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
【八】
死者名叫李長安,是個靠打漁為生的孤家寡人,平日里沉默寡言,一向獨來獨往,鮮少與左右鄰棚住戶交流。
他的尸體在捕魚的江邊被發現的時候,人已經涼透了,也是在渾身遭受十余處的折磨之后被一擊斃命,現場同樣很干凈,幾乎沒留下什么線索,唯一的線索便是那張“司法女神”卡片。
但是,與日本控制區和法租界的四起案件又不同的是,李長安身上的傷口明顯要比其他幾名死者少得多,而且從閘北巡警分局現場取證的照片來看,李長安臉上既沒痛苦也無恐懼,死時顯得很平靜。
秦越根據照片推測,兇手行兇期間,李長安幾乎沒做什么抵抗,這說明他要么是跟兇手認識,要么就是被兇手做了手腳無法動彈。
但根據之前四起案件的情況,羅森認為死者與兇手認識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兇手從來就沒有過減輕死者痛苦的舉動,甚至每起案件都是在盡可能地折磨受害者,盡可能地讓他們在痛苦與恐懼中死去。
根據華界警方當時的調查,認識李長安的人都對此表示震驚不已,這么一個沉默寡言、老實巴交的孤寡老頭,到底是誰會跟他有如此深仇大恨,竟要用那樣殘忍的方式將他殺害。
當時,華界巡警將李長安的棚屋翻了個底朝天,結果也沒有任何發現,或者說他們根本無心投入大量人力、花費大量精力去查這么一件無關痛癢的案子。
由于閘北先后遭受日寇兩次毀滅性打擊,區域變動大,人口流動更大,棚戶區流入大批避戰避災的難民,出身難辨,魚龍混雜,華界警方經過數日排查無果,也無人認領尸體,這才將人草草埋了,再沒有追查下去。
試問誰愿意為了一個來歷不明、窮困潦倒的孤寡糟老頭子賣力查找兇手呢,不論是他們還是租界巡捕,只怕都不會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再者,在這樣的亂世中生存何其不易,每天因各種各樣的理由死去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在這樣的棚戶區,如果每一個死去的人都要一查到底,那就是累死他們也顧不過來。
所以,這件案子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夾在無數陳年卷宗里,成為了一起懸案。
是故,羅森在了解了案件大體情況后,決定再去一次李長安原先居住的棚戶區,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發現。
彼時,李長安的棚屋已被他人占據。起初那人看羅森、秦越帶著兩名華界巡警前來,還以為是要趕他走,連忙吆喝來左鄰右舍排成排以示反抗,秦越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跟他們講明白,他們只是來打聽一下李長安的情況。
李長安所居住的這片棚戶區是閘北最早的一批,大約在民國二十一年第一次淞滬戰爭后就形成了,住在李長安周圍的人大多也都是在那時候來這里的,有閘北本地難民,也有外地避戰逃荒的,主要是蘇北難民。
而所有認識李長安的人口徑十分一致,都說他是在民國二十一年第一次淞滬戰爭后就住在這里了。
其中有個叫老張頭的,跟李長安認識的時間最長。據他說,他是在第一次淞滬戰爭中家園被毀后搬到這里的,途中遇到了李長安。
當時,李長安孑然一身,老張頭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李長安就說是從蘇北逃難來的,但老張頭說他的口音完全就是上海本地人,而且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李長安穿得還比較干凈體面,根本就沒有個逃難的樣子,言談舉止間也很有素養,像是個讀書人。
羅森因此懷疑李長安有可能是從租界逃到閘北來的,而且李長安很有可能只是個化名。
至于他為何要逃,又為何要隱姓埋名,那就有待進一步追查了。
【九】
待了解了張秀峰和李長安兩起案件詳情后,再結合法租界發生的三起案件,羅森終于從迷霧中理出了一點頭緒。
首先,有兩個疑點讓他十分在意。
其一,依照時間推算,“司法女神”復仇連環案真正的第一起案件是發生在六月初,而第二起則發生在七月底,前后相隔近兩個月,相較法租界內三起案件的發生頻率,這異常的時間間隔是怎么回事?近兩個月的時間空白,兇手在這期間在做什么?為何完全沒有動作?
