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末三國傳奇

第二十九章 洛陽兵亂

漢末三國傳奇 背砍刀詩人 4137 2020-09-24 07:03:43

  且說西涼軍被呂布戰敗,諸將皆慌,唯見賈詡不慌不忙,當場獻策,讓李傕和郭汜效彭越撓楚之法,來日出戰時鳴金進兵,擂鼓收兵,以此拖住呂布,只管糾纏,卻不與其正面交鋒。暗地卻讓張濟、樊稠分兵兩路,偷偷拔營,從間道徑取長安。那李傕和郭汜卻與呂布一樣,俱都是一勇之夫,省得甚么兵法計策?見賈詡說得頭頭是道,于是便照其計而行。按下李傕和郭汜預備來日誘戰呂布,只說張濟、樊稠連夜起營,引兵繞小道而行,直至長安城下,將城池重重圍定,張濟佯作攻城,樊稠卻在呂布來路設下埋伏,只等他入套。長安受困,王允自然大慌,急忙遣人出城去召呂布,回兵退敵保駕。呂布正被李傕、郭汜的游擊戰法鬧得頭昏腦漲,精疲力盡,聞報無心戀戰,遂撤兵回保長安。李傕、郭汜見狀隨即鳴金,率領大軍隨后殺來。呂布行至長安城外,果中樊稠埋伏,張濟亦撤圍城之兵,前來合圍。呂布大敗,仗著馬快戟重殺透重圍奔至城下,王允急令開門放入,卻已折兵近半,士氣低落。

  呂布兵退入城,賈詡并不與他喘息之機,隨即慫恿李傕等緊追而至,將十萬精兵重重圍定京都長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分別圍住四門,日夜攻打,聲稱只殺王允與董太師報仇雪恨,與其余百官無干。呂布雖然勇猛,架不住西涼軍多將廣,四面應付不迭。又出戰多次與戰不利,只得命令扯起吊橋,緊守城門,以待勤王兵至。這一日,忽聞西門炮鼓連天,人報城外張濟軍中有一個少年將軍,專門搦戰溫侯呂布,且令五十個大嗓門軍士,齊聲罵戰,出言不遜。呂布大怒,遂命大開西門,騎赤兔馬,挺方天戟,率一千兵突出城來。

  千名軍士出得城門,過了吊橋,呂布令將陣勢列開,穩住陣角。呂布挺戟坐在赤兔馬上,凝目向對面陣中看時,見彼陣前為首兩騎,上首便是張濟,下首一個青年將軍,胯下白馬,掌中虎頭金槍,素袍銀甲,五彩戰靴,殺氣騰騰,百步威風,卻不認識究是何人。呂布縱馬上前,來至兩軍之中,將戟尖向對面一指,罵道:“不知死的囚徒!你那主人董卓已死,爾等皆是無首之鬼,不思自首悔過,尚敢在此耀武揚威!你家溫侯在此,哪個過來交戰?”早見那白馬銀槍將軍縱馬上前,罵道:“甚么我家主人,難道不是你的義父?你這一身富貴,到底來自何人?某聞你兩次弒父,今從陜西來此,會的便是你這背主忘恩之賊!”呂布被罵到痛處,直氣得兩個鼻孔冒煙,喝道:“賊奴,報上名來再戰!”那員小將冷笑道:“也罷,便讓你死個明白。某乃驃騎將軍張濟之侄張繡,人稱北地槍王者是也!廢話少說,著某的槍罷!”話猶未了,一招鳳凰點頭,將金槍舞動,已有三個槍尖直到至呂布面前,主刺哽嗓,捎掛兩肩。張繡這桿金槍有個名目,喚作“百鳥朝凰槍”,呂布卻是不識。

  書中暗表,這張繡本是驃騎將軍張濟之侄,因自幼過繼于張濟,便即父子相稱。曾受河西武術名家童淵親手指教,槍法如神,與益州大將張任是同門師兄弟。張繡學藝既成,便隨同張濟效力于董卓麾下,東戰西征,從無敗績。因其槍法在西涼一帶沒有敵手,軍中諸將送其美稱,號為“北地槍王”,與名將馬騰之子錦衣馬超齊名。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麹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繡當時為縣吏,與劉雋交好,于是苦尋機會,單槍匹馬闖進府衙,當眾刺殺了麹勝,割其首級而出。衙中軍士來趕,被張繡反復沖殺,又引弓射殺數人,其余人便不敢再追,逃回府衙閉門不出。經過此事,張繡聲望雀起,本郡之人都認為張繡義氣參天,無不愿從其游。于是張繡招合少年數百人為私人部曲,編于從父張濟軍中,自己亦因此而成為本地豪杰。此次張繡本來與牛輔共守陜西,因被張濟以書招致,使其來戰呂布。

