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七年五月十六日,北京。
明孝宗下了午朝,在文華殿批閱奏折。
太虛道長紀明請求見駕,明孝宗即刻宣見他。
紀明捧著一個木盒,里面裝著汪德賢的首級。
“啟奏皇上,臣已奉旨將亂臣汪德賢——化名鏡平法師,斬首,并將其首級帶回,請皇上過目。”
懷恩接過木盒,放在龍案上,打開讓明孝宗看。
明孝宗看完十分滿意,下旨說:“汪德賢作惡多端,死有余辜。然而,朕不忍心見他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
找些能工巧匠,雕刻沉香木做他的身軀,與他的首級一并,以高僧之儀厚葬于西山吧?!?p> “臣遵旨?!?p> 明孝宗這樣做,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意圖是讓興王知道汪德賢已經死了。
不過,興王在同一時間,就已經從一個不速之客的口中得知了汪德賢的死訊。
這個不速之客就是鐵血紅魔牛一碧。
她從永昌城長途跋涉,馬不停蹄地來到北京。
這是她第一次進京,對于她來說,這里的一切都充滿新鮮感,但是她沒有半點好奇的心思。
祖師爺死了,可主公還在,大業還要繼續。當務之急是把九龍寶盒呈給主公。
她喬裝改扮成丫環模樣,提著個籃子來到興王府門前,低著頭往里闖。
六個門衛把她攔住。其中一個喝問:“干什么的?”
“奴婢是府里新來的丫環,叫牛一碧,奉興王殿下之命到青云寺鏡平法師處取了一個寶盒回來,要當面呈給殿下。”
“什么?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不信你去問殿下。若耽誤了殿下的事情,你擔當不起?!?p> 門衛從沒見過牛一碧,不敢相信她的話,但她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又不敢完全不信,只好硬著頭皮進去稟告興王。
興王一聽到鏡平法師和牛一碧的名字,便命門衛帶她進來。
牛一碧一見興王,馬上跪倒在地,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興王屏退左右人員,扶牛一碧起來,賜座予她。
牛一碧把經過一五一十地稟報興王。
興王聽完,心中疑惑,問牛一碧:“他們斬得了你們的首領,卻讓九龍寶盒落入你們的手中,這事情聽來著實蹊蹺。
到底是誰殺了汪德賢?是不是錦衣衛?”
“在場的人通通被殺,難以追查。但依末將之見,殺祖師爺的,應當是另有其人,不是錦衣衛?!?p> “何以見得?”
“我和錦衣衛交過手,鎮撫使葛睿職位最高,也無疑是他們當中武功最強的,但比我還稍弱,在敕勒川化鹿原被我砍傷。
祖師爺身邊的護衛都是黑巾軍中的高手,祖師爺本人的武功也相當了得。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我的武功,也殺不了祖師爺。因此,錦衣衛沒有這個能力。
據末將所知,當時在永昌城中,武功比末將高的只有紫霞門的妖女。估計是她殺了祖師爺?!?p> “好,只要不是錦衣衛殺的就好。但是紫霞門的人如此厲害,他們既然有本事從大內案牘庫取九龍寶盒出來,從北京經過萬水千山帶到永昌,又怎么會臨了卻保不住呢?”
“紫霞門真正厲害的只此一個,其余的一般般。且當時是三方混戰,妖女無暇兼顧。”
“好,這樣就好。九龍寶盒呢?呈上來?!?p> 牛一碧掀開籃子上的花布,取出一個貼著封條的首飾盒,雙膝下跪,神情莊重地高舉過頭呈給興王。
興王一看見這只花花綠綠、做工粗糙的首飾盒和連封印都沒蓋的封條,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從頭涼到腳。
“這是什么東西?”
“主公,這是九龍寶盒。”
“你打開它看看。別再叫孤王做主公,叫王爺或者殿下?!?p> 牛一碧撕開封條,打開盒子,只見里面裝滿了破布和爛紙。
她把破布爛紙倒出來,拍了幾下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她拍得裂開了一道口子。
她知道自己上當了,呆呆地跪在那里不知所措。
興王冷笑說:“好了,不用難過了。就算是真的也沒用,事情照樣做不成。
汪德賢都死了,你就別再信他那些鬼話了,他自己就不是那塊料,你們也不是。
瞎折騰!
孤王賞你五百兩銀子,你返鄉過些安穩日子,別再到處亂跑了吧?!?p> “主公,臣不要銀子。”
“叫王爺!”
“……”
牛一碧想叫王爺,叫不出口。
“連銀子都不要,你比汪德賢還瘋!你走吧,別再來了,也別打孤王的名號做任何事情。
你們是汪德賢的人,孤王與你們無關?!?p> 牛一碧踏出興王府,感到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從。
自從加入黑巾軍,她成了將軍。如今祖師爺沒了,主公也不再是主公了,自己還是牛將軍嗎?
她決定去祖師爺的地方看看。
她來到青云寺,這里正在隆重舉行超度鏡平法師的法事。
她看了一會,有一種虛幻和荒誕感。
她轉身離開,騎馬下山,向西奔馳。
所謂大業已是黃粱一夢,她現在要為自己做一件事情——報仇。
她要再去涼州和永昌,查明自己是怎樣被耍的,殺了耍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