其二,第一起案件發生在公共租界日本控制區,而第二起案件則發生在華界閘北棚戶區,兩者不僅區域完全不同,76號情報處處長與棚戶區難民之間的身份落差也不是一般的大,與法租界的三名受害者情況也是天差地別。
先前羅森曾根據張秀峰案推測,兇手很有可能是從東北來到上海的,甚至與張秀峰很有可能曾是戰友或者其他什么關系,可在綜合分析了五起案件之后,他又無法下此結論了。
根據有限的線索,除了張秀峰有明確的東北過去史,張榮和白百力的履歷中并無東北相關記載,而李長安和孫心馳的過往由于局勢的動蕩更是無從查起,只能大概知道這兩人極有可能是上海本地人。
換句話說,除了張榮和白百力是拜把子兄弟之外,其他三名死者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張、白二人與這三人也毫無交集,可為何這五人會死于同一人之手?他們之間到底存在什么關聯?兇手與五名死者之間到底有著何種共同的仇恨?
其次,奚萬佐的態度給了羅森意外的突破口。
自上回大鬧捕房不過一周后,奚萬佐再次找上門來,質問羅森到底還要多久才能抓到兇手,態度明顯比上一次要焦躁許多。
羅森感受到了奚萬佐異常的焦躁,甚至還在他的言語間感受到了些微的恐懼,便問他究竟在急什么,又在懼怕什么。
奚萬佐卻強言狡辯,說他哪里急、哪里怕了,只威脅羅森必須給他一個確切時間,否則他就要大鬧上海灘了,言語間對羅森的提問頗有閃爍,似在故意回避什么。
羅森因為眼睛看不見的緣故,對人的氣息和微小的動作異常地敏銳,所以他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奚萬佐的焦躁和恐懼。
聯想到張榮和白百力的死,羅森遂進一步逼問奚萬佐,問他是否是因為知道兇手的下一個目標是他,所以才會如此緊張害怕,才會如此急切地要他們抓到兇手,問他是否知道兇手的身份,并且知道兇手為何會對他和他的兩個兄弟下手。
奚萬佐越聽越不耐,最后暴怒地一掌拍桌,氣急敗壞地要他們必須立刻抓到兇手,不然他就危險了!
他這話便等于間接回答了羅森的問題,他知道兇手是誰,也知道兇手為什么要殺害他那兩個拜把子兄弟。
于是,羅森為證明自己的推斷便更加直接地問奚萬佐,兇手究竟是誰,為何找上他們,問他究竟有什么事瞞著警方。
奚萬佐被逼問得急了,便一拍桌子憤而離場,離開前還威脅他們,說給他們三天時間,若巡捕房再抓不到兇手,他就要親自動手鬧他個天下大亂,對羅森的問題仍是避而不答,羅森因此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
羅森找到了突破口,看來破案的關鍵就在奚萬佐身上,便向警長提出申請,對奚萬佐嚴加保護與監視,等魚餌上鉤的同時挖出奚萬佐極力回避與隱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最后,通過追蹤調查,羅森還找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線索。
在這起連環案中,“司法女神”卡片是關鍵要素,而香煙卡片種類繁多,要想收集不下十張的“司法女神”卡片并不容易,這得買多少香煙才能收集到這么多相同的卡片呢。
本來香煙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兇手卻能買這么多,然后從中專門選出“司法女神”卡片,這說明什么呢。
說明兇手就算不是富人,但至少也不算窮。
不過,從兇手的作案手法來看,羅森不認為兇手會采取這種低效的“笨辦法”,而幾起案件中的卡片都長得別無二致,很顯然也不可能是臨時手繪的。
那么就只剩下一種可能——找印刷廠批量印刷。
羅森推測,兇手下單量應當不會太少,否則不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懷疑,且訂單量太少的話,一般也不會有廠家會接。
當然,整個上海灘有印刷業務的公司或者廠家不少,且也不能保證兇手是在法租界印刷的,這要追查下去當然相當繁瑣,耗時也可能比較長。
好在經過公董局的協調,華界、公共租界還有日本方面都比較配合,他們只要等排查結果就可以了。