼】軟化了他身后的洞壁。
滑落的泥土后,是一條狹窄而漫長的甬道。
這是為了防止被發現而做的掩飾,只要軟化洞口上方的泥土,在其落下的一瞬間撤銷能力,泥土就會硬化封住洞口,就像放下閘門一樣,十分方便。
等逃走時,婁宇也會留在最后。
當然不是為了英勇地殿后——他會在甬道內放下一層層“閘門”,封住這邊的洞口,以防止被人順藤摸瓜。
“嗯……堵上多長的距離比較好呢?考慮到之后被挖開的可能性,至少堵個三四米吧……”
婁宇最終沒有堵得那么嚴實,因為他打算過段時間回來看看這邊的情況。
地道另一邊的新家,位于山腰,靠近林地。
穩妥起見婁宇沒有一上來就突進林地深處,因為他相信那里會有比山脊上更復雜的生態,過于魯莽可能會小命不保。
現在,所有工蟻、蜜罐、蟻后都擠在一個小小的地下巢穴,需要在冬天來臨前擴建完成。
另外,婁宇打算立刻開一個獨立的分巢,專門飼養蟻后,就像之前的獅駝嶺一樣。
這一方面,是怕工蟻和蟻后發生沖突。
獅駝嶺蟻后和梁山工蟻畢竟來自不同的巢穴。
現在之所以沒有沖突,是因為小鉆蜂之前喂食和搬運卵幼時,常常在兩地往返,為雙方互換氣味,讓他們彼此有些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