  話休敘煩,書歸正本。且說呂布見張繡竟敢小視自己,不由大怒,即催坐下赤兔寶馬,挺戟應戰。兩邊催鼓,搖旗吶喊,分別為主將助威,直戰了四十余合,難分勝負。呂布心中暗暗稱奇道:“某聽師父左慈仙長說過,我這一桿畫戟,學成后便天下無對。只有河西童淵,其槍法學自昆侖王母一派,可與我兵家門武藝匹敵。觀此張繡槍法,莫非是出自昆侖一派?”想罷戟法加緊,二馬盤旋,又戰二十回合,各自精神倍長,兩邊諸將都看得發呆。二人正然酣戰之間,忽聽鼓聲震天,喊聲大起,西涼軍東南北門三路兵馬殺來,合擊呂布之軍。原來是賈詡在李傕營中,聽聞西門外呂布出戰張繡,以為機不可失,故使李傕傳令三門,一起殺奔西門。呂布縱有三頭六臂,如何抵敵得住,只得回馬,將畫戟向空中高舉代替軍令,命全軍退入城內,將城門緊閉。李傕大驅西涼精騎追至吊橋邊上,城上亂箭如雨射下,將士登時死傷累累。李傕急命停止攻城,勒兵回營,再作計較。經此一戰,張繡一舉成名,北地槍王之號無人不知。李傕大喜,納賈詡之諫,敘論軍功,將張繡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呂布本來不敵西涼諸將,見又添了張繡這個勁敵,更是志氣喪盡。無可奈何之際,便是督兵守城,也漸漸懈怠了。長安城中卻有董卓余黨李蒙、王方,見此機會難得,于是趁夜將密書射出城外,與李傕約為內應,次日三更打開城門,偷獻長安。李傕大喜,通報郭汜、張濟、樊稠等三將,到約定之期聚于城下。三更將到,只聽城內喊聲突起,城頭火光大盛,城門打開,吊橋放下。隨著一聲號炮,四路西涼軍一齊擁入。呂布在南城門口左沖右突,見敵兵如潮水一般,自己攔擋不住,只得引數百騎奔向皇宮,在青鎖門停住,連家眷也顧不得,只招呼王允一同逃走。王允立在城樓之上斷然拒絕,對呂布說道:“若天子祖先有靈,能賜福社稷,我即心滿意足。如若不能,便以死報效朝廷可也。國家遭難,棄皇上自顧逃命,我不忍為。你可去投河北袁紹,鼓勵關東豪杰,要念及列祖厚恩,共赴國難君危。”說完便扶獻帝逃至南宮掖門城樓,自仗劍護持。呂布無法可想,只得舍了家眷出城。出了東門,本欲去投袁紹,但見北面西涼兵多,只得向東南殺出,至淮南往投袁術。因為張繡正在西門攻打,東城之外并無大將,西涼兵知道呂布英勇,不敢追擊,只得放他去了。

  城門既陷,李傕等人引兵攻入長安,縱兵擄掠,到處放火。西涼兵趁機搶劫富戶,奸淫婦幼,大開殺戒,京城吏民由此死者萬余人,尸積滿道,終日號哭之聲不絕于耳。所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滿朝公卿遭難,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均被亂軍所殺,府中積蓄亦被搶掠一空。賈詡急請李傕下令止殺止搶,卻是收效甚微。李傕等諸將擁兵至南宮掖門,見到獻帝和司徒王允,在賈詡勸告下倒也肯下馬,參拜天子,以禮相見。獻帝問諸將意欲何為,李傕卻不再提為董太師報仇之事,只是聲言討取封爵,方可退兵。獻帝火燒眉毛且顧眼前,只得依其所求,當即在揚武樓上宣詔,敕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張濟為驃騎將軍,其余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此時兵臨宮門刀刃加頸,王允手中無兵,無力阻止,只得聽任天子照單封賞。

