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末三國傳奇

第九十七章 臥龍吊喪

漢末三國傳奇 背砍刀詩人 3313 2020-10-29 06:36:23

  按下江東君臣為周郎治喪,卻說孔明久等東吳大軍不至,心中疑惑不已。這一日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又自袖占了一課,乃頓足失驚道:“噫!公瑾死矣,我可奈何!”當下一夜無眠,至曉將兇信告于劉備,一面淚流不止。玄德使人往江東探之,回報周瑜果然死于巴丘,吳主正在吳郡為其治喪。便在此時,魯肅使者亦至,呈上其親筆書信。玄德覽書嘆道:“周瑜既死,江東棟梁折矣。我兩家既然結盟,禮當前往吊喪,是軍師親去,還是我去?”孔明道:“你是荊州之主,不可輕動,還是我去。某料江東代周瑜領兵者,必是魯肅。我來日若取西川,尚靠魯肅牽制曹操,此去也需當面計議。另有鳳雛先生被困江東不知何在,某亦欲尋來,好與主公共同統兵入川。”玄德聽他如此說,便不敢攔阻。孔明乃與趙云引五百軍,具祭禮前往江東吊喪。于路探得孫權已令魯肅為奮武校尉,果然接替周瑜,統領江東三軍。另有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奉邑四縣,亦全都轉歸魯肅所有。孔明因聞周瑜靈柩已至于柴桑,遂不去南徐,先來柴桑吊喪,并會三軍大都督魯肅,商議大事。

  復說魯肅接任都督之后,正欲移兵下駐陸口,尚未成行。因魯肅威望恩義行于眾將,部屬又劇增萬余人,孫權聞之大慰,又命其為漢昌太守、偏將軍,數日三遷其職。當下魯肅聞孔明至,率眾以禮迎接。孔明教設祭物于靈前,親自奠酒,跪于地下,讀祭文已畢,伏地大哭,淚如涌泉,竟至目中出血,哀慟不已。江東眾將見此,相互交耳私語道:“我等朝夕與周都督相處,反不如孔明外人一面之交!人言知音難求,今日始信有之。”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道:“孔明自是多情,公瑾亦嘆緣淺。天妒英才,公瑾死后,孔明再無知音,可稱寂寞。”自此江東諸將自魯肅以下,皆敬孔明。魯肅待孔明祭畢止悲,便于大帳設宴相待,再固前盟,商定共同抗曹大計。當時宴罷,孔明含悲辭回,魯肅率江東諸將送出營外十里方回。諸葛亮到江邊方欲下船,只見一人道袍竹冠,皂絳素履,正在渡口相候。孔明趨步上前,見是好友兼同門師弟龐統,不由大喜,急攜手登舟,屏退左右入艙密議。

  孔明攜龐統登船,進入船艙問道:“前番劉備三顧茅廬前來拜我,指天立誓,要復興漢室,某方立意出山,圖謀大事。當時便請史子眇道長與令叔龐德公,前來江東尋你北還。賢弟因何至今滯留于此,難道你沒有見到他們么?”龐統搖頭嘆道:“臣當初謹奉殿下密令過江,就此浪跡三吳,復因避戰亂居于深山,實不曾見到舍叔。直到公瑾使人相請出山,臣愛其才學雅致,又需謀生,方屈就帳下書記,直至今日。今聞殿下前來吊喪,故至江邊希圖一會。”說罷大哭。孔明乃留書一封與龐統道:“我若今日載你還荊州,便失信孫權,為天下所笑。某料孫仲謀因周瑜新喪,心智大亂,卿若語觸其怒,其必逐之不用,彼時即可前來荊州共扶玄德。我已遣孟公威和石廣元入川,游說劉璋部下法正、張松、孟達諸人,使其請玄德領兵入川,以抵漢中張魯。屆時我需鎮守荊襄不能擅離,卿若隨玄德入川,則大事成矣。取西川大任非足下莫屬,兄休負我心!”龐統當即允諾而別,孔明自回荊州。

  龐統上岸回至大營,因而求見都督魯肅,說周瑜都督即亡,自己留此無用,便求致仕回鄉。魯肅知其大才,且亦聞其便是傳說中之鳳雛先生,如何肯放他去?遂親自引龐統至南徐,漏夜面見主公孫權,推薦重用。及至吳主府外,天已昏黑,魯肅請龐統在門廳稍候,自己先入見主公。孫權驚問:“子敬不在柴桑練兵,來此何事?”魯肅道:“公瑾新亡,我江東急需賢才,助主公重振國威,終成王霸大業。某舉一個治國之才,乃是襄陽人,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于管、樂,樞機可并于孫、吳。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因扶公瑾靈柩而歸,現在江東,主公何不重用!”

