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石硯,簡稱“思硯”或“思州硯”。
因硯材產于古思州治地(今岑鞏縣思陽鎮)而得名。
思州硯是岑鞏縣的特產,古時即馳名神州。
相傳于漢代前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內含有天然的金星礦石,故又稱“金星石硯”。
思州石硯是中國歷史上開發與利用較早的十大石硯(端硯、歙硯、澄泥硯、洮硯、紅絲石硯、苴卻硯、賀蘭硯、松花御硯、易水古硯)之一。有文人贊曰:“水石殊質,云滋露液,渾金璞玉,惜墨惜筆”。
當今的思硯保持了高超的傳統工藝,揉和當代藝術,造型奇巧而精細,結構復雜而嚴謹。
雕刻有“雙龍搶寶”、“單龍戲珠”、“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犀牛望月”、“喜鵲鬧梅”、“青松白鶴”、“松鼠偷葡萄”、“鯉魚躍龍門”、“龜硯”、“蛙硯”、“金魚硯”等60余種圖案,優美而古樸。
尤其是圖案中的動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寶奇珠以及日月星辰等都是用天然金星石制成。成品通體漆亮,光可鑒人,金星閃爍其間,如哈氣硯塘,則其云滋露液久久不收。
思州石硯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視為珍奇,備受喜歡。是我國“十大名硯”之一。晉朝“書圣”王羲之臺前擺的就是思州石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譽之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為御硯,是當地歷代官府進奉朝廷的珍貴貢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當年訪問我國時,曾向周總理求取思硯。
思硯的制作工序:一方石硯從打胚到制成硯臺須歷30道工序,費時20余天。其敲、琢、雕、刻全靠手上工夫,工序一道比一道艱難,稍有不慎便毀于一旦。思硯圖案設計精巧,結構復雜嚴謹,工藝考究,題材廣泛,無論是龍、鳳、麟、魚,或是人、物、山、水,飛禽走獸,都能濃縮其間。其圖案造型有:雙龍搶寶、單龍戲珠、雙鳳朝陽、龍鳳呈祥、九龍硯、金魚硯、荷葉硯、八卦硯、福壽硯、墀牛望月、喜鵲含梅、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上百種。
思硯不僅石色美觀,且質地優良。它通體墨黑發亮,光可鑒人,又堅實如玉,細膩如膚;硯上點點金星,圓如古錢、形如彎月,熒光閃爍,皎美絕侖。它具有工于發墨,貯水不干,耐磨不嶙,研汁如油,明亮生輝,惜筆惜墨等優點。在無水時,若哈氣于硯中,便自出露液,即可磨墨寫字,故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歡。
唐、宋時期,思州石硯在文人書齋中,受到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等書畫名人的鐘愛。后經過元、明兩代藝人的努力,制硯技藝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被明朝廷列為貢品。清朝康熙皇帝對思州石硯尤為贊賞,把它選作“御硯”收藏。
岑鞏有什么引人入勝的,當屬陳圓圓墓,龍鰲河畔馬家寨,因紀念馬寶,掩人耳目,保護吳三桂子孫得名。值得研究是“吳門聶氏”,大家自己運用腦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