  加封已畢,李傕又請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獻帝無奈,亦只好詔準,將三人殺了。賈詡想起好友蔡邕之死,又請必殺王允,為蔡中郎報仇雪恨。李傕本來不欲如此,但想此后還要多靠賈詡出謀劃策,迫不得已,于是下令絞殺司徒王允及其妻子。賈詡猶然不肯罷休,終將王允盡滅滿門。可嘆!王允以連環奇計為國除害,本來功莫大焉,舉國稱頌;但因一時不忍,屈殺了天下書膽蔡邕,自己反遭滅門之禍,終年五十六歲。若不是因為屈殺蔡邕,惹惱了賈詡,又怎會有李傕、郭汜之禍?需知李、郭兵禍將故漢舊臣殺戮一空,遠遠深于董卓把攬朝政之害,實為漢室衰亡之源。獻帝見殺了王允,深為嘆息流涕,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李傕得志,與眾人議論,若無賈詡之功,我等焉能有今日富貴?眾將皆深以為然,便議欲封賈詡為侯。賈詡力辭道:“保命之計,何談功勞?且使京城涂炭,實乃大罪,死且有余,豈敢再論功受爵?”堅決不受。李傕于是改拜賈詡為尚書,不容其再辭。此后不久,賈詡生母去世,便欲辭官回鄉守制,朝廷不允,拜為光祿大夫。

  如此過了年余,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權,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興兵打斗,長安官民不勝其苦。賈詡每次都以國之大體責之,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勉強得過,于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興平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廝殺。張濟見此,遂領本部兵馬還屯弘農,遠離長安,其后欲自立于諸侯,于是發兵攻打宛城,卻在攻城時為流矢所中,不治而死。張繡大哭不止,拼力打破宛城,破城后盡殺守軍,并以諸侯之禮為從父治喪,自此統領其全部軍馬。列位看官記住,張繡自此南聯荊州劉表,便成一路諸侯,割據南陽諸郡,威勢大震。

  李傕見死了樊稠,又走了張濟,便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為謀主。李、郭交戰之際,賈詡卻兩不相助,并以漢臣自居,積極謀劃幫助獻帝出逃長安,東返洛陽故都。其策未行,李、郭二人罷兵,復又講和。賈詡自覺得罪朝廷及天下百姓,怕跟李傕遭受池魚之殃,便納還印綬,攜帶家眷離開長安。因聞同鄉段煨領兵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靠。段煨軍中將士一向敬服賈詡,聞其來投,俱各欣喜雀躍。段煨卻怕賈詡奪其兵權,表面十分禮遇,內實忌之。賈詡看出段煨心思,心中常不自安,遂寫信給張繡,訴其苦衷。張繡見了書信,便派人前去華陰,迎接賈詡前來宛城。賈詡遂留書向段煨辭行,隨來人登車而去。從人問道:“段煨待主公甚厚,何故不辭而別?既然走了,又何必將家眷留在華陰?”賈詡道:“段煨生性多疑,猜忌于我甚深,待遇雖厚,久之定為其所害。而我離開,其必高興,且指望我為其外援,一定善待我家人。今張繡軍中缺乏謀士,某又是其長輩,必言聽計從,如此我與家人都能得到保全。”從人敬服其論。賈詡到達宛城,自此歸于張繡帳下,張繡厚待,言聽計從。

  且說李傕聞報張濟中箭身亡,其侄張繡占了南陽,為示拉攏,遂派使者前往宛城安撫,使其不跟自己作對,亦免其反而勾結郭汜。朝中這一番變故,亦早有江南探馬報入襄陽。劉表聽聞司徒王允既死,呂布敗逃,朝中李傕掌權,心下不安。他本是董卓推薦做得這個荊州牧,如何不在此時表明立場?即派諸葛玄為使入朝奉貢,并上賀表。李傕深知荊襄之重,且劉表雖系漢室宗親,但亦為董太師舊臣故吏,遂派黃門侍郎鐘繇前往襄陽宣詔,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許其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衙屬,擁有開府辟召掾屬之權,禮儀如同三公。鐘繇尚未回京,又派左中郎將祝耽持詔命前往,授予劉表假節,并督交、揚、益三州軍事。李傕以此結連劉表作為外援,劉表則借機擴充實力,一時成為諸侯之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迭部县| 商都县| 枣强县| 信宜市| 博兴县| 汾阳市| 海晏县| 永顺县| 迭部县| 南涧| 许昌县| 普洱| 青田县| 星座| 西丰县| 梅州市| 武威市| 南和县| 驻马店市| 政和县| 兴业县| 西昌市| 淳化县| 科技| 安平县| 镇原县| 沐川县| 北流市| 新民市| 丰宁| 合水县| 陆丰市| 四平市| 南充市| 沙坪坝区| 祁东县| 怀远县| 柳河县| 温泉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