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尋先開口,“小美,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爸爸是做地質研究的,我媽媽也是。他們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很幸福。”
“那等會兒我也會見到你媽媽啦?”
“嗯。”
“你爸爸為什么要見我呢?而且他好像知道我是誰?”
“當然。你剛來到這里,可是這里的名人。我昨天晚上回去后,也和我爸爸說起過你。怎么,你不想見嗎?”
“不是,我只是不明白原因而已。”
“有些事,不必一下子弄明白的。就像你為什么會來到這里一樣。”
“你說得對。很多事情,經歷后才明白為什么。”
“而且,你剛來這里,除了我,也不認識其他人。難道你不想多接觸和了解一些人嗎?”
“是的。也許我應該這么做。我應該盡快適應這里的生活。是嗎?”
“哦,你也不要有太大壓力,順其自然就好。我想,多認識一些人,會對你有好處的。你會慢慢了解到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好吧。除此之外,我也確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我們什么時候去呢?”
“準備好就可以出發了。”
“我想我準備好了。”
“那我們出發吧。晶晶,安排一輛酷跑,帶我們去我爸爸那里。”
他們開從沙灘上往外走,走到門口酷跑已經停在那里了。
雖然不是第一次坐酷跑,但王尋還是驚訝它的速度為何這么快。小美告訴他,系統會最近調一輛過來,島上這種車很多,而且在沒有人的路段能走到非常快。
小美在路上提醒王尋,“我爸爸在山腰住。一會兒酷跑要爬坡,你做好準備。”
“好的。”但是王尋心里想,爬坡有什么?我也經歷過,小美有點過于擔心了。
酷跑到了一處,速度慢下來,并轉了個旁。王尋這才看清楚,這個坡有多陡。它是從山底到山腰拉了一條線。雖然這座島并不是一座高山,但是這樣也異常陡了。
“小美,酷跑能爬上去嗎?”
小美還沒來得及回答他,酷跑已經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酷跑就像被什么巨大的力量吸引了一樣,速度越來越快,轉眼間已經到了山腰。王尋像是坐了快速飛車一樣,身體的不適讓他在途中,驚恐地大叫起來。這是來自本能的反應。雖然事后想起,這在小美面前丟了面子,可當時的情形,他也顧不了這么多了。他這才知道,小美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
到山腰,酷跑轉了個彎,又跑起來。王尋也看到,昨天他看到的,爬滿了植物,卻又像管道一樣的東西是什么了,正是他剛剛通過的上山通道。因為它的外部完全被植物覆蓋,所以遠遠望去,什么也看不出來,只覺得粗壯的稀奇。
“小美,為什么要在山上建這樣的通道,太嚇人了。”王尋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
“因為快呀。”
王尋啞口無言。看來這里的生活,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平靜。
“那是怎么做到的?”
“在通道的上端,有相應的設備,根據需要自動開啟,會產生巨大的磁引力,酷跑能在瞬間被拉升。”
“那從山腰下去怎么辦?”
“下去的時候,不需要磁引力,酷跑順著軌道滑下去。”
王尋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著,自己下次要下山的時候可得做好心理準備。
“這下山沖力那么大,安全嗎?”
“你放心吧,有軌道的。只是剛才你沒看清楚。酷跑進入軌道后會有一點兒的變形,和軌道完全貼切。而且通道兩端都有安全接收裝置。”
“可我總覺得我的心臟會受不了。”
“那只是你的心理作用罷了,身體會慢慢適應的。就像你們坐電梯,有的人剛開始坐會頭暈,慢慢地,多坐幾次,身體就適應了,不再頭暈了。”
“你從來沒去過外面,但是卻對外面的世界很了解。”
“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王尋在心里打了個轉。也是,她說過,她爸媽也是從外面過來的。都是中國人,又都來自同一個世界,應該會很好相處。這么想,王尋的心情又變得輕松起來。
酷跑停在了呂博士的家門口,王尋和小美從車上走下來,呂博士和他的太太也已經出來迎接了。王尋在電話里已經見過呂博士了,所以沒什么驚奇之處。至于小美的媽媽,他則多關注了些。她此呂博士矮一頭,看起來非常小巧玲瓏。穿著襯衣和長褲,又顯得人很精神,氣質很好。小美說過,她媽媽和她爸爸一樣,也是做地質研究的。難道說因為這個原因,她媽媽也戴了副眼鏡?這一點倒真的和她爸爸很像,也透出一種學者風范。
“爸爸、媽媽!”小美先喊道,然后她爸媽微笑著說:“回來了!”
