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知道這大明怎么了!”
大臣們都直愣愣地望著他,一向以敢于直言,文筆出眾自居的楊士奇也面帶愧色。
“韃靼有那么可怕嗎,你們是殺怕了嗎?”他憤慨地說道。
“漢朝有個叫魏譚的少年,因為中原動亂,一口氣跑到了西域,不幸被馬匪抓住了,一起被抓的還有好幾個同鄉,因為食物匱乏,馬匪準備殺人吃肉。
這時候,魏譚站了出來,說要吃就先吃他吧,他的肉多一點。
馬匪被他震住了,決定把他們全部放了。
魏譚組織老鄉們一起開荒種糧,并且說服了馬匪加入了他們,一起創造美好的家園。
朕特別喜歡這個典故,朕不知道何為懼,怕死亦或是怕困難?”
“世上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四川深山老林里砍伐楠木吧?
韃靼的確可怕,漢時匈奴還據有胭脂山,有大片豐茂的水草之地,他們也不必需要鐵器和茶葉。
隨著風沙侵蝕,氣候惡化,草原人不得不抱團而居,加上馬鐵之利,以肉食為主,弱肉強食,讓人生畏也是理所當然。
這些都不是我們放棄的理由。
我們都知道舌頭軟,牙齒硬,但是軟的方面要更甚于硬。
是腦子重要些還是力氣重要些,是弓馬厲害還是《孫子兵法》厲害?
要善于用腦子來解決問題,糧食不足,不可以想辦法提高畝產量或者更好的作物,賦稅不足,不可以開源節流嗎?
廢話不用多說,沒有卵子的給我滾蛋,做不好的也給我滾蛋!”
第二天早朝,大家都打起精神來。
“大家都知道朕喜歡秦國,喜歡晏子,今天朕就給你們講一件秦詔王的故事。
說有一天秦王生病了,有一些老百姓得知后就殺牛祭天,祈求老天保佑他快快好起來。
也是幸運,秦王很快就好了,大家都很高興,官員就將此事層層上報,有兩位近臣興沖沖地給秦王報喜。
秦王也納悶,心想我這病剛好就有喜報?得知原委后,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秦王不但不高興,還要罰他們每人向朝廷捐獻一副鎧甲。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違反了法令,農忙時私自屠殺耕牛。
秦王如此,秦人也是這樣,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懲罰,立了功,就應該得到獎賞。
法律很重要,特別是憲法,何為憲法,就像劉邦的約法三章一樣,是一種約定,道德規范,底線,任何人都一樣,一講就明了,一聽就能懂得。
年底將會在議會討論通過憲法草案,今后所有的法律條款都要經過議會的許可才能生效,要嚴謹,判刑需要量化,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都要收到懲罰,禁止一切私刑,包括朕在內。”
“請問皇上,憲法具體何為?”
“說簡單點,就是要有秩序,怎樣才能保證呢?
就是人人都一樣,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就是天理。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永不赦免,永不減刑,對于有大的貢獻者,每年太后及朕才只能有五次的特赦權。”
“回皇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惡之罪,罪有應得,小的過失或可減免或可贖罪?”
“不可以,天若有仁,就不會有凍死、餓死、病死、溺死之人。
既知犯法,焉能觸法?”
“皇上,法若嚴,則酷吏生,恐非本意,若人人畏法,不知法,則不敢為也!”
“法有立法、執法、服法、違法、知法、普法,還有憲法、民法、刑法、商法、俗規、盟約等等,欲想公平、公正、合理不是一下子能做好的,它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
朱瞻基去請安的時候,遭到了太后的嫌棄。
“老太婆有什么好看的,女人家家長里短的,聽聽戲,逗逗樂子,走吧,走吧,這里沒你什么事。”
“一個完善的嚴謹的獨立的司法制度就是公平公正的體現,建立司法學校,建立三級法院,提高偵查技術,注重保護證人、證物,嚴厲打擊偽證,嚴格督察,不得偷梁換柱。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后又軍權旁落,導致董卓坐大不能治。
軍政分離,人事獨立,司法獨立,公私分明,賦稅走專用賬戶,財政用公賬,賬本需要明細可查。
吏部巡查組于全國暗訪、暗中采集,明查、急查,商稅要主動上報繳納,采取抽查制度,有偷稅漏稅者即寫入黑榜并給予重罰,屢教不改的將給予取締。
成立統籌司,由內閣直接管理,有明顯優勢卻發展不好的,將給予撤縣撤府處理。
禮部成立邸報社,戲劇社,宣傳法律法規,政策走向,反映正面形象,歌贊正氣,廉潔典范,批判邪惡不正之風。
貼近老百姓,通過說書,唱戲,畫展的方式,獲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到一地,落實一片,不能走過場,同時接受老百姓的申訴。
都察院除了要起草律法工作之外,有權督查除軍隊之外的一切事務,同時有權提審官員,掌握確切違反刑法證據的,將移交給刑部,對所有判決后的刑事民事案件進行檢查核實。”
“皇上這是怎么了,不過了?”楊士奇心里在罵娘。
“當然北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事情有輕重緩急,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整頓吏治,平息叛亂,賑災救災,恢復生產,丈量土地,按土地產出納稅。
必要的開支是不能省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據朕所知,某些官員很會偷奸耍滑,能推則推,沒有錢財開路,你進了衙門也辦不成事。
你的職責是什么,你完成了哪些工作,你主動發現或者解決了哪些問題,你的職權范圍內,有哪些建設性的創意?
同樣,地方上的省府縣,做了哪些成績,俱要書面報告上來。
田地稅,首先要從官員自己家開始,包括皇莊也一樣,沒有執行的,一律割爵除職,終生不得錄用。”
“皇上臣有事啟奏。”
“張老請講,朕不是聽不得逆言的,朕不是圣人,必有錯誤和遺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