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篇
朕20歲登基,想著將朝廷治理的井井有條,國泰民安,可那群庸碌無才的大臣,不干實事,貪污腐敗,拽著朕沒有子嗣一說,總是上奏說些國本不利,根基不穩的混賬話。
司天監觀天象,說葉赫那拉氏,有生皇子的氣運,朕也沒多想,便迎了一位葉赫那拉氏的女子入宮,后來真的為朕誕下了載淳,唯一長大的皇子。
對于葉赫那拉氏的印象,就是一個謹小慎微,步步為營的女子,她入宮不久就得皇后歡心,成為了第一個承恩的人,密探告知與她姐夫的往事,朕不甚在意,只要皇嗣無恙,別的沒什么重要的。
后來她姐姐設計,恢復了姐夫的身份,成為了朕名義上的哥哥,葉赫那拉氏好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又好像什么也沒做,看不大懂。
朕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奏折和國報越堆越厚,總也批不完,似乎根本沒有終結的日子。可喜的是,載淳一天天長大,眉目開始有些像朕,有了小時候朕的模樣,最近進了書院,朕選了名師教導,有時也喚他前來,教他帝王之術,卻還是太慢了,太慢了。
希望他能夠在朝堂上周旋為政,好好活下去,讓王朝延續下去。所謂立子殺母,可孩子尚小,需要母親的陪伴,朕不忍心,上有皇后,皇后雖然不爭不搶,但也是鈕祜祿氏嫡女,自有一番氣魄與膽識。以防萬一,朕還給皇后留了一份可以立刻絞殺葉娜拉氏的詔書,也算是對皇后的一分保護吧。
皇后篇
我一直是皇帝的正妃,自我及笄之年便和皇帝成婚。一起一同長大,不論是在潛邸還是在后宮,都有是至高無上權利地位的女人。
皇帝操勞國事,并不怎么來后宮,宮里也沒有幾位姐妹,大多也都是從潛邸提上來的,邊與自己互動司天監的說葉赫那拉氏與我有緣,會帶來孩子,我便推動了葉赫拉氏進宮,希望能給我帶來好氣運。
兩三年間,成了第一個有了孩子的妃嬪,我總想著時間還長,不需急于一時,把孩子奪過來,可以等她,或是其他姐妹再有一個孩子,可事與愿違,皇帝病重,立了六歲的載淳為帝,尊我為嫡母皇太后,而后便是我二人垂簾聽政,維護母家榮耀的事情了。
哀家總想著,鈕祜祿氏一門榮光,皇帝還小,需要扶持,葉赫那拉氏拿什么和我斗。卻不想那人以催枯拉朽之勢,拉攏親王,收買百官,竟將我懸于無權無勢的高位之地,我又受她欺瞞,將先帝給予我的遺召焚毀,最終失了權勢,在宮中暴斃。
先帝啊,請讓妾身隨您去了
吧!
女主姐姐與姐夫篇
女主姐夫也就是后來的怡郡王,他的母親在后宮爭斗中,為了保下這個孩子,并將他送出了宮,交給母家太醫院醫師所養,遠離京都,和女主葉赫那拉氏毗鄰。
但女主姐夫并不甘于一生,只做一個富家公子,所以在得知葉赫娜拉氏入宮的消息后,轉而展開了,對女主姐姐的攻勢。放不下女主,不想讓她得到過多的盛寵,所以偷換了女主日常的養身子的補藥。借著女主的關系,讓皇帝對自己有幾份垂憐,半恢復了自己的皇家身份,有了個閑職,風頭正盛。
女主姐姐,大約就是聽信了怡郡王的花言巧語,海誓山盟,也覺得如果夫家身份貴重,也能給妹妹帶來一份依靠,才愿意為他前程鋪路,帶著能證明身份的項圈,冒著生命危險,在皇帝面前晃悠,最終得償所愿,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