小美給他們介紹道:“這是王尋。這是我爸爸媽媽。我爸爸你已經見過了,我媽媽你可以叫她張博士。”
于是他們開始相互握手致禮。“呂博士、張博士,你們好!”
“王尋,你好!謝謝你能來。快請進吧。”
王尋和小美跟著呂博士和張博士一起進屋。這是一座中式庭院,不像園林那么大,也不像現在城市里人們住的房子那么小。進門時要跨過一道不高的門檻,有一種歸家的儀式感。院墻完全是由石頭砌成的,屋頂的橫梁等支撐結構,是由木材搭建的,支撐結構上面鋪設的,全是各種蒲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編織方式,讓這些房屋瞬間變成了藝術品。有平頂、有尖頂,有圓頂……王尋不曾想過,房屋可以這樣建,可以這樣質樸而美麗。
“呂博士,張博士,你們的房屋很美,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幫你們設計的嗎?”
呂博士和張博士停住了腳步,微笑著說:“不是的。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王尋又驚呆了,“小美和我講,你們都是做地質研究的,沒想到你們在房屋設計上,也這么有成就?”
“成就?如果非要說是成就的話,就是我們讓自己住上了夢想中的建筑。”
“那為什么你們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而是采用木材和薄草呢?是因為你們更喜歡傳統的方式嗎?”
“不是的。木材和蒲草在這座島上,資源豐富,還可以重復利用,這樣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也不會浪費。這樣的房屋,既可以為我們遮風擋雨,又美觀,何樂而不為呢?”
“你們考慮得真周到。不愧是專家、藝術家啊!”王尋由衷地贊嘆。
“專家、藝術家不敢當。我們只是按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而已。”
從大門進來,穿過庭院的是一條路,也是一座浮橋。因為它是用木頭鋪成,而且兩邊是水塘,各色的小魚游曳其中。水塘里有茂盛的水草,也有盛開的花朵探出頭來。其中有幾株碩大的蓮花,送來清清的幽香。仿佛置身于公園,也仿佛置身于人工雕琢過的野外。
他們一行人經過浮橋,來到了另一扇門前。一對木質的對開門敞開著,似乎早已做好了歡迎他們的準備。
他們先后走進去,屋子的正中央是一張方形的桌子,桌子的四周擺放著四張用藤條和蒲草編織而成的椅子。屋子的其它三面則是非常寬闊的落地大窗戶,分別掛著用蒲草編織成的彩色窗簾。墻角的四根支撐柱子則是由巨型的石頭雕刻而成,上面還鑲嵌著一些彩色的小石子。屋頂則是由木梁和蒲草構成,并從中間位置垂下來一吊用貝殼鑲嵌著的燈。一切都是天然的材料,由于人為的組裝,而有了生活的氣息。
呂博士和張博士請他們坐下來,四人便一起圍桌而坐。他們各點了一杯茶,張博士通過手表晶晶吩咐機器人一會兒送過來。
呂博士先開口,“王尋,你初到這里,一切都還適應嗎?”
王尋沒想到呂博士這么關心他,“這里的生活方式與外面很不一樣。剛開始,有點無措。但有機器人和小美的幫助,讓我慢慢了解到這里的生活,是如此的先進與便利。而且人們的生活處處都和自然融為一體,讓我感覺好像到了仙境一樣。”
呂博士點點頭,“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和小美的母親也是從外面過來的。慢慢地,你就會完全適應這里的生活。”
張博士也說道:“你說這里像仙境一樣,應該很喜歡這里吧?”
“當然了!誰從外面過來,會不喜歡這里和這里的生活呢?這里的一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里,甚至夢里都不會出現。”
張博士笑著繼續說:“我和小美的爸爸,在偶然來到這里之前,也是做夢都想不到會過上現在的生活。你說這里像仙境,也許是我們在這里找到了向往和夢想的生活。”
小美好奇地說:“夢想的生活?難道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呂博士也笑起來,“小美,你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你沒有體會過外面的生活。你在這里出生、長大,自然會覺得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