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末三國傳奇

第九十八章 趙云拒婚

漢末三國傳奇 背砍刀詩人 3606 2020-10-29 06:42:49

  卻說周瑜死于西征途中,吳主舉全國之力舉喪,早有益州派于江東探馬得知,飛馳成都,報與益州牧劉璋。劉璋聞說周瑜既死,由是心中大定,便不復以江東為念,愈加縱情聲色,以為天下太平。部下百官亦上行下效,法度綱紀頹敗廢弛,對下重利盤剝,全州之民面有菜色。巴東之地流民不堪蜀主盤剝,由是紛紛涌入夷陵,大多投靠東吳。大將甘寧當時鎮守夷陵,一邊收撫益州流民,一邊即將此事上報魯肅,請都督上勸主公孫權,借機發兵攻取蜀地。孫權覽魯肅奏表,心為之動,但思西進益州需過荊州,便使人致書劉備,問其意見如何。

  劉備見孫權來問取川之事,嚇了一跳,暗道:“人言英雄所見略同,果不其然。”因孔明早對自己說過,并已有取川打算,便回書孫權,假意說道:“備與劉璋同為劉氏皇族后裔宗親,均望借先人英靈以匡救漢室。今劉璋得罪將軍,前番欲使公瑾攻之,某聞之心內已驚懼不安。但因大軍已發,使某不敢復有他議,恐惹公瑾不快;若其以南郡刺史之名來討荊州,則某無棲身之地矣。公瑾固執攻蜀之計,不幸殞喪于半途,此亦天意不從其愿,無可置疑。當此之后,某不敢再聞攻蜀之語,望君侯寬恕劉璋之過,令其自醒。若此請不得君侯允諾,某當披發歸隱山林。”孫權見劉備書中如此請求,以為是其真意,便罷攻蜀之議。

  自此十余日后,孔明自荊南四郡回至荊州。玄德接入府衙,施禮已畢,孔明便問:“龐士元軍師何在,近日可無恙否?”玄德聽到此問,猛然醒悟道:“那龐統原來是沖著軍師來的?某卻不知。此人來時只說求官,未提先生之名,某即以常人待之,使其赴耒陽縣宰之職。近聞在任上十余日不理縣政,好酒廢事,吏役皆怨。”孔明笑道:“龐士元號稱鳳雛,與伏龍徐元直齊名,胸中之學勝我十倍。某往柴桑吊喪時,好不容易將其覓到,這才命其智辭孫仲謀,來荊州相助主公,豈可以百里之才任之。龐士元來時,未曾出示薦書給主公耶?”

  玄德奇道:“某令其去做縣宰時,他欣然而去,并未出示先生薦書。”孔明笑道:“大賢使處小任,往往任酒隱智,倦于視事。他欣然赴任,亦是觀主公用人氣度,故意如此。”玄德聽了,面紅耳赤,急令三弟張飛,往耒陽縣敬請龐統到荊州。次日張飛引龐統來見,玄德率先下階相迎,連連請罪。龐統還禮不迭,見孔明在旁,這才拿出孔明及魯肅所薦之書。兩封書中之意,均言鳳雛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道:“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現伏龍雖在曹營,鳳雛歸我,則漢室可興矣。”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

  春秋交替,時光荏苒。這一日劉備與孔明、龐統在江陵衙中閑談,忽地想起一事,便問龐統道:“先生即曾任周瑜之功曹,應盡知其來往文書。聞說某前番到南徐就親之時,周瑜曾密書與孫權,讓仲謀扣留我于江東,不使放回。是否果有此事?先生可如實告我,不必隱瞞。”龐統即刻答道:“確有此事。非但公瑾,呂子衡也曾如此上言,奈孫權未聽。”劉備失驚,慨然嘆息道:“當時我有求于孫權,故不得不往。不料竟險些落到周瑜手中!可謂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若非孔明提前設計,令子龍求魯子敬向孫權極力陳說利害,恐某今日已為江東所害。如今想來,某過江就親是謂險棋,并非萬全之計。”正閑話之間,忽報趙云派人自桂陽來書,言原降將太守趙范掛印逃走,不知所蹤。劉備觀罷將書遞與孔明、龐統,贊嘆道:“子龍果有先見之明,也虧得孔明奪了他兵馬之權,才不致有舉城反叛之失。”

