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巴基斯坦同學瓦希德在臉書同學群里問:“我很尖酸刻薄嗎?”一整天過去了,還是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沉默代表著默認吧。我們是同學,經常一起上課,課后大家會一起吃飯,開party等等,熟悉之后,他把刻薄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之前聚在一起時,他抱怨了很多巴基斯坦華人的事情。抱怨華人在巴基斯坦做生意時,賣給他們廉價劣質的日常用品,卻拿走了他們珍貴的自然資源;華人假裝和巴基斯坦姑娘談戀愛,結果把姑娘騙走,賣到中國;在巴基斯坦的華人老板,不僅壓榨本地人,連華人也一起壓榨;華人眼里只有錢等等。剛開始我會與他辯駁,他說的現象應該有,即便如此,可能也只是個案,不能代表整個群體。結果我越是辯駁,他越是吐槽得起勁,之后我索性避開這類話題,即使他提起,我也不接話茬。后來他可能覺得沒勁,便不再長篇累牘地吐槽了,但交談之間時不時還會刻薄一番。有個同學的女朋友是中國人,他會說:“中國女生那么刻板無聊,哪里吸引你?”有時會戲謔我的眼睛又細又小,他會問我:“你能看見我嗎?”我答“可以。”他說:“這么厲害,我都看不見你的眼睛。”
他也會挖苦挪威同學,說他們太拘謹,玩不開。也要諷刺打算跟隨男朋友搬到另一個城市的女同學,說她喪失了自我。
他在party上喜歡分享他的艷遇,無非是喝醉后,看見一個美麗的女生,就吻了她。或者第一次見到某個女生,聊得特別來,就把她帶回了家。哦,忘記告訴你了,他就是在冬天雪地里裸奔的那一個。
約定了時間,永遠不要指望他會準時出現,遲到一至兩個小時,再正常不過。
有一次我搬家,搬去的地方離他的住處很近,但整個過程他沒有提出要幫忙,剛搬好的第二天早上,他打電話過來問:
“我可不可以去你那里吃早餐?”
“不可以。”
“為什么?”
“因為我不喜歡給別人做早餐。”
“可我是你朋友哎!”
“那你怎么不邀請我去你那吃早餐?”
“你怎么這樣?喬治就會請我吃飯!”
“那你去喬治那里吃早餐呀!”
。。。。。。
拒絕了給他做早餐,他也從不生氣,下次見到還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
有時候會突然接到他的電話,他來不及寫作業了,讓我幫他寫,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還會說:“你怎么這樣?你是我朋友呀?我本科畢業論文就是我的朋友們一起幫我寫的。”有時候他會發過來他的論文,讓我幫他修改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我給他推薦了一款專門改錯的app,他居然說,他還沒有安裝這款app,讓我用我的app改好后發給他。
類似的事情很多,只因第一個學期我不了解他的性格,幫了他幾次,他就開始不依不饒了。后來他被拒絕的次數多了,也就不再找我了。
夏天的時候,無論什么時候看到他,他都是穿著拖鞋,發頭快到肩膀,滿臉的胡子。同時又很自戀,老喜歡問別人他帥不帥。和他走在一起的時候,無論你拿著多么重的東西,他也絕不會幫忙,因為“男女平等”嘛!
去年圣誕節他回巴基斯坦前去買了一枚戒指,說是要給他未婚妻的,因為他父母要求他回去必須帶一枚戒指。對比他在這邊放縱的生活,很難想象他是一個訂了婚的人。但實際上,他并沒有打算真的結婚,他只是回去應付一下父母。你如果問他,既然從沒打算結婚,為什么不干脆分手呢?這么做不是很對不起等他的女孩子嗎?他會很坦然地告訴你,如果這么做他的父母會生氣的,他打算回去之后,故意惹他的未婚妻生氣,讓她發脾氣,抓到她的把柄后再提出退婚,這樣他的父母就不會怪他了。不知道在巴基斯坦的文化里,女生被退婚意味著什么,希望她依舊能夠幸福吧。
不知不覺竟寫成了吐槽。接下來會有些許反轉,畢竟存在者就存在著而言,本身就意味著善。談論陰影的時候,便預設了陽光的存在。

索菲Soph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具有強大的驅動力。我們喜歡看小說,因為小說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對迥然不同的其他生命個體的好奇。我完全理解這種好奇心,也愿意分享給你。你期待從這本小說里讀到什么?可以留言告訴我哦!說不定我就真的告訴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