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
令司默感到意外的是,既超長基線陣列的一期工程完工后,二期陣列的預研會議隨即展開,參與國甚至包括了亞涼大陸上有一定技術(shù)實力的小型國家。
繼烏蘭后,雪國也發(fā)現(xiàn)了引力波的存在,烏蘭在很早前就與兩國進行高層秘密會議,商量如何掩蓋漫天的引力波信號,在烏蘭找到解決方案后并初步投入使用后,技術(shù)相對薄弱的兩國也同意針對建立全球電子和信息管理局一事進行細節(jié)上的商議。
預研會議屬于世界合作峰會的一部分,從任何角度看都只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工程合作。
因為第三代技術(shù)的進展遲緩,司默等嗚得到了出席會議的名額。預研會議情況特殊,會持續(xù)至少一周的時間,對司默來說,等于要出近一個月的遠門。
會議參與者的航班都從中漠出發(fā),前往中漠時,司默對隸屬于運輸中隊的運輸機產(chǎn)生了一抹陌生感,大部分嗚已經(jīng)習慣順路搭乘運輸機回家或休假,但首次前往烏天另一邊的亞涼的行程會時不時地滲出一絲孤寂。
初夏的中漠早已褪去冷意,少有的陰天總是盤踞在城市上空。在二層候機區(qū),司默看見了遠處從機庫駛出的牽引車,距離稍近些后,他勉強能判斷出寬體客機的大小。盡管他不反感出遠門,但距離總能把畏懼形成的融水匯聚成一條條掩于植被中的溪澗。
“還好是夏天,如果早點過去,亞涼那能冷得嗚不敢出門。”靠近座道的嗚望了司默一眼,又自顧自地說道,“雪國中高緯度的動物在亞涼南大陸上半天都活不下去,哦,自我介紹一下,漠林。”
“一個顯貴的姓氏。”司默看著枯燥的窗外,不在意地說。
“沒得選的東西,做這次航班的都是去學習的,說白了就是帶薪看一群嗚吵架。”漠林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臥下。
飛機抵達新頓時恰好是黃昏,烏天另一側(cè)的夕陽以很小的角度散進舷窗,司默的視野變得淺紅,沒有預料到的眩暈襲來,司默忍不住埋下了頭。
“暈機?忍一忍,馬上到了。”
“沒事,水土不服。”
“弄學術(shù)的還信祖上那一套,我們自己都不信了。”漠林向乘務員揮了揮爪,小聲說了兩句,“袋子,說實話,這個年代會暈機的可真不多。”
進入烏蘭駐亞涼的使地后,室內(nèi)的溫暖驅(qū)散了徘徊在新頓的凜風,不久前,冷氣團的最后一次北上帶來了急劇的降溫,直到第一批與會者抵達都沒有退去。
“大概說一下,因為要避讓合作峰會,我們的會議安排大多在當?shù)貢r間晚上7點后,也就是晚飯結(jié)束后,到時候可以使用場地一整晚的時間,就是說大家可以不用倒時差,按照日常的作息就行。“柏時大致指了一個方向,“那邊的區(qū)域都可以自由活動,離開使地需要登記,差不多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