  龐統不明其指,便問何故。劉備道:“赤壁戰后,當南郡之戰正酣,某表薦公子劉琦任荊州刺史,孔明率子龍輔其南征荊州四郡。我軍到處,似秋風掃落葉一般,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都望風而降。孔明令子龍取代趙范任桂陽太守,趙范有寡嫂樊氏,國色天香之姿,趙范為討好子龍,即以同姓同宗為由拜子龍為兄,并請將樊氏改嫁趙云。子龍力辭不從,說即與趙范同姓同宗,納兄遺孀似乎不妥。孔明軍師聞知此事,便問子龍如此美貌女子世所罕有,何不順水推舟納之?趙云卻答說那趙范被迫投降,其心并不可測,此后若是反了,某既為親屬,則必受連累。即便主公與軍師不懲罰于我,某心何安!天下好女子不少,我何必非此女不娶?最終拒之。如今趙范果如子龍所料,叛逃而走。以此觀之,趙云是個真男子也。”言罷,三人皆大笑。書中暗表,劉備只知趙云不為女色所動,卻不知就里實情。其實子龍一直惦念師妹貂蟬,這才視世間女子皆如庸脂俗粉。

  且說江東大舉為周瑜發喪,豈無許昌細作得知?當即先急報到襄陽,說江東及荊州之事。曹仁聞之大喜,即具表申報許都。曹操覽其表道:“今周瑜死于巴丘,江東之主孫權令魯肅代行大都督職權;鳳雛龐統投了劉備,與軍師諸葛亮共贊軍機,招兵買馬,積草屯糧。臣觀其志不小,早晚欲連結東吳,興兵北伐。請丞相預為之備,不如趁此南征,以報前番赤壁之恨。”曹操覽奏驚喜不置,遂聚眾謀士商議,欲意再次南征。荀攸獻計道:“如今周瑜新死,魯肅初掌兵權。那魯肅非是孫氏故吏,不為張昭所容,江東三軍亦不心服,皆懷狐疑之際。我可兵出合肥先取孫權,再以得勝之兵次攻劉備。”徐庶即從座起,說道:“不可。我若遠征,恐韓遂聞之,率兵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之時,便因軍中有訛言,謠傳西涼入寇之事,丞相方令某與臧霸前去潼關布防。其實那韓遂當時果有兵進中原之意,因見我增兵防范,這才息了念頭。西北不寧,不可先征東南,前車之鑒,望明公思之。”曹操聞言道:“元直之論的確,前致赤壁之敗,便因某顧慮西涼,心思不凝。今若大舉征南,西北不可不防。”

  荀攸卻知徐庶阻止南征,是為其故主劉備著想,但因無實據,當下也不點破,又獻一計道:“即如此說,某又有一計。以愚所見,不若以天子明詔,加馬超為涼州牧,令其擒韓遂以獻朝廷,事成則以韓遂所部軍馬及封地均賜予馬超;又加其父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卻以此為由誘入京師拘之,并使馬騰致書馬超。則馬超因其父在于我手,必全力以攻韓遂。馬超及韓遂兩個,無論哪個被除,則我南征無患矣。”徐庶看了荀攸一眼,拱手贊道:“子遠高見,庶不及也。”便不復言語,暗道:“曹營人才濟濟,程昱多勇,荀攸多謀。此子往往臨事而出奇計,極不好斗。但觀其面色,恐不久于人世矣,皆殫精竭慮之報耳。”列位看官!伏龍先生眼光何其毒辣?竟于此時已看出荀攸精于智謀,用腦過度,必將不久人世。

