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秦末之從項羽的人生巔峰開始

第七十章 箕子朝鮮

  由于潮濕炎熱,各種瘟疫瘴癘頻發,長江中上游以南地區自戰國時代吳起開拓以來,一直處于地廣人稀的狀態,整個洞庭以南上千里地界也不過十萬戶大約五十萬人左右。

  沒有人作為傳播病毒的載體,這場傷寒疾疫就如無根之萍無源之水,很快就平息了。

  隨著疫情的平息,各國都放開了封鎖,大夏也恢復到了之前的平靜,時節已至秋季。

  有夏六年秋收的開始,也標志著有夏六年已經進入了尾聲,匈奴人送嫁公主后就忙著準備西征,此時正在西進的路上,因此晉國的北方也一片安靜平和。

  歷史翻入了有夏七年十月(十月歲首),全國秋收計租結束后,晉王項羽就張羅著要東遷洋京(大連)過冬了。因為海水散熱速度比陸地要慢許多,因此三面環海的洋京冬季平均溫度要比晉陽(太原)高出十度以上。

  洋京如此溫暖,前往洋京過冬再合適不過了,洋京這兩年在項羽的鼎力支持下,已經造大海舟數百艘,這些大海舟除了購糧販貨和捕魚之外,是時候派上其他用場了。

  離開晉陽之前,晉王項羽命丞相鄭昌為首的眾多尚書將軍組成留守內閣處理國事。并征發燕勝軍、平盧軍及洋京軍三萬人前往東部朝鮮邊界馬訾水(鴨綠江)待命,以洋京大將軍項莊為主將。另外再征發薊郡及洋京轄下諸縣郡縣兵四萬人前往洋京聽候晉項羽差遣。

  然后項羽便帶著王后劉樂及虞夫人、姬夫人和攣鞮夫人,以及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王后劉樂兩兒一女,姬夫人一兒一女)東進井陘口。隨行的有三萬親衛軍護衛及兩千名造船工匠。

  項羽一行人出了井陘口,在石邑縣(石家莊)上槽船,順著滹池水(滹沱河)東進,于滹池水津口換乘大海舟,三日后項羽便到達了洋京口岸。

  項羽一行人此行東進走得全是直線,因此行程速度極快,自晉陽出發半月便到達了目的地洋京。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洋京已經制造出了可以一次性運送四百人的二千石大海舟,其船形如梭子,上下三層,闊二丈二尺、長十八丈、高二丈三尺。桅艙左、右二門,中官廳,次房艙,船尾設戰臺。桅桿,眾木湊合,高十八丈,俱用鐵裹;桿頭有斗,可容數人觀風了望。

  來到達洋京后,項羽就開始起詔部署對箕子朝鮮的攻勢。

  箕子朝鮮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所建,箕子名胥余,因其封地在箕邑,故而被尊稱為箕子。箕子與比干、微子并稱為商紂王時期的“三賢”

  商紂王末年,當時箕子看到商朝大勢已去,便率領五千商民離開燕國遷居遼東。箕子曾經以《洪范》教導周武王如何施政,因此周武知道箕子的賢能,于是以朝鮮封之。

  箕子又作“教民八法”,于朝鮮務稼穡農事,養蠶種桑,箕子此行還帶去了眾簡牘書籍,例如詩書禮樂醫巫等,此后箕子朝鮮與中原再無區別。

  教民八法規定:相殺以當時償殺;相傷以谷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

  戰國后期,箕子朝鮮逐漸衰落,燕國名將秦開,率燕軍進攻遼河流域,先敗東胡,再敗箕子朝鮮,“取地兩千里”,占據箕子朝鮮西部至滿番汗一帶。挹婁人與沃沮人趁機占據了原箕子朝鮮東北部和東部領土,箕子朝鮮疆域大大縮小。箕子朝鮮成為燕國的附庸;秦朝統一之后,秦始皇忙于修筑長城,并未與箕子朝鮮有所來往。

  中國東北諸多部族受燕國和箕子朝鮮先進文化的影響,經濟開始發展起來,其中箕子朝鮮北方的扶余(穢貊)受其影響最深,并在秦始王統一六國年間(公元前239年)由開國領袖東明王解慕漱建立扶余王國。

  箕子朝鮮現國王姓子名準,子姓是也商王室的姓氏,以王險城(平壤)為都,國中有國人五萬戶,約三十萬人左右。

  如今箕子朝鮮疆域西方與晉國接壤,東方山地是挹婁人與沃沮人原始部落的活動區域,北方是東明王領導的夫余國,南方是名為辰國的部落聯盟,辰國分三部一名馬韓、二名弁辰、三名秦(辰)韓。

  朝鮮半島是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朝鮮半島的地形特點有三:一為多山頭地形。約有四分之三是山地,險峻的山地大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地區。

  二為老年期地形。由于經受長期的風雨侵蝕,山峰多成渾圓狀態。山地之間有河川。其流域形成許多盆地。

  三為東高西低地形。東海岸一帶是咸鏡山脈和太白山脈。西海岸一帶是河流與平地。

  朝鮮半島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其東北部有咸鏡山脈,最高峰為冠帽峰。咸鏡山脈西側有白茂高原。咸鏡山脈的南端有蓋馬高原,為半島北部地區的大高原。蓋馬高原的東北、東南和西南部,分別為摩天嶺、狼林山和赴戰嶺等山脈環繞。

  半島東部沿海地區,有縱貫南北的太白山脈。其最高峰是雪岳山,太白山脈向西南延仲,形成小白山脈。小白山脈南端的智異山,風景秀麗。

  半島北部和東部的山脈涂緩地向西南延伸,形成了半島西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帶。其中最大的是蘆嶺山脈和車嶺山脈,平原夾雜其間。

  較大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黃海沿岸一帶。

  從北至南的平原有:

  鴨綠江下游的龍川平原;

  清川江下游的博川平原和安州平原;

  大同江下游的平壤平原;

  載寧江流域的載寧平原;

  禮成江下游的延白平原;

  漢江沖積而成的漢江平原;

  錦江下游的內浦平原;

  錦江、萬頃江和東津江灌溉的湖南平原;

  洛東江流域的金海平原。

  這些平原中面積比較大的有載寧平原、平壤平原、延白平原、安州平原、漢城平原、湖南平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香格里拉县| 宁津县| 吴旗县| 建始县| 滨海县| 沙雅县| 东莞市| 青冈县| 攀枝花市| 盘锦市| 亚东县| 进贤县| 从江县| 德令哈市| 临泉县| 万盛区| 嘉善县| 东莞市| 临颍县| 江口县| 宁强县| 洛扎县| 秭归县| 蓬安县| 若羌县| 滦南县| 扎兰屯市| 阜南县| 兰坪| 清新县| 遂川县| 会昌县| 巨鹿县| 洪泽县| 故城县| 光泽县| 玛曲县| 高阳县| 衡东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