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文化瑰寶之昆曲

戲班和演員

文化瑰寶之昆曲 唐王九洲 1055 2020-07-27 12:00:00

  昆劇能夠一度占劇壇之首,與它擁有一批技藝高超的演員有著密切關系。

  昆劇的演員主要來自民間戲班的職業藝人、士大夫蓄養的家班和業余的“串客”三個方面。

  自明萬歷至清初,著名的昆劇戲班,南京有沈周班。袁中道《游居柿錄》);著名的家班有南京阮大鋮家、常熟徐氏家班、山陰祁彪佳家班、常州尤侗家班等。

  各地著名戲班,BJ有聚合、三也、可娛三大名班;南京有興化、華林等班;蘇州有寒香、凝碧、妙觀、雅存等班。

  這一時期,出色的演員,凈有周鐵墩、孫閻王、蘇又占;正生有陸石角、徐大聲;老生有張得容;小生有吳其玉;旦有王紫稼等。

  清雍正以后,最著名的為集秀班(《燕蘭小譜》),譽之為“蘇班之最著者”。

  此班活動達半個世紀之久,至道光七年(1827年)才解散。

  著名藝人有武旦金德輝、老生陳義先、凈色馬文觀、二面錢云從、副末王九皋,大面王炳文等。

  揚州最著名的有老徐班、老黃班、大洪班等。

  名藝人有老徐班的副末徐偉琛、老生山昆壁、小生陳云九以及場面朱念一的鼓板,唐九州的三弦等。

  嘉慶末年,BJ已無純演昆腔的戲班,昆腔藝人多集中于以“曲子”著稱的四喜班內。

  道光初,他們又重整旗鼓,組成集芳班,不久即告解散,藝人復轉入三慶、和春等徽班演唱。

  后來被繪入“同光十三絕”(同治、光緒年間的十三位名演員)畫中的,大多是昆、亂兼擅的藝人,其中以唱昆劇為主的,只有徐小香、朱蓮芬、楊鳴玉三人。

  道光、咸豐年間,蘇州由吉祥會先后組織了大章、大雅、鴻福、全福四大昆班,均極著名,歷時也久。

  同治二年(1863年)起,四大昆班先后進入上海,其中鴻福班與昆戈武班合作,逐漸演變為武班,與善演昆劇文戲的全福班,有“文全福,武鴻福”之稱。

  在昆劇消歇十多年后,1917年有直隸高陽專研昆戈戲的榮慶社進京,班中名演員有貼旦韓世昌、黑凈兼老外郝振基等。

  榮慶社昆戈合流,不僅使北方昆劇得以延續和發展,而且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北派昆腔,今稱“北方昆曲”。

  這一時期,南方昆劇在大城市中極度凋敝,演員僅存三四十人,只能合并成一個文全福班。

  他大部分時間輾轉于江浙諸鄉鎮。

  1921年,昆曲愛好人士穆藕初、張紫東、徐凌云等,合力在蘇州創辦昆劇傳習所,邀請部分全服班老藝人如沈月泉、吳文生等任教。

  至此,僅存的全福班也宣告解散。

  蘇州昆劇傳習所共招收學員四十人,藝名都以“傳”字排行,表示昆曲藝術薪傳不息。

  五年后,畢業公演,有老生施傳鎮、鄭傳鑒,小生顧傳玠、周傳瑛,正旦沈傳芷、王傳蕖,五旦朱傳茗、姚傳香,六旦張傳芳,大面沈傳錕,付王傳淞,丑華傳浩等,腳色俱全,技藝精湛,數年后,改名仙霓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仙霓社方告解散。

唐王九洲

這一章是昆曲介紹的最后一章了,后面的那一章是一篇有關于昆曲的散文。   等這一篇散文過去了之后,便是有關于昆曲的故事了。   這些故事都與昆曲相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垫江县| 当阳市| 德兴市| 靖宇县| 宁河县| 汉源县| 凤台县| 拉孜县| 呼和浩特市| 莱州市| 四子王旗| 铜梁县| 隆化县| 云安县| 高陵县| 铁岭市| 京山县| 平南县| 册亨县| 南木林县| 滨海县| 电白县| 揭阳市| 伽师县| 祁连县| 温泉县| 丰原市| 滦南县| 页游| 荣昌县| 宁阳县| 防城港市| 永川市| 浦北县| 余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铁岭市| 德江县| 伊宁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