  孫權尚在公瑾之死悲痛之中,并未留心聽魯肅所言,只聽到甚么推薦大才,便心不在焉道:“這位甚么鳳雛先生今既在此,可即請來相見。”于是魯肅請龐統入見孫權。孫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問答數語,卻是一個問的無心少慮,一個答的不知所云。孫權好不耐煩,便令魯肅送客,既魯肅自己也要速回柴桑,以防曹軍乘喪來攻。龐統向孫權一揖,轉身自下廳堂去了。魯肅留下未走,便問孫權道:“襄陽水鏡先生曾云,伏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今伏龍徐庶已歸曹操,主公何不重用鳳雛龐士元?”孫權道:“那都是水鏡為其門下弟子自夸之語,豈能輕信?這龐士元乃一狂士耳,我誓不用之。”

  魯肅知道再勸無用,只得出來,問龐統道:“雖然吳侯不肯用公,足下抱匡濟之才,何往不利?可實對我魯肅說,將欲何往?”龐統故意道:“即江東不留,某欲投許都,與老友徐元直共事曹丞相。”魯肅失驚道:“不可!那伏龍先生因老母為曹操所擒,才不得不去,其心實在劉皇叔處也。公去許都,則是明珠暗投,元直也必不喜。我即寫一封薦書,公可持往荊州投劉皇叔,他求賢若渴,必然重用足下。”龐統笑道:“我實欲往投玄德,前言相戲耳。”魯肅道:“公往輔玄德,必令孫、劉兩家無相攻擊,同力破曹!”龐統道:“此也是某平生之素志,敢不從命。”乃求得魯肅薦書,與軍中好友作別,便要過江。

  陸績、顧劭、全琮等東吳名士,皆與龐統素有往來,聞其欲去,遂齊至昌門設宴為其餞行。其實欲得龐統高評,好以此炫耀于人也。列位看官,你道為何?原來這龐統與其師水鏡先生一般,向以善觀天下之人聞名,若得其贊,勝于華袞。龐統幼時為人樸實,且因貌丑,表面看去并不聰明,故為世人所棄。時有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人清雅且擅識人,龐統二十歲時便專程前去拜見。當時司馬徽于桑樹之上采葉,而龐統坐于樹下,倆人相談自晝至夜,龐統滔滔不絕,毫無倦意。司馬徽不由大為驚異,便說南州士子,無人可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評語,龐統大名方漸為人知。其叔父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徐庶為“伏龍”,又說“伏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之名至此大顯,天下士林無人不知。

  龐統為周瑜帳下功曹,喜評當世人物,以培養他人名聲。凡被龐統評者,評語往往超過該人才能。有人問其因何如此,龐統答道:“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漸衰,善少惡眾。我予人以善評,是欲興此風以助正道耳。故揚善以改世風,若非如此,則善人絕矣。”問者鼓掌稱善,對外宣揚龐統此語,于是世人皆以得鳳雛之評為榮。此時聞說鳳雛欲去,江東名士故爭相來送,求其評語。龐統亦知陸績等人之意,于是在席間逐個點評道:“我觀在座諸公,皆非常人。陸績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劭可謂駑牛,能負重遠行。全琮好施慕名,卻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足,但亦一時佳人。”眾人聞言大笑,皆以為所評甚為得體。

  顧劭聞說龐統將自己比為駑牛,心下頗有不服,因仗三分酒興即問:“先生既善于知人,且論與某相比,孰長孰短?”眾人都側耳靜聽。龐統說道:“論陶冶世俗分析人物,我不如公;但若論王霸之馀策,覽倚仗之要害,某似有一日之長。”顧劭聞言遍體汗出,由衷嘆服,遂與陸績、全琮舉杯向龐統敬酒,齊聲說道:“若當來日天下太平之時,望與先生便如今日把酒臨風,一起品評四海名士。”于是皆與龐統傾心結拜,定交而還。當夜月朗星稀,龐統待眾人走后,乘著酒興登舟,便令舟子開船。不料那舟子也是個趣人,竟問龐統道:“先生適才所評,某已全部聽在耳中,一字不落。但若依先生之言,陸績比顧劭其才更高么?”龐統斜眼看著舟子,微微笑道:“你會錯了意也。那駑馬雖然精良,乘坐者無非一人而已。駑牛雖緩,即便日走三十余里,但所負載者眾,豈只一人哉?”舟者大悟,拜揖受教。

  閑言少敘,書歸正本。且說鳳雛先生龐統過江,徑往荊州來見劉備。此時孔明已去按察荊南四郡,未在江陵。龐統令門吏傳報,只說江南龐統來投;卻不報鳳雛道號,亦不提有孔明先生薦書。玄德一時想不起龐統為誰,便教請入相見。龐統見了玄德,長揖不拜,佯佯說道:“江南龐統,久聞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又不提己是襄陽人,更不出示孔明及子敬薦書。玄德見龐統貌陋,心中已有幾分不悅,又見其疏狂無禮,便要發怒。忽然想起孟嘗君養士之風,遂道:“如今荊楚稍定,百官俱備,苦無閑職。此去東北有一縣名耒陽縣,便委屈明公往任縣宰,如后有缺卻當重用。”龐統見孔明不在,不是爭論顯能之時,遂故作欣然領命而去。到于耒陽縣任上,卻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專等孔明自荊南回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如皋市| SHOW| 罗甸县| 靖安县| 会泽县| 大城县| 崇阳县| 印江| 通辽市| 滨州市| 临沭县| 政和县| 马尔康县| 女性| 乌拉特前旗| 丰都县| 湘乡市| 乌兰察布市| 霍林郭勒市| 江西省| 兴国县| 安龙县| 雅安市| 靖宇县| 安康市| 大荔县| 衡阳县| 温州市| 页游| 新乡县| 阿尔山市| 潞城市| 蓬溪县| 和龙市| 平江县| 南江县| 柘荣县| 乌什县| 兖州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