  荀攸雖為軍師祭酒,但起初之時因有郭嘉、叔父荀彧皆在軍中,其隨軍贊畫不多。但每出一計,則必有中,故深為曹操敬愛。當冀州平定,郭嘉已死,荀彧又常留守許都,此后荀攸便為曹操首席謀臣。為此曹操上奏獻帝為荀攸請爵:“軍師荀攸,自起兵討董卓始輔佐臣下,無次出兵不曾跟隨,前后多次謀算,均以奇計勝敵,殊堪嘉獎。”獻帝覽奏,便封荀攸為陵樹亭侯。赤壁大戰之前,曹操便曾當眾夸贊荀氏叔侄道:“忠而善于謀,為孤安撫內外者,荀文若也,公達則次之。”遂增其邑至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掌管刑罰之責。荀攸多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隨曹操征戰,常常運籌帷幄,很少有人知其所議。曹操每贊其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己長不夸己功,其智別人可及,其愚別人卻不可及,即使顏子、寧武不如。荀攸曾經生病,曹操令世子曹丕前去慰問,世子竟直至內室,在其床下禮拜,所受曹氏尊敬如此。荀攸前后所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好友鐘繇知道,而鐘繇整理未全而死,故后世對荀攸奇策不得而知。列位看官記住:自本次聚議兩年之后,荀攸再從曹操南征孫權,果然死于途中,應了徐庶今日之斷。此乃后話,在此表過。

  卻說曹操聽罷荀攸之計大喜,說道:“公達真知我者。”便要下令。忽有一人自班中向前,叫道:“丞相且慢,臣以為此計不可。”眾人看時,卻是丞相倉曹屬高柔,字文惠。曹操即問道:“高文惠有何高見?”高柔道:“以離間之計令馬超與韓遂相攻,看似妙策,但此事危險至極。若西涼有能者將此計看破,則韓、馬必聯合以向關中,則西北亂矣。為今之計,可先以高官厚祿,以結西涼諸將之心,安定三輔,三輔茍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

  因有荀攸之策先入為主,曹操遂不聽高柔之諫,即日遣人赍詔,至鄴城來召馬騰,說要使其為前鋒大將,率軍南征。馬騰奉詔,不疑有他,即欲率次子馬休、三子馬鐵進京見駕,留侄子馬岱在鄴城府宅,管帶五百親兵。馬岱多智,攔馬而諫:“以侄兒觀之,此非天子要召叔父,必是曹操之意。那曹操心懷叵測,圖謀我西涼已久,叔父若往,恐遭其害。不如趁其諸將都在許都,鄴城并無大將鎮守,我父子叔侄憑著手中這四桿槍,五百軍馬,以出城圍獵為名,殺回西涼去罷。”馬騰聞言不從道:“我即為漢臣,天子有詔不遵,即為反叛,必授曹操以伐我西涼之口實。現有你長兄馬超統十萬羌兵保守西涼,又有韓遂相助,其能就敢加害于我?然為防萬一有變,你在鄴城可及時遣人往返許都打探動靜,若我一旦遭遇不測,那曹操帳下猛將如云,你不可妄自送了性命,應立時帶這五百親兵速返西涼,與你兄馬超聯合荊州劉備,兩路夾擊許都,除了曹操,與我報仇。切記,切記。”馬岱兀自放心不下,但拗不過叔父,只得應諾。帶兵送出三十里而回,派出連環哨探布于沿途,按下不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罗田县| 日喀则市| 仁布县| 宁南县| 郧西县| 龙海市| 福泉市| 上思县| 西乌珠穆沁旗| 会理县| 阳原县| 乐山市| 巴林右旗| 盐源县| 太保市| 蕉岭县| 延庆县| 颍上县| 普宁市| 辰溪县| 白银市| 嵩明县| 凌海市| 龙海市| 四平市| 石家庄市| 抚宁县| 嫩江县| 郑州市| 宜昌市| 双峰县| 长春市| 奈曼旗| 平顺县| 卢龙县| 新津县| 云南省| 彝良